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大小便出現5種變化,有可能是癌症的徵兆,該做做檢查了

王阿姨今年62歲,從年輕時開始,她一直對美食情有獨鍾,葷素不忌,體重自然也逐漸上升。多年來,親朋好友常常勸王阿姨關注飲食和健康,然而她總是一笑而過,認為人生短暫,享受美味是一種幸福。儘管她有高血壓高血脂問題,醫生多次建議要調整飲食、定期測量血壓,但王阿姨總是不在意。偶爾出現腹脹、食慾下降,排便時乾燥時帶油等情況,也只是認為自己腸胃不適,並沒有往嚴重情況想。

然而,近期,王阿姨的症狀卻越來越嚴重,體重嚴重下降,持續疲倦沒精神,還出現了黃疸的情況。家人很擔心,好說歹說,帶著她到了醫院檢查。經過一系列超聲波、CT掃描等詳細檢查,王阿姨竟然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情況並不樂觀,需要立馬住院治療。

令人惋惜的是,雖然醫生及時為王阿姨制定了治療方案,但由於確診時間晚,癌症發展迅猛,王阿姨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確診後不到三個月,她便不幸去世了。

一、「癌王」胰腺癌發病率越來越高,該如何識別?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道腫瘤,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2018年全美胰腺癌死亡例數已超越乳腺癌,居惡性腫瘤相關病死率的第3位。我國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胰腺癌病死率居第6位。

胰腺是人體內一個重要的消化和內分泌器官,位於腹腔深處,因此即使出現病變,早期也不容易發現。加上早期症狀不典型,胰腺癌往往在已經進展到晚期甚至終末期時才被發現。這種延遲診斷導致許多患者錯失治療良機,治療難度大大增加,從而使得治癒率降低,生存率差,5年生存期僅在8%左右。發病隱匿、進展迅猛、預後差,最終「造就」了胰腺癌「癌王」的稱號。

雖然目前胰腺癌的發病誘因並不十分明確,但可以認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都可能是胰腺癌的「導火線」。

研究表明,長期吸菸會使胰腺癌的患病風險增加2-3倍,而過度飲酒也可能提高患病的風險。飲食方面,過度食用甜食和高油脂食物也與胰腺癌的發病有一定關係。此外,遺傳因素也是胰腺癌的重要誘因之一。家族中存在結直腸癌、遺傳性結直腸息肉病等疾病的成員,應定期進行胰腺檢查。

另外,胰腺癌的症狀往往並不特異,可能與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被忽視或誤診。若發現自己出現以下4個危險信號,需要及時就醫排查:

1、黃疸:因為胰腺腫瘤可能壓迫膽管,導致膽紅素無法正常排出體外,使得患者的皮膚、鞏膜和小便顏色會變黃,而大便則變淺,顏色呈現灰陶土色。

2、腹部不適或腹痛:這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常表現為上腹部的鈍痛,並可能放射至背部。疼痛常在夜間持續,與慢性胃炎相似,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

3、消化道症狀: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有時伴隨噁心和嘔吐。如果腫瘤壓迫十二指腸,還可能導致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4、消瘦和乏力:患者可能出現體重下降,原因可能是食慾下降、早飽感、腹瀉以及腫瘤對身體的消耗等多種因素。

對於出現這些症狀,尤其是有高風險因素的人來說,應該及早就醫進行詳細檢查,以便儘早發現和診治胰腺癌。

二、大便出現4種變化,有可能是癌症的徵兆

由於癌症可以對消化系統和相關器官造成影響,從而導致排便方面的異常症狀。所以,日常關注自身的排便情況,也能從中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

1、大便顏色異常

若排除飲食因素後,頻繁出現黑便的情況,要當心是不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警惕食管癌胃癌腸癌的可能性。而大便呈現灰白陶土樣,很有可能是由於膽汁進入腸道的通道受阻,導致消化道內缺乏膽汁的參與,常見於膽管癌、胰頭癌、肝癌等疾病。

2、便血

腸癌病灶存在於腸道內時,糞便經過可能會摩擦病變區域,導致便血。腸癌初期可能只是少量鮮血覆蓋在糞便表面。但隨著腫瘤的生長侵占,血量會增加,顏色也可能逐漸變深。若大便混合血液,而且有溝槽,要考慮直腸等下消化道出現了癌變問題。

3、大便形狀變細

如果一段時間內排便出現變細(相對於平時較粗的便便),且感覺排便不暢,有殘留感,可能是腸癌引起腸道狹窄的結果。

4、排便習慣改變

腸癌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就是排便習慣的改變,如過去排便規律,現在出現排便次數增多、腹瀉,甚至是腹瀉和便秘交替發生的情況。

腸癌容易導致腸道變窄,糞便無法通過,患者因為便秘會更加用力排便,最終造成腸道蠕動異常,出現腹瀉。

需要明確的是,腸癌在早期階段可能不會引起明顯症狀,一旦出現上述異常情況,特別是伴隨便血等情況,很可能病變已經顯現,應儘快就醫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診斷。

三、60%的癌症死亡可預防,做好3點很關鍵

近年來,癌症不斷高發。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統計,2015年全國約有430萬人確診癌症,280萬人因癌症去世。而癌症大數據顯示,只有10%-30%的癌症可以歸結為基因突變,大約60%的癌症死亡可以通過減少可控危險因素來預防。

1、不吸菸,不酗酒

數據顯示,接近90%的癌症都可以追溯到生活方式、環境因素,而控制吸菸可以減少23%-25%的癌症相關死亡。

吸菸和飲酒是兩個與癌症風險密切相關的因素。菸草煙霧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包括尼古丁、焦油和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對身體的細胞造成損害,增加患癌症的風險。而酒精則可以干擾身體的正常代謝,增加癌症的風險。不吸菸不喝酒可以減少暴露在這些致癌物質中的機會,從而降低癌症的風險。

2、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合理的飲食可以減少暴露在致癌物質下的機會,降低癌症風險;選用富含營養素、纖維素和抗氧化劑的食物,還有助於維護免疫系統的健康,減少炎症和細胞損傷,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

而想要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可以從高穀類、低脂肪、低肉類、低糖飲食等方面入手。建議每日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每天攝入5種以上的水果或蔬菜;減少紅肉和動物脂肪的攝入,可以選擇海鮮、魚、蝦等替代,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特別是對於喜好醃製食物的人,應注意適量控制。

3、每周保持適量運動

哈佛大學有研究表明,不參加體育運動的女生相比參加體育運動的女生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2倍,而體力活動多的男性患大腸癌的可能性也更小。

因此建議,每周至少抽出2-3天,每次進行30分鐘左右的中等強度運動,可以幫助維持健康體重,促進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積極的防癌作用。

總結:在現代社會中,癌症已成為一種嚴重的健康挑戰,預防癌症不僅是為了延長壽命,更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和減輕醫療負擔。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14/195379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