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蔣介石日記:胡適竟是追名逐利的政客 讀毛著作是為了反共

作者:
胡適無恥,要求與我二人密談選舉總統問題,殊為可笑。此人最不自知,故亦最不自量,必欲以其不知政治而又反對革命之學者身分,滿心想來操縱革命政治,危險極矣。彼之所以欲我不再任總統之用意,完全在此,更非真有愛於辭修也。因之,余乃不能不下決心,而更不能辭也。以若輩用心不正國事如果操縱在其手,則必斷送國脈矣。

蔣介石有記日記的習慣,目前存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介石日記長逹五十七年,從1915年到1972年7月21日,蔣因為手部肌肉萎縮,不能動筆止。在中國大人物記日記以動機論分兩大類,一類是寫給後人看的,內容往往隱惡揚善,甚至自吹自擂,史料價值不高;一類是寫給自己參考用的,除記大事外,多記自己行為功、過;自我檢討、反醒,以為來日改進之參考。此類日記也是中國士大夫的一種傳統。蔣的日記屬後者,蔣日記中對自己批評、責備、反醒之處很多,尤其對研究蔣介石的內心世界是很珍貴的一手史料,本博主搜集一九四九年,蔣兵敗如山倒時之日記摘要,並加評註,以便讀者深入了解蔣介石。

一、頑強不屈

1949年10月11日星期二(雙十節讀《荒漠甘泉》有感)

我心己碎,我腦已枯。可憐的迷途小羊,又不可不看顧。舊的傷痕尚未愈,新的傷痕又生了,但是眼看著手造的中華民國危亡,怎敢不揮淚前進?走這條路的,誰都知道,艱難崎嶇,但是途上已滿了先賢的足跡,點綴著血和淚跡。前進呀!莫退,莫退耶誕前進行現在,四圍都是黑暗,只見失敗。魔鬼勢力更強,似乎大不可當。環境惡劣,比前更甚。神也似乎遠離我,遺棄了我。但是,感謝天父,我仍能借著這一線光明的信心,已足使我按步前進,毫未失望,絕不喪心。

與伯川談財政,彼要求撥存金四十萬兩,作兩月支用。余即允之,惟望其注意勿貪污投機者所得耳。

解讀

十月十日是國府國慶記念日,國府稱之謂雙十節。往年必有各種慶祝活動,蔣也必定發表文告,蔣日記中也會書記感言。但是四九年十月,國共戰爭,勝負已成定局,國軍潰不成軍,蔣己下野,李宗仁代總統。大局雖已不可收拾,而李白之桂系尚無時無刻不在爭權奪利,白要求出任國防部部長,蔣勸白暫緩,蔣對非嫡系團體己無約束力。故十月十日之日記無任何有關雙十節之記戴,兵荒馬亂之中讀荒漠甘泉以汲取精神滋養,作為継續奮鬥之動力。

潰不成軍之際蔣猶鬥志昂揚,思緒清明,其性格之倔強可見一般。

又可值得注意者,蔣之文章、日記多用文言文,或文白交雜。此日之文體為純白話文。在蔣的文章中十分罕見,想必因為用白話文心更能精準描述其心境也。

二、「婦人之仁」

1949年1月26日記

近日,德鄰專事民主自由名詞,為其討好中共、投降中共之準備,是亦其毀滅政府基礎惟一之方針,乃必然之事,而余愚拙,未先計及耳。此不惟李應如此,而傅等亦再叛離變節,比李更先也。人情世態本來如此,而余忽略自大,不先及防耳。桂系叛離已經有四五次之多,豈啻今日始乎!往日大好機會肅奸建國,二十年來屢得屢失,豈獨桂系,而共黨亦無不如此。所謂政治寬大與民族仁愛之精神,今皆成為自取滅亡之禍根矣。今日之政治果真大殘殺與橫霸不可乎?

