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豆腐鈣質高 多吃會得腎結石?闢謠:了解結石形成 啥都明白

腎結石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如果十個人就有八個人是腎結石,估計一點也不為難。患病人數眾多的背後,還是與腎結石發病原因——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畢竟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想活下去,就一定不能不吃東西。而在吃東西的同時,有些人總是飲食錯誤的東西,又不愛喝水,自然而然地就會患上腎結石。

然而,腎結石的症狀非常微小,甚至是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絕大多數人發現自己患有腎結石,都是在體檢時才知道的。可是在老一輩人的心裡總是認為,患上腎結石是因為豆腐吃多了,以後再也不能吃豆腐了。

確實,豆腐富含鈣質,腎結石屬於腎內鈣質沉積物,似乎兩者存在很大的關係。但是在這裡,我想闢謠一下,結石雖然鈣質沉積物,但並不是吃豆腐引起的。當我們詳細了解結石的形成過程,恐怕您啥也明白,以後再也不會這麼說了。

豆腐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豆腐是一種由大豆製成的植物性蛋白質,它屬於低碳水化合物、無乳製品、無麩質、無膽固醇的食品,因此深受大眾的歡迎和熱愛。一般而言,我們將豆浸泡,煮熟並壓成液體。在石膏或鹵鹽的幫助下,將液體變稠成為豆腐。

在生活之中,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豆腐,這取決於豆腐硬度和含水量。豆腐硬度越高,水分含量越少,因此熱量和營養成分也越多。液體含量較高的品種,如軟豆腐中的水分更多,熱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更少。

豆腐在我們一直都屬於一道傳統菜餚,甚至很多食品加工廠已逐漸將它加工成為肉類的替代品。這主要是因為豆腐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但脂肪、鈉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卻很低。豆腐還是鈣的極佳來源。一般而言,81克的豆腐含553毫克鈣,約占每日鈣需求量1300毫克的43%。

正因為豆腐中豐富的鈣含量,大多數患有腎結石的患者總是擔心鈣含量的增多,會讓腎結石越來越大,甚至會越來越多。而正常健康人群也擔心自己多吃會患上腎結石,這些擔心確實情有可原,也無可厚非。

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大多數腎結石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者腎結石,年齡在30-60歲之間的人群也是高危因素。在現實生活之中,擁有這些不良習慣的人群也應該格外注意,比如飲水不足、肥胖、動物蛋白含量高的飲食、服用過量的鈣、維生素C維生素D補充劑、甲狀旁腺過度活動、痛風等等。

腎結石有幾種類型,每種都與各種生物學、環境、遺傳和飲食原因息息相關相關。鈣結石是最常見的類型,它們多數發生在絕經後女性,因為服用過量的鈣補充劑(超過1000mg)和維生素D補充劑(超過400 IU)。尿酸度高的人會發生尿酸結石;鳥糞石一般是由於感染而發展;胱氨酸結石非常少見,往往會在家族中流傳。

多吃豆腐一定會患上腎結石?對,也不對!

在老一輩人的思想中,多吃豆腐一定會導致腎結石。其實這種說法不是完全正確的。我們所攝入的豆腐含有豐富的鈣質,其中的1300mg鈣我們人體能夠自行利用。然而我們每一個人在一天之內,總不可能就光吃豆腐吧?還會有其他菜餚的攝入,比如蔬菜。

此時,攝入的鈣質與蔬菜中的草酸結合,大部分都會在腸道結合,然後在腸道中隨著糞便排出,並不會造成腎臟的結石。因此,我們的腸道就相對吸收的鈣比較少,而進入血液中的鈣自然也就少了。縱然我們一整天光吃豆腐,如果我們多喝水,讓腎臟產生更多的尿液,是能將一些鈣排出體外。

此外,多吃豆腐是一個怎麼樣多吃的方式?我想誰也不會天天吃豆腐,而且一天也不斷。相反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夠隔一個三、五天就吃一次豆腐,算是吃豆腐比較勤的家庭。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講究飲食多樣化,並不可能過度的攝取單一食物。

不過在這裡,我還是想提醒大家,過度的食用豆腐,長期以往確實容易患上腎結石。因此建議大家在食用豆腐的時候,適當多喝水,能夠從某方面預防腎結石。儘管如此,我們也不必害怕吃豆腐就一定會患上腎結石,因為腎結石的最常見原因還是飲水不足和遺傳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要想預防腎結石,可以做到飲食多樣化、多喝水、多運動即可。

結束語:

腎結石雖然說是生活之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對它過度恐懼和害怕。但是萬事萬物,不管是什麼食物,我們都不能過度食用。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飲食多樣化,這樣才能更好地預防結石。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談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