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央行「降准」想刺激什麼能刺激多少?圖

js-image-replace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金融學教授潘英麗對BBC中文網分析說,中國央行的「降准」與貨幣寬鬆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今日(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這是中國今年以來第二次「降准」。

就在上周,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2015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從2014第四季度的7.3%回落至7%,創下六年來的新低。

中國2014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4%,是1990年以來增長率最低的一年。

規模與時機

中國經濟面臨房市降溫、市場飽和、壞債增多的困擾,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能維持7%已是樂觀估計。

中國政府會通過一系列的金融、貨幣、市場政策調控給日趨放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輸血打氣,是國際經濟金融分析人士的一個共識。

中共總理李克強掛在嘴邊的一個口頭禪是,刺激經濟增長,辦法很多。

但是,中共央行最新宣布「降准」的規模和時機,還是讓國際間一些人士感到意外。

宏源證券風險分析師陳康對英國《衛報》表示,「降准」一個百分點,意味著釋放至少一萬億元人民幣,規模超過預期。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文說,雖然在中國近來有關的經濟數字公布後,央行採取行動本身並不令人意外,但選擇採取行動的時機則令人有些意外。

《經濟學人》說,投資者會把「降准」當作進場入市投資股票的信號,而中國股市在過去六個月上升了四分之三,且呈繼續攀升勢態。

有人認為中國央行目前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冷卻股市,至少等到股市上升浪潮結束後再採取寬鬆貨幣供應的政策。

《經濟學人》說,看來中國政府似乎是對經濟放緩的擔憂大於股市泡沫。

降准≠貨幣寬鬆

不過,上海交通大學國際金融學教授潘英麗對BBC中文網分析說,中共央行的「降准」與貨幣寬鬆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潘英麗認為,央行「降准」主要是對沖外匯渠道的人民幣收縮。也就是說,人民幣準備金率的下調是與外匯占款渠道的逆向操作相抵沖的。

因此,潘英麗教授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僅是一個貨幣操作手段的變換,可能只是維持市場貨幣的供應量不減少。所以,從這個角度,準備金率的下調對貨幣寬鬆,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並不是很大。

英國《衛報》也引述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共央行措施主要是為了應對因為大量資金外流而造成的資金短缺問題。

潘英麗教授對BBC中文網說,「降准」後市場的淨資本流通還是會有增加,但對因此會刺激股市泡沫的擔憂似乎是多餘的。

她認為,「降准」對股市是一個利多的信號,主要是吸引場外資金進場,但並不等於貨幣的淨投放全都進到了股市里。而且,潘英麗認為,股票市場短期內有一定的泡沫,對實體經濟仍然是有利的。

刺激與「新常態」

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新常態」成了中共領導人掛在嘴邊的一個詞,讓人們做好心理準備,中國經濟不可能總是保持像過去那樣雙位數的增長。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承認,中國經濟目前處在新舊動力轉換階段。今年經濟困難較多,因國內經濟調整格局不太容易改變,且出口壓力比較大。短期內經濟仍會面臨下行壓力。

如何看一面要大家接受"新常態「,一面又不斷出台中央調控干預措施試圖刺激經濟的做法呢?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金融學教授潘英麗對BBC中文網分析說,「新常態」的提法本身有問題。中國現在正處於新舊兩種增長模式的切換階段,即從過去的高投入低效率的增長模式轉換到高科技高效率的新經濟模式。產業結構要從製造業、房地產業作為支柱轉到服務業和高科技。

潘英麗說,切換期內如果新經濟未壯大前,傳統經濟一下子垮掉,那麼經濟就可能出現失速。因此,政府一定的干預,比如加大投資和結構性減稅等鼓勵向新產業轉換的措施,還是有必要的。因此,現在談「新常態」還為時過早。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421/54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