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回到2049|「強制社保」的公平問題 中國社保更像是窮人稅

作者:
我們就看養老保險,個人繳存比例是8%。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000塊錢,那麼你自己也要繳納6821×8%的養老保險,這就是545塊6毛8,單單一個養老保險,你到手工資就不到2500了。但如果你一個月的工資高達10萬元,你繳存的養老保險並不是8000元,而是35283×8%也就是2822.64元。所以你看越是收入低的人,社保占其收入的比例就越高,這和稅收的情況正好是完全相反的,也就是說社保主要傷害的是低收入者。

要為真理而鬥爭,歡迎回到2049。

前段時間有個消息,算是小規模地引爆了朋友圈和微信群,說最高法院出了一條司法解釋,自今年9月1號起,無論雙方協商還是勞動者單方承諾,任何不繳納社保的約定都是無效的。很快社會上就把它解讀為強制社保。不知道是誰還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家門口的包子鋪要關門了》,整得相當危言聳聽。大家普遍產生了擔憂,就是在社保的重壓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怕是沒好日子過了,甚至要陷入倒閉潮。依我看,這種反應確實有點太過了,因為最高法院只是出了一條司法解釋,換言之,這並不是什麼新的規定,相關的法條早就存在了,人家一直都要求用人單位給員工繳納社保,最高法只是做了一個更明確的解釋而已。

也就是說單從法律本身去看,國內一直實行的都是強制社保。但是法律中有一個理論叫無救濟則無權利,就是說法條是法條,現實是現實,別管法條寫得多麼清楚多麼全面,如果現實中的司法根本不管,那這個法條就等於是沒有。有時候我就想,全世界所有國家如果都按照基本法辦事,那大多數國家可早就成了共產主義桃花源了。強制社保也是如此,實際上在現實中,用人單位為了節省點成本,員工為了多拿一些到手工資,雙方都會私下達成某種不繳納社保的承諾。屬於是把法條完全架空了,所以我預測至少短期內,該怎樣還是怎樣,不會突然給你搞一個180°大調頭,哪怕長期去看,落實也是相當有難度的。

但是既然最高法特意做了一個解釋,這就說明國家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了,某一天給你搞個突然襲擊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市場上的焦慮情緒完全可以理解。你看這就很有意思了,也不用太久遠,我記得也就是十幾年前,社會上的主流聲音都來自所謂的勞動法原教旨主義者,他們是勞動法的堅定捍衛者,動輒就指責用人單位不繳或少繳社保,鼓吹連社保都繳不起,還開什麼企業?甚至還有人親自下場,幫助勞動者維護權益。但你看最近幾年,這種觀點的聲浪明顯下降了,相反的,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不繳納社保的聲音,更有不在少數的年輕人,人家就是不交社保,現在流行的說法是不是騎手更需要社保,而是社保更需要騎手。正是因為這種聲音的存在,所以這一次的「強制社保」才會引起社會上的普遍不滿。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大家和中小企業、和個體戶業主共情這是一方面,但我想還有更重要的另一方面,這就要討論一下我國的社保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表面上看,這個問題還不簡單麼?說好聽的,它是社會福利社會保障,說不好聽的,那就是保險。但其實社保的屬性遠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我國社保有個顯著特點,就是一個人不繳社保是很難生存的。最基本的如果不繳社保,那麼退休之後你就沒有退休金,我看現在年輕人都學精了,談男女朋友第一個要問的就是你爸媽有沒有社保,如果沒有趁早拉倒。更可怕的是,如果沒有社保,生一場大病更是有可能把家底掏空。就像我一直都沒有社保,結果幾個月前生病住院,四萬多的醫藥費給我搞的都想跳樓了,要是沒有各位老闆的幫助,那我只能擼網貸了。

當然你會說不交社保,我還可以購買商業保險,同樣具備以上功能,但問題是一方面,我國的商業保險還不夠發達,而且另一方面,商業保險有很多不透明、或者說咱老百姓研究不明白的地方。買的時候給你忽悠得天花亂墜,結果一生病住院,這也不能報那也不能報,限制條件非常多。甚至有很多人身保險,都要調查你最近幾年看病和住院的經歷。所以和商業保險相比,國家的醫保在這方面確實還是相當良心的。而且還要考慮到,直到今天,在我國很多大城市中,社保是和一系列資格問題掛鈎的,沒有社保就沒法設籍,甚至都辦不了一張居住證,當然沒有社保也沒法買房買車上學。也就是說長久以來,我國的社保說是保險,但它其實有著某種強制性,什麼東西有強制性?稅收具有強制性。

