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聲人去後
民意閒談中——杜甫

上面這句杜甫的詩,也是一本重要書籍中一篇文章的標題。
如果他還在,今日是70大壽。
按規定,官媒於第六版刊登了一篇紀念文章,與地方報導和部門報導放在一起。
是規定,也是態度。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響應官方,回顧一下他的「歷史進程」。
響應官方,回顧一下他的「歷史進程」。

1968年,他送朋友下鄉時合影留念,前排右一。

1974年合肥八中高二學生合影。據說,他很少坐C位。在這張照片上,他是後排右二。
那時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兩年制。

這是他北大求學時在南門合影,左起王紹光、陳興良、他、陶景洲,仍然是後排右一的位置。上任老總那年,陶景洲還寫過一篇他記憶中的他。

1981年師生合影,他仍在二排右一。

高中畢業後,他也知青下鄉,地點是老家安徽定遠縣九梓村,這張照片是家傳的朋友路過時拍攝的,他在這裡住過一個月。
下面這張更清晰些。


1976年,他(中)與兒時玩伴在合肥逍遙津公園合影,貌似還夾著煙。

2003年8月8日,已經擔任書記的他在河南新鄉調研,與原陽縣橋北鄉馬莊村村民交談。

2009年8月,路過黑龍江棚戶區居民楊甫家的院子時,與當地居民隔牆聊天。

2014年8月3日,雲南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4日一早,他在趕赴災區的路上,因山路濕滑,道路泥濘,不慎摔倒,隨後他彎下腰用泥水洗手(新聞截圖畫面)

在會場上孤獨思考的。

與洋酋揮灑自如用英文交談的。
一個人,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面對如今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感謝他他那句預言般的兩條大河「不會倒流」。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整理了1200部家庭相冊,發現旺族多出自讀書人、紳士、企業家、地主,少數平民子弟則通過讀書、從軍、創業改變命運。
家史即國史,現代國家鼓勵學生先講家史、次學國史,汲取智慧、經驗、教訓,節節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如果沒有記憶,家就是一句空話。
講述我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延續文明和創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