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農業晶片」種子隱藏「斷種」風險

2018年4月12日,上海國際大豆展覽會上,一位訪客拿著美國大豆公司的傳單。

中國不只出現晶片危機,新華社主辦半月刊《半月談》8日發表文章,提出中國現時「洋種子依賴症」流行,一旦所謂的「農業晶片-種子」被卡脖子,中國隱藏「斷種」風險。台灣學者分析,中國大豆和玉米若遭到控制,第一個受影響的不是人,而是家畜跟家禽。

根據《半月談》文章《國產種子被卡脖子,『卡』在哪?》中援引的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中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能實現100%自給。

文章提及,中國種業短板和弱項也不少。黑龍江省克山縣素有「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的美譽,但是克山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6萬畝,大西洋品種約占一半。

而玉米也是中國比較薄弱的領域。美國杜邦集團旗下先鋒公司選育的雜交玉米種子「先玉335」,推廣至今已10餘年,是東北、華北玉米產區種植的主要玉米品種。

美國杜邦集團旗下先鋒公司選育的雜交玉米種子「先玉335」,推廣至今已10餘年,是東北、華北玉米產區種植的主要玉米品種。(微博圖片)

此外,中國的辣椒洋蔥胡蘿蔔番茄青花菜等,不少都依靠洋種育成。中國種子貿易協會數據指,中國2019年蔬菜種子進口額達2.24億美元,占種子進口額的一半以上。

台灣農業專家:中國使用基因改造的種子

台灣南華大學榮譽教授陳世雄,曾在台灣中興大學推廣有機農業及有機校園十餘年。陳世雄告訴本台,雖然中國號稱「水稻」自給率100%,但是中國使用的是基因改造、雜交後的種子,所以產量很高。但是那個米的黏性不夠、味道不好吃。台灣吃的米是日本種,中國的則是印度種。台灣的法令則規定不能種植基改作物。

陳世雄:「我曾經有一年在首爾參加世界糧食會議,當時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演講時曾說,我們中國只有世界8%的耕地,卻要養活(全世界)21%的人口,所以必須吃基因改造的食物。很多科學家在反對基改的東西,但是沒有用,因為他們活命要緊。」

中國種子「卡」脖危機首當其衝家禽、家畜

《半月談》的文章從5個方面分析種子「卡」脖危機,包括原創性種質相對稀缺;資源精準鑑定能力弱;現有種質資源保護不夠;基因挖掘能力弱,以及科研機構和企業缺乏有效協作,部分品種育種研發水平低。

文章指,種業的競爭關係到國家、農業產業的競爭能力,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高科技戰爭。如果國外出現極端斷供情況,雖然不會「一卡就死」,但確實會影響中國農業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

去年中國民眾曾擔心口糧配給制重臨,圖為工人在北京一個批發市場上搬運大米

陳世雄直指,有人說晶片是護國神山,其實農業才是護國神山,有些品項一旦被斷源,有些農業就起不來。「每一個國家都應該把農業當作護國神山,晶片可能有段時間優勢不再、技術被學走,可是農業是永遠的護國神山,種子當然是國家的命脈。」

陳世雄表示,中國當初太依賴台灣。陳世雄也曾在中興大學執教時,被福建農科院聘請去當特聘研究員。他說,早期台商到廣西、廣東、福建、海南島,把技術、品種帶去,很多專業的栽培技術都是台灣去的。中國農業科技的進步,幾乎99%都是台灣跨海協助,也就是台灣提供資金、人力、技術、品種、技術專利。「把他們養好了,現在恩將仇報來打擊台灣的農民。」

《水果政治學》作者、策略顧問執行長焦鈞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水果蔬菜有很多可替代性跟非必要性,但是熱量來源一定是澱粉、碳水化合物,來自於五穀雜糧作物。如果中國稻米可以自給,但是玉米跟大豆看起來是有被控制的可能性。

焦鈞:「玉米、大豆的影響在於畜牧業,就是豬跟雞沒有東西吃,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會出現嚴重問題,如果把所有事情極大化,用推演的方式,把種源鎖起來,中國一夕之間買不到,第一個影響的不是人,而是家畜跟家禽。」

焦鈞也分析所謂的農業「卡」脖危機,中國一定會有所準備,不可能傻乎乎讓這件事情發生。這樣的(種子)制裁也不會今天做,明天就發生。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20年發表的報告指出,在2025年前,中國糧食將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且三大主糧缺口將達2,500萬噸。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