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警惕!手機放在枕邊睡覺小心致癌

手機放枕邊輻射大人體難分解長時間輻射

睡前玩手機,困了便將其放在枕邊,這是當下很多人的習慣。臨床上患神經膠質瘤的患者日趨增多,而這些患者有很多都有長期使用手機的習慣。有傳聞,這種習慣有可能增加患癌風險。但作為大眾日常生活、工作、交流等所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機真的有這麼「危險」嗎?

傳聞:

手機致死人數將超過吸菸

有專家表示,神經膠質瘤的發病形勢日益嚴峻,經常長時間使用手機等現代數碼產品,或者習慣於把手機等電子產品放在枕頭邊上、貼身攜帶,與神經膠質瘤的發病有一定的關係。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已經將手機定義為「可能致癌」的物品,稱其與神經膠質瘤有關聯。這也是世衛組織首次為手機輻射定性。

在此之前,有多個國家的研究表明,手機會增加消費者患癌的風險。2009年,瑞典及多個歐洲國家研究發現,用手機10年以上,可能會增加患腦癌和口腔癌的機率。荷蘭研究顯示,手機輻射與失眠老年痴呆症、兒童行為問題、男性不育等有密切關係。2010年3月,英國一名癌症專家通過研究得出驚人結論——使用手機致死人數將超過吸菸。

 

常頭痛不一定神經膠質瘤

對於手機致癌一說,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一科主任楊濤介紹,從臨床上看,青壯年神經膠質瘤患者確實在逐年增加,但是否與手機輻射有關,目前尚沒有有力證據來證明。

「神經膠質瘤患者逐年增加,與現在醫學的進步也有關係。過去或許也有很多神經膠質瘤患者,但因為沒有先進的工具去診斷,一些人頭痛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因此給大家造成過去得神經膠質瘤的患者少這一錯覺。」

如今,隨著醫學的發展,神經膠質瘤通過CT、核磁共振就可以診斷,因此,這些年大家覺得患這種病的人越來越多了。

手機致癌的言論一出,很多人懷疑自己就是手機用多了,得了神經膠質瘤。楊濤表示,首先神經膠質瘤並非只有頭疼一種症狀,因其長的位置不同,其症狀表現也有所不同,因此,經常頭疼的人不要總疑神疑鬼覺得是手機引發的膠質瘤所致。

避免輻射

打電話儘量用耳機

「手機本身會有較強的信號磁場,但用的時間短的話,應該不會有多大影響。人體自身有對外來不好因素消化分解的能力,但是如果超過了一定量,對身體就會造成危害了。」楊濤打了個比方,飲酒的人並非個個都會得肝癌,但長期飲酒確實會增加患肝癌的機率,這是不容置疑的。手機輻射也一樣,如果長時間通話,其輻射對身體的危害遠比短時間通話要大。

腦組織是人體最複雜的東西。楊濤表示,現在很多器官都可以移植,唯獨腦組織不能,這是因為人類對人腦的研究沒有達到頂峰,因此,手機磁場對人腦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醫學尚不能給出明確的答案。

但是,作為一種必備的通訊工具,人們如今離開了手機確實不行,那麼,我們可以儘可能避免與手機直接接觸,比如儘量用耳機通話,如果身邊有座機,儘量使用座機等,這些都是避免手機輻射的辦法。

每周步行3個鐘

中風機率減四成

步行可謂是最簡便易行的運動了。多項研究發現,經常步行可發揮防治憂鬱症、肥胖症、提高注意力等保健功效。據西班牙一項新研究發現,女性每周至少步行3小時可以使中風機率降低4成。

新研究中,西班牙墨希雅區衛生局研究人員自90年代中期開始對33000名男女參試者進行了有關運動與健康的問卷調查。新研究負責人何塞·瑪利亞·胡爾塔及其同事依據參試者性別、運動形式及每周總體運動時間將參試者分組。在為期12年的跟蹤調查中,研究人員共發現442例中風病例。

結果發現,每周至少快走210分鐘的女性罹患中風的危險,不僅明顯低於不愛運動的女性,而且低於進行更短時間的自行車等較高強度運動的女性。與不愛運動的女性相比,經常步行的女性中風危險降低了43%。但是這一優勢在男性參試者中並不明顯。

胡爾塔指出,多項早期研究認為,身體活動有助於降低出血性中風或腦溢血危險。這項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指南,為了保持健康,每周應運動至少150分鐘,相當於每周進行2.5小時的快走等中等強度的運動。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明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121/27964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