但是我國的社保和稅收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稅收是賺得越多交的越多,就說我國的個人所得稅,雖然也經常被吐槽,有人說起征點定的有點低了,還有人說最高45%的邊際稅率有點高了。但說到底,累進稅本就是國際上的基本套路,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全都是這麼玩兒的,咱們國家也沒有搞特殊,你要是看看歐洲那些福利國家,說實話咱們國家的個稅算是相當克制了。其實到了現實中,考慮到6000元的起征點,再加上五險一金各種稅前扣除,絕大部分人根本就沒有繳納個稅的資格。也就是說個稅如果存在傷害,那傷害的也是中高收入者,國內的普通藍領、各個領域的打工人,是享受不到個稅傷害的。

但是社保則不然,因為社保存在著繳費基數的下限和上限,咱們就以北京為例,社保繳費基數的下限是6821元/月,上限是35283元/月,我們就看養老保險,個人繳存比例是8%。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000塊錢,那麼你自己也要繳納6821×8%的養老保險,這就是545塊6毛8,單單一個養老保險,你到手工資就不到2500了。但如果你一個月的工資高達10萬元,你繳存的養老保險並不是8000元,而是35283×8%也就是2822.64元。所以你看越是收入低的人,社保占其收入的比例就越高,這和稅收的情況正好是完全相反的,也就是說社保主要傷害的是低收入者,所以社保不僅像是一種稅,而且它更像是一種窮人稅,顯而易見讓窮人多交稅,背負更大的經濟負擔,這並不公平。

這還只是社保關乎公平的一方面,還有一點就更扎心了。直接上例子,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曾經在不經意間,公布過一份數據。說2023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8778人,發放養老待遇7.85億元,企業單位離退休人員13220人,發放養老待遇3.69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11.94萬人,發放養老待遇2.51億元。除法都會算吧,根據以上這些數字我們就會得出結論,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退休工資是7452元/月,企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退休工資是2326元。如果你什麼都不是,比如說農民,那麼你每個月能領取到的養老金只有175塊錢。這和全國範圍內的數據也基本差不多,機關事業單位平均月養老金約為6000元,企業約為3000元,農民約為220元。

那你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你來自農村,父母都是農民,現在你去到大城市的一家企業打工,月薪是10000元。你的同學小黃也和你在一座城市,父母是體制內退休幹部,小黃現在也在體制內,每個月工資是6000。你賺的比小黃多,個人繳納的社保當然也比他多,可你們的父母呢?小黃父母加起來,一個月能拿20000退休金,而你的父母只有幾百元,60多歲了還要種地操勞,這不就等於是你花錢養小黃父母麼?

再往遠看,幾十年後,你退休能拿多少錢,小黃退休能拿多少錢?我國養老保險,個人繳存部分是工資的8%,企業繳存部分是16%。按道理講養老保險是多繳多得、少繳少得,你覺得你每個月自己掏了800,小黃只掏了480,那我退休金肯定也要比小黃高。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企業要賺錢,所以它給你繳納養老保險,肯定是卡著10000元這條線,所以你一個月繳納的養老保險就是2400元。但是機關事業單位則不然,可以這麼講,以實際工資為基數去繳納社保,這是非常罕見的,一般都會以更高的基數去繳納,比如說200%,甚至會按照300%的封頂線繳納。如果是300%,那麼單位給小黃繳養老保險,繳存基數就是18000,乘以16%這就是2880元,再加上小黃自己繳存的,加起來就是3360元。

不過繳費基數還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還有企業的企業年金和體制內的職業年金,這個東西其實就是養老保險的一個補充。如果你在體制內工作,那麼財政會給繳存8%,而繳存的基數和養老保險的繳存基數,一般都是一樣的,如果是剛才的例子,基數也是18000。然後你個人再繳存4%,當然你個人的繳存基數仍然是6000。這麼看的話,小黃每個月自己繳存的養老保險就是720元,還是要比你個人繳存的800元少。而且職業年金是強制性的。但是企業年金可就沒有硬性規定了,企業和個人可以繳8%和4%,也可以小於8%和4%,當然也可以不繳。那麼換你是企業主,你會給員工繳存這個東西嗎?所以這麼算下來,你每個月繳存的養老保險還是2400元,而小黃則是5040元。

所以綜合起來,別看小黃現在賺的比你少,他個人繳存的養老保險也比你少。但他的退休金,完全有可能幹到你的兩倍。這就為什麼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的養老金會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難道說體制內對社會的貢獻就更大?那我就要呵呵了。所以打工人之所以擔心強制社保,固然有著憂慮經濟發展的因素,也不否認他們和小老闆產生了共情,但更多的是和自己共情,是對不公平的憤怒。如果做不到一碗水端平,還請決策者三思。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微信公眾號「回到2049」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815/226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