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俗語「人老兩年坎,邁過得福壽」,是哪兩年?如何才能跨過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聽到許多俗語,它們有時也被稱為「老人言」。之所以叫「老人言」,是因為這些話是老一輩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歷史中,俗語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雖然它們不像唐詩宋詞那樣充滿詩意,但它們依然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正如老話說的,「小俗語,大智慧」,這些簡單的俗語往往外表幽默風趣,內里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現代的年輕人對許多傳統俗語可能已經不再那麼認同了。比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它通常是長輩對晚輩說的。其實,長輩們並非喜歡嘮叨,而是因為他們經歷了許多事情,希望年輕人少走彎路,避免重蹈覆轍。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當我們祝壽時,常常會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兩句話寄託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美好祝願。然而,所有人都無法逃避衰老的過程,包括那些曾經權力顯赫的王侯將相。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終結的一天,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光中儘可能享受生活的美好。有句俗話說:「人老兩年坎,邁過得福壽」,這句話在民間廣為流傳,意味著年老時有兩個關鍵年齡段需要特別注意。那麼,所謂的「兩年坎」指的是哪個年齡呢?根據一些資料的查詢,答案是73歲和84歲,這其中的原因其實也很有趣。對於熟悉歷史的人來說,應該知道西漢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這一思想是由董仲舒提出的,之後儒家學說成為了當時的主流。關於73歲和84歲的說法,實際上與儒家學派的兩位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有關。據史料記載,孔子活了73歲,而孟子活到了84歲。古人認為,只要能活到這兩個年齡段,就能獲得福壽。畢竟,孔子和孟子被譽為「聖人」,他們的壽命成了古人評判長壽的標準。另一句「人生七十古來稀」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曲江二首》。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代能活到七十歲的人非常少,能夠享受高壽是件非常難得的事情。雖然現在七八十歲的老人已不罕見,但在古代,由於醫療條件差、生活水平低,壽命普遍較短,能夠活到七八十歲已經算是難能可貴。所以,「人老兩道坎,邁過得福壽」這句俗語,深層含義其實也告訴我們,要盡力孝敬家裡的長輩。作為子女,我們應該照顧好父母和老一輩的人,因為他們為我們付出了整整一生。正如古人所說,「孝子生前一碗水,勝過墳場萬堆灰」。趁著父母在世時,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們,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也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而孝道,一直是中國文化中的傳統美德。

這就是我對「人老兩道坎,邁過得福壽」這句話的理解。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今天氣溫30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17/229244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