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18日,北京一名男子走過曾經有一排餐館的商場。(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消費疲軟、人口外流,商業不景氣疊加行業內卷式競爭加劇,使得曾經被視為餐飲創業沃土的中國一線大城市,如今已進入「地獄」模式。即使在北上廣深的核心商圈,餐飲店連片倒閉的場景也觸目驚心。
中國餐飲產業服務平台紅餐網7月4日發文警告,今年以來中國餐飲業的內卷持續加劇,北上廣深已淪為餐飲創業的「地獄」,一線大城市的餐飲業,從個體創業者到連鎖餐飲品牌,都正在上演殘酷的生存淘汰賽。
這篇報導採訪了幾名從一線大城市折戟而歸的餐飲人,他們的創業經歷比較具有代表性。其中,來自來自海南的Lora,在北京北苑龍湖天街經營一家海南特色的美食店4年,初期生意還不錯,但今年以來生意日益冷清,最後以虧損超過百萬元的結局黯然收場。
今年年初在上海開了一家麻辣燙店的李俊,曾經抱持著月入10萬的夢想,卻在單日營業額不足一千元的現實面前夢碎,吞下50萬開店成本付諸東流的苦果,匆匆關門止損。
廣州知名的網紅社區「六運小區」匯聚了各種特色餐飲小店,在這裡經營簡餐店3年多的Vincent受訪時透露,在這個小區大約只有15%左右的餐飲店能夠在生存3年以上,絕大多數的餐飲門店每年都會易主;簋街作為北京知名的「餐飲一條街」曾經「一鋪難求」,如今也已淪為京城換租率最高的商業街之一。
這篇題為《北上廣深,已淪為餐飲創業「地獄」》的文章,還列舉了北上廣深這四大城市的官方統數據:北京市2025年一季度限額以上餐飲企業虧損5,219萬元,1~5月餐飲收入同比下滑3.7%;上海市餐飲業2025年1~5月的消費總額僅有835.93億元,同比下降了2.5%;廣州與深圳2025年一季度的住宿和餐飲業增速分別為2.2%、1.0%,遠低於全國4.7%的平均水平。
文章認為,導致一線城市餐飲也創業難的主要原因是店面租金、人員薪資、渠道推廣等各項經營成本高企,但近年來城市居民的收入預期普遍下降,消費行為「愈發審慎」,再加上城市人口外流的情況日益嚴重,導致客流量大幅下降。
在客流分散和消費降級的雙重困境下,「很多餐飲店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就會陷入內卷式競爭,通過打價格戰,吸引消費者」。而這種殘酷的競爭最後的結局就是「一批餐飲店血虧出局」。
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的二手廚房設備銷售商的視角來觀察,中國餐飲業已進入「寒冬」的事實,也早已肉眼可見。
北京二手廚房設備銷售商安大偉(音譯)今年3月24日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時透露,他帶領的一個團隊在去年平均每月要拆除大約200家餐廳。
安大偉透露,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每月餐廳的關閉率超過10%,有時甚至超過15%。他坦言:「對於普通人來說,開餐館幾乎註定會失敗。」
中國企業註冊訊息網站企查查的數據則顯示,去年全國範圍內倒閉的餐飲公司數量接近300萬家,創下了歷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