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一人獨資公司,大量中標政府法律服務項目。(網絡截圖)
深圳成立不到3年的一人獨資公司,打敗深圳近3萬正式執業律師,大量中標政府法律服務項目,項目金額一年高達近兩千萬元,有律師發文批「官商勾兌,利益輸送」。
近日,名為深圳李軍澤律師在知乎發文揭示,深圳一家叫「圳向未來法律諮詢(深圳)有限公司」的法律諮詢公司,近一年接連中標深圳市政府部門和國企法律諮詢項目,中標金額高達1801.29萬元。

(網絡截圖)
企查查數據顯示,短短數月,該公司獲得多個政府法律項目,其中兩個大單分別高達345萬、591.064萬元,招采單位是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中標項目為信訪投訴專項法律服務項目。

(網絡截圖)

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於2022年8月17日成立,是一家只有一個股東的自然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2025年參保人數顯示是0。
2024年4月之前,該公司名為「圳向未來數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原始經營範圍從電子產品銷售到園林綠化工程,從辦公耗材製造到體育賽事策劃,五花八門,之後,該公司改名為法律諮詢公司。
6月10日,微信公眾號「深圳侯傑」發文《三萬律師齊解甲,竟無一人是男兒》,文章說,這家2023年參保4人、2025年參保0人的公司,去年從公積金管理中心單筆就搶走591萬的信訪法律合同,今年又拿下345萬大單。
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兩年花1000萬買「法律服務」,中標方永遠是同一家,就是這家「圳向未來法律諮詢公司」;龍華區測繪法宣傳日活動預算19.2萬,中標公告寫著「由專業機構提供法律支持」,但是幹活的還是該公司;甚至民法典普法活動都要掏19.78萬請這家公司布展。
文章指出,這些中標項目明顯顯示出「官商勾兌的利益流水線」,招標方和投標方像排練好的雙簧演員,標書像是量身定做的,公積金中心所謂「信訪專項服務」,連具體工作內容都寫得「雲山霧罩」,卻精確標註著「預算345萬」,5月6日公開招標,5月13日火速簽合同,「比點外賣還快」。
有律所依據《政府採購法》明文要求「供應商需具備履行合同能力』」,質疑該公司零參保等於沒員工,向財政部門投訴,收到回復是,「法律諮詢公司不受司法行政部門監管」。
文章還表示,中共司法部2024年5月高調宣布「聯合市場監管總局調研法律諮詢亂象」,如今整一年過去,官網只掛著8張調研照片,文章說,司法部的「調研」成了黑色幽默,反倒是零人公司又新中標347萬合同,連演戲都懶得換主角。
網友評論說,「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深圳共有律師事務所1398家,執業律師共計26983名,這麼多專業有經驗的律師都接不到這種業務,一家成立才兩年多的法律諮詢公司中標大量政府法律服務採購項目,如果說裡面沒有貓膩,鬼都不信」「在這場法律服務市場的混亂劇中,到底是誰在為它保駕護航?是監管的漏洞,還是權力的黑箱作業?」「不光深圳也不光律師行業,所有行業都如此」「都是關係戶」。
有網友介紹,「我也發現一家叫北京和君諮詢的公司中標額大得出奇,不是很明白,它中標的很多Z F項目都是幾百萬的諮詢,內容是什麼編寫啥綱要、投資項目的研究報告等等,橫跨各行各業,難道它有所有行業的專家?為何這些要對外招服務,納稅人養的人難道編份資料寫份報告都不懂嗎,自己不是比外部的機構更清楚相關數據嗎?很難理解哦」。
網友批評,「無所不用其極!吃相極其醜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