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外媒:中國經濟下滑工資停滯 罷工數量激增

中國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翠亨制包廠工人罷工,幾名工人走過車間裡處於停工狀態的工作檯,2015年3月26日(資料圖)

進入2015年以來,中國工人罷工抗議的數量增多,非政府組織中國勞工通訊稱,過去幾個月他們記錄的每月罷工的數量達200起,有關人士認為隨著經濟下滑,工人工資水平停滯不前,失業人數增加,工人罷工會從勞資糾紛轉向針對中共當局的不滿。

中國勞工抗議的數量不斷增多。勞工活動人士說,中國經濟放緩引發了這些抗議示威。在一些情況下,抗議者能夠迫使僱主在工資和福利上做出妥協。

追蹤勞動糾紛的非政府組織中國勞工通訊發現,中國2014年發生了將近1400起罷工,而在今年的前兩個月,勞工抗議的數量更是激增。

郭展睿(Jeffrey Crothall)是中國勞工通訊香港辦事處的研究員。他說:「發生罷工和集體抗議了,我們就會記錄。在過去幾個月時間裡,我們平均每月記錄的事件是200起。」

中國勞工通訊追蹤到,去年第四季度發生569起抗議事件。這是2013年同期發生的罷工數量的3倍,而與2011年相比,上升幅度巨大,因為2011年全年有記錄的勞工抗議只有185起。

中國經濟在2014年增長放緩,增速只有7.4%,為大約20年來最慢的。當局向公眾解釋說,中國將進入較低速度但更高質量的增長階段。

罷工通過社交媒體在廣東、江蘇、山東和河南的勞工中間快速傳播。大多數抗議者要求提高工資、支付拖欠的工資並增加福利和養老金。

倪偉平(William Nee)是國際特赦組織的中國問題研究員。他說:「中國的罷工和抗議在增加,這是我們看到的人們走上街頭的幾個主要情況之一。但在多數情況下,人們要求的是工廠返還所欠的那些工資、欠款、社保、住房公積金。所以,所有這些更多針對的是工廠。有一些情況是,人們向政府抗議,要求工廠支付拖欠的工資和福利。因此,這些抗議不是真的含有政治因素,更多的還是勞資關係。」

中國1995年實施的勞動法賦予所有勞動者享有最低工資、休假、不超時工作以及談判集體勞動合同的權利。自那以後快速的經濟增長讓數百萬人脫貧,但隨著經濟降溫,工資水平可能會陷於停滯,失業率也可能上升,許多人可能會開始埋怨政府。

北京的中央政府希望當地政府解決這種局面。上個月,中央下發各地方政府一份意見,將改善勞動關係作為一項「緊迫任務」。這份意見說,官員要確保職工按時足額領到報酬,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更好的勞動保護,並督促企業加強安全生產。

但這些努力也許無法扭轉經濟大範圍放緩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雷小山(Shaun Rein)是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的創始人和總經理。他說:「從2月份開始,經濟呈現一個主要的下滑趨勢,幅度比許多經濟學家預計的還要大。下滑主要反映在失業上,而不是GDP增幅,GDP的數字我認為還可以。但你在工廠看到的是,一些小的、競爭力弱的工廠不得不擠壓利潤空間。」

雷小山說,中國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勞動力市場正在走弱,這可能會威脅到社會穩定。雖然許多參與勞工抗議的人遭到拘留,但幾乎沒有人被刑事起訴。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413/54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