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斷頭將軍」之女和李小龍同台演出 鄧麗君為之傾倒

陳琪劇照。(陳琪提供)

一生中唯一的愛情永遠逝去

一生中唯一的一份愛情,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定格在少女情竇初開的心田深處,永遠都無法忘懷。殘酷的現實讓陳琪遠嫁香港,陳琪的人生從此開始的每一天都不再是為自己而過。

機緣引路進入香港娛樂圈

陳琪,一個家庭婦女,為了養活三個孩子和游手好閒的丈夫,每日拚命教古箏、配樂配歌賺錢。她送孩子去最好的私立學校,給還在大陸的母親寄大筆大筆的錢,在香港攢錢買樓,自己的生活卻非常拮据。從沒吃過一個整個的水果,吃飯也常常是把孩子們剩下的撥在一起,草草打發一頓。

陳琪的藝術才華卻逐漸顯露。一次,一位表演二胡的朋友請她幫忙在一個文藝晚會上給他的二胡表演配唱。完全不了解香港娛樂圈的陳琪只穿了一件白襯衫和一條黑裙子就去了,後來才發現那個晚會有多位歌星穿著華麗晚裝來表演。到陳琪上台時,唱了一首「探情郎」,結果掌聲雷動,安哥聲不斷,主持人請她再唱一首。一首「繡荷包」後,觀眾仍要求再唱。因為只準備了兩首歌,也就謝過下台。

不曾想當天的主持人是胡章釗──香港家喻戶曉的無線電視《花王俱樂部》節目主持人,他發現陳琪的才能後異常興奮,發動電視台編導尋找這位唱民歌的「家庭婦女」,陳琪因此被香港當時最出名的無線電視台邀請,上電視彈古箏、唱民歌,給電視觀眾們帶來一股清新的藝術氣息。第一次演出完,編導告訴陳琪:你唱完後電視台的電話不停,說每天都聽時代曲(流行歌曲),這次民歌唱得太好了,他們喜歡聽。除了唱民歌,陳琪還表演黃梅戲、彈古箏,都深受觀眾歡迎。

李小龍同台演出教汪明荃甩水袖

陳琪在電視台演出,除了和當時已經鼎鼎大名的明星如李小龍等同台演出外,也見證了不少後來成名的明星當時青澀的成功之路。一次在麗的呼聲電視節目演出時,陳琪在後台遇到當時還只是臨時演員的汪明荃。後來被稱為「汪阿姐」的華人世界裡知名度最高的粵劇演員之一的汪明荃,那時還不會唱歌,要由陳琪等人在幕後代唱。她在後台穿上古裝襯衫後,水袖總是不聽話,撣不上手。陳琪看到忍不住教她,告訴她,只要你知道門道,水袖其實很簡單:放下水袖,在袖口的中間用大指和食指夾住,然後用其它三指把水袖彈上去,水袖就會整齊地彈在袖子上。汪明荃學會後果然水袖就捏松揮灑自如了,她很感激,並問陳琪是科班出身嗎?陳琪告訴她:我不是學藝的,我是學醫的。

陳琪劇照。(陳琪提供)

古箏古韻得到大師們的認可

作為初出茅廬的新手,陳琪在香港教古箏的幾年中也經歷過不少坎坷。第一關就是本地有名的中樂演奏家、作曲家王粵生給她的考驗。王先生會多種樂器,包括古箏,也出過幾張古箏唱片。他大約是不服氣,登門要陳琪彈一曲給他聽。陳琪百般推脫未果,只好彈了一首古曲《哭周瑜》。王先生見陳琪在一根弦上揉出四個音體現出哭的意境,同時在另一根弦上彈哭中的抽泣,他聽得心服口服。

另一次是台灣有名的一位青年古箏教師特地從台灣來港登門拜訪,彈了很多曲子給陳琪聽。這位教師手法又快又好又熟練。他彈到《紡織忙》時,告訴陳琪,彈時要注意手的姿勢,像在紡織一樣。陳琪讚賞其高超的技術,但有不同的觀點。她認為彈古箏講究古典韻味,不能只顧快,比如這曲《紡織忙》,既要彈出織女的忙,也要彈出她的孤單與無奈。陳琪彈此曲時喜歡彈得慢而把每一個音都揉得很有韻味、感情和古典意境。這一次的會面因為觀點不同,陳琪並沒有彈曲子。幾天後,這位台灣來的教師在一個香港文人雅士的集會上,輸給了陳琪一位初學的家庭婦女學生,由此他對陳琪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又是緣由何為呢?

