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豬瘋狂」設局北京落陷阱 兩刀打回原形

7月份的CPI一改幾月來一直徘徊在「1」區間的落魄景象而有所回升,分析認為這要歸結於豬肉的「瘋狂」,拉動中國CPI進入上升通道,但更有分析認為這是虛假的泡沫,兩件事把中國經濟又打回原形。

中國7月份CPI創年內新高

據媒體報導,8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6%,無論環比還是同比,均創下今年最高漲幅;豬肉則是拉動7月份物價上漲的最主要因素。

與此同時,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跌5.4%,創下2009年11月以來的新低,弱於預期,低於前值的下跌4.8%,且環比也大幅下跌0.7%,顯示工業品需求十分低迷,經濟回暖面臨價格阻力。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稱,7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6.7%,環比上漲9.9%,是7月CPI上升的主要原因。

最近豬肉價格最近反彈明顯,市場擔心可能會帶動CPI進入新的一輪「豬周期」,並給央行後續貨幣政策寬鬆確實會造成兩難。

但這個擔心似乎太早了點,因為兩件事讓把中國虛高泡沫打回原形。

據統計數據顯示,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PPI同比增速從上個月的-4.8%進一步擴大至-5.4%,創下五年半以來新低,而且環比增速也繼續惡化,降幅從上個月-0.4%擴大至-0.7%,而且,PPI已經連續42個月為負,且跌幅沒有收窄跡象。

未來產能過剩、內外需不振和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徘徊將長期壓制PPI。短期內PPI難以轉正。未來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通縮風險而不是通脹風險。另外,受到基數效應、外需放緩以及商品價格低迷的影響,中國7月進出口情況比很多分析師預想的還要糟糕,出口壓力格外明顯。

6月,中國出口情況一度好轉,同比增速四個月來首次轉正,但這種局面並未持續多久。按美元計價,7月出口大降8.3%,遠不及預期的下降1.5%。進口方面,7月降幅為8.1%,同樣差於預期的下降8.0%;當月貿易順差430億美元,收窄8%。

這表明中國經濟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目前需要預防的是通縮而不是通脹。

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豬肉價格飆升帶動食品通脹升至2.7%,是CPI略微走高主因。非食品通脹微幅下跌至1.1%,需求仍然薄弱。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再度走低加之國內需求不足,PPI降幅擴大至-5.4,為09年底以來最低。當前通縮形勢依舊嚴峻。豬肉價格上漲不應阻礙政策寬鬆,未來寬鬆應加碼以抗通縮。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稱,工業領域通縮已持續41個月。未來產能過剩、內外需不振和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徘徊將長期壓制PPI。短期內PPI難以轉正。未來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通縮風險而不是通脹風險。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811/59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