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高華之死為何成公共事件?歷史學家死後備極哀榮

—高華之死為什麼成了公共事件?

作者:

本來我與高華先生並無任何私人交往的,也沒有借著他的故去打秋風的意思。但我對他的學問、人品是高度景仰的,因此中國選舉與治理網在網上留言悼念高華先生的時候,我以尊敬的心情追隨之。搜狐網的編輯特意電詢我有無意思寫點悼念先生的文章,我雖然對這位先生所知不多,但一方面蒙編輯先生關注之殷,一方面我也想表達我對逝者的敬意,因此才有了如下的文字……

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史學科教授、著名歷史學家高華


一個歷史學家死後備極哀榮,與生前的寂寥落寞形成鮮明反差,幾乎引起了一場公共領域的大震動,學界、非學界人士紛紛以悼念這位先生為幸事,多家網站開設專題,各種紀念文章一時洛陽紙貴。

這恐怕是只有在中國特殊環境下才會發生的現象。因為這個人太與眾不同,太有風骨,並言人所不敢言,如暗夜中一道閃光,照徹寰宇,打動了知識界的心。

這位獨具魅力的人就是南京大學原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歷史學家高華先生,他的著作並非像那些享受官家賜食、樂哉悠哉、勇於製造文字垃圾的「學者」那樣等身,然而他的黨史、民國史研究篇篇獨樹一幟,被公認為是黨史研究領域的「三劍客」之一。

而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他在香港出版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與此同時,他在大陸沒有任何一本著作公開出版,直到2010年。這一年,他的文集《革命年代》終於在史學界嶄露頭角,並超越了史學界。此前,由於知識界的廣泛聲援,他的現實處境得到了某些改善,在此背景下,他的著作也有了公開發表的機會。

想來他雖然學養極深,卻長期默默無聞,以至於我對他一無所知。所幸得之於朋友們的介紹,我才知道了他的新著《革命年代》,並竭力搜求,大快朵頤。

回到題目,為什麼一個史學家會得到公眾如此強烈的關注,知識界共悼他的死,而且在網際網路上廣泛流傳他的生平資料和著作?

首先要歸因於他太偉大,太稀有,在他所研究的領域。物以稀為貴,人以品自高。他的著作及為人品格可謂學界翹楚。《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光看題目,就足以撼人心魄,並能窺見其中的滔滔雄論了。正像多數人知道的,在我們這個國度,沒有人可以逃離體制,以及它必然帶來的羈絆。而高華先生身在體制內,卻勇於求真求實,打破黨史研究的禁區,還原執政黨及黨首的歷史真相,非一般的魄力、識見所能盡言。

其次要歸因於我們這個時代,萬馬齊喑,人心思變。人們對任何脫離藩籬,追求真我,啟人智慧者由衷地敬服。「變」是時代的常態,「變」是永恆的存在。凡是固步自封,抱殘守缺者,總是遭人唾棄的。而相反的是,高華先生敢於從束縛人、鉗制人的體制中走出來,遵從內心良知的召喚,以史實為依據,撰述文章,辨求真理,表現了學人的高風亮節和大無畏氣概,與那些苟且偷生、拾人牙慧乃至諂媚阿諛之徒形成了鮮明對照,尤其是他的著作開時代風氣之先,引導人心,具有歷史和啟蒙的雙重價值,對於當今時代,對於在困頓中前行的中國,對於萬千嗷嗷待哺的民眾而言,意義更是非凡!

謹此悼念高華先生。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1231/23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