陳琪的這位家庭婦女學生,因為寂寞來學古箏。她經常參加一個一班文人雅士畫國畫、寫古詩、彈古琴、古箏的集會,台灣來的這位古箏教師也去參加,會上二人都彈了一曲,結果眾人一致認為中年婦女彈的《漁舟唱晚》更好更有韻味。其實陳琪的這位學生是初學,根基淺,水平也差,但陳琪告訴她:《漁舟唱晚》這首古曲,在急流時必須把指練得很熟時才能快,而其它的必須慢,而且左手要輕重揉按,和右手配合得好才能彈出意境和感情。而那位台灣教師水平高,彈得又快又好,卻失去了古味,所以那班「老古董」才會判他輸。

接著,台灣的國樂大師、中華音樂會會長,也是古箏教師梁在平給陳琪打來電話,介紹他自己的師父是河南派的婁樹華。陳琪也正是婁師父的另一個弟子孫子仙的徒弟,可謂是師出一脈。婁樹華是中國北方古箏藝術的代表,他於1938年創作的箏曲《漁舟唱晚》,一經問世就開創了箏曲的新紀元,幾十年來歷久不衰。陳琪保存的琴正是師爺婁樹華的傳琴,箏後刻有他的詩和名。梁在平會長聽到此事,立刻叫其女兒赴港與陳琪會面,瞻仰了師爺的傳琴並送了陳琪許多他的唱片。

陳琪新馬演出紀念唱片封面。(陳琪提供)

陳琪後來有一次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演出時,也有幸會見了馬來西亞著名的古箏大師陳蕾士。那是陳琪第一次出國登台演出,又正好趕上大明星鄧麗君剛剛演完,陳琪心裡忐忑不安,不知會不會有人來看她的演出。沒想到酒店的夜總會座位已訂滿,還在不斷加台,酒店經理告訴陳琪說:全部都是本市音樂團體、國樂愛好者定的台,他叮囑陳琪當晚一定要表演古箏。這一次演出為陳琪在東南亞打響了名聲。

古箏大師陳蕾士帶著他的兩張唱片和一班學生來見陳琪,也表演了古箏。面對著這些古箏老師們,陳琪忽然覺得汗顏。為了生活、為了孩子、為了賺錢每天不停地教箏和唱歌,陳琪覺得自己太俗了,現在這種「燈紅酒綠盡徬徨」的生活,根本就不是她追求的「黃卷青燈論文章」的境界。正處在古箏演出事業頂峰的陳琪卻萌發了退出娛樂圈之意。

鄧麗君要拜師學古箏

陳琪在電視台亮相後,不僅找她學古箏的人多了,也不斷有香港本土和外國的酒店老闆找她簽約演出。在各種酒店演出的這段時間,陳琪學到了很多演出知識、社會知識,懂得了更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同時潔身自好,不貪不戀,也智慧地避免了很多麻煩。在國外演出的眾多經歷中,很珍貴的一件事是與鄧麗君同台。

一次在外國酒店演出時,正好趕上鄧麗君同台。鄧麗君的母親很能幹,也很體貼,在後台經常會弄些面葉、麵條、蔥油餅等給大家吃。鄧麗君很喜歡古箏,看了陳琪的表演後,希望能跟陳琪學。那時的陳琪忙於各地演出賺錢養家,只好說:等你有空我也有空時再學吧。可這樣的日子永遠也等不到了。1995年鄧麗君死於泰國,據稱是因哮喘病發作失救。

「人在做,天在看」,不可不信

陳琪在香港12年,工作了6、7年,從對香港一無所知,到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在香港立足,有了自己的事業,不錯的收入,這期間得到很多慢慢成為朋友的人,甚至是陌生人的幫助,陳琪對此心存感激,認為老天爺對她不薄。她也因此敦促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可做一件錯事,因為「人在做,天在看」,不可不信。

陳琪和三個孩子。(陳琪提供)

為了孩子改嫁珀斯

儘管在香港事業蒸蒸日上,為了讓三個有哮喘病的孩子不再發病,陳琪聽到兒科醫生說香港氣候不好,不利於治療,而澳大利亞的珀斯是自然治療哮喘病的最好地方,決心離開香港。另一個讓陳琪心有餘悸的是,一旦將來香港回歸,共產黨統治了香港,她兒時和少年時的悽慘遭遇或將在她的子女身上又一次上演。

儘管決心離開香港,不懂英語的陳琪卻寸步難行,為了孩子,最後只能選擇改嫁到珀斯。在離開香港時,一直在陳琪家做傭人,陳琪待她如母的珍姐偷偷對孩子們說:你母親全是為了你們才選擇嫁去澳大利亞的,如果你們不孝,雷會劈你們的。

捨棄了在香港的事業,來到珀斯洗碗、開餐館,磨破了曾經彈古箏的玉手,催老了姣好的容顏,這樣的日子一過40年。所幸的是,正如兒科醫生所講,三個孩子的哮喘病再也沒有發過。兒女們對母親也愛得很深,很孝順。

陳琪在澳洲珀斯家中的近照。(林文責/大紀元

像父親那樣撐起一片天

移民到珀斯的陳琪,除了養育孩子,還耗盡心思和積蓄,將母親、弟弟全家和姐姐移民到珀斯。儘管對家人來講,她可能永遠是家裡「沒用」的「二呆子」,但冥冥中她似乎知道,父親把挑起一家人的重擔交給了她,再難也要走下去,而父親在冥冥中也在保佑著她。陳琪無論受到多大的委屈,常常說:算了吧,今生是姐妹,來生是路人。她相信,老天爺自有秤一把。

陳琪老人70年的坎坷輾轉、悲歡離合,盼望著有合適的機緣,她的自傳《箏路歷程》能夠和讀者見面,讓更多人能通過她的人生故事體驗生活的艱辛,了悟在磨難中的心靈真諦。

責任編輯: 王君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111/1053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