解讀

蔣介石最後敗退台灣,討論其失敗原因的人很多,有人歸咎於蔣性格獨裁者;有歸咎於國民黨貪污腐敗者;有歸咎於孔宋家族者。我認為都不是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蔣的性格有婦人之仁;蔣迷信以德服人。蔣做了北伐軍總司令以後,嚴以律己,粗茶淡飯,勤於政務,一絲不苟,做部下表率。

當時中國表面統一,而地方勢力並未根除。馮閻、奉張、李白、雲南等表面奉行中央號令。然而軍閥習性不改,一再叛變,中央出兵軍閥戰敗或不戰而降。對手只要表示歸順蔣又不計前嫌,保留其職位,保留其地盤。

蔣的英雄性格,在抗戰前累積了很高的威望,在面對異族侵略的時候發揮了影響力,不同派系團結在中央的旗幟下共御外侮。但是勝利後軍閥劣根性不改,軍閥只想到爭奪個人利益,匡顧國家處境,更不配合政府推動民主、憲政,以致政局陷入混亂。

最令人駭異不解者,抗戰八年四川是中央政府所在地,雲南為中央政府後院,但一直到抗戰勝利,四川、雲南軍閥如劉文輝、盧漢等依然盤據一方擁兵自重。在內戰節節失利之後,中央擬以大西南為根據地,做最後之扺抗而不可得,川滇軍閥紛紛背叛,共軍兵不刃血輕取川、滇。

以川、滇地位之重要,如蔣在抗戰期間趁中央駐川之勢,澈底消滅川、滇軍閥,使國民黨勢力在川、滇生根,則以川、滇做最後抵抗的根據地,歷史或許會改寫也未可知。

費正清在其「中國新史」中說道:「國民黨在南京得勢以後,因為納入腐化而隨波逐流的舊官僚,收容了愈來愈多的投機份子,把原來的革命理想主義沖淡了。」[1]。蔣介石的反醒是正確的,個人英雄主義、婦人之仁、沒有除惡務儘是他失敗的遠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三、看透胡適

1958年4月10日記

今天實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橫逆之來。第一次乃是民國十五年冬,十六年初,在武漢鮑爾廷宴會中之侮辱。而今天在中央研究院聽胡適就職典禮中之答辯的侮辱,亦可說是求全之毀,我不知其人之狂妄荒謬至此,真是一狂人,今後又增我一次交友不易之經驗。

1958年5月10日記

對於政客以學者身分向政府投機要挾,而以官位與錢財為其目的,伍憲子等於騙錢,左舜生要求錢,唱中立不付錢就反腔,而胡適今日之所為亦幾乎等於此矣,殊所不料也。總之政客既要做官又要討錢,而特別要以獨立學者身分標榜其廉潔不苟之態度,甚嘆士風墮落人心卑污,此其共匪之所以幸勝,而國與民皆遭受此空前之浩劫,能不痛心﹖今日更感蔡先生之不可得矣。

1958年5月30日記

以今日一般政客如胡適等無道義、無人格,只賣其「自由」、「民主」的假名,以提高其地位,期達其私慾,對國家前途與事實概置不顧,令人悲嘆。

1958年11月22日記

今後最不願見的無賴胡適政客及悔改之黨員程滄波,勉強而行,是乃品性修養之進步之效也。

1958年11月28日記

胡適無恥,要求與我二人密談選舉總統問題,殊為可笑。此人最不自知,故亦最不自量,必欲以其不知政治而又反對革命之學者身分,滿心想來操縱革命政治,危險極矣。彼之所以欲我不再任總統之用意,完全在此,更非真有愛於辭修也。因之,余乃不能不下決心,而更不能辭也。以若輩用心不正國事如果操縱在其手,則必斷送國脈矣。

解讀

胡適是五四運動的領導之一,在學術界有威望,有勢力。早年常撰文批蔣,蔣不以為忤,而且對胡非常禮遇,把胡視為諍友。抗戰時,聘胡為駐美大使,抗戰勝利後,蔣曾邀請胡適競選總統,為胡婉拒。國府遷台後請胡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在台期間,胡適雖然在自由中國雜誌撰文勸蔣不要聯任,以及為營救雷震,惹得蔣對其甚為不悅,但表面上蔣對胡還是非常敬重,從未在公開場合對胡有一句怨言。胡去世,蔣親臨致祭,並悗曰:「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悗聯寫得很得體,也顯現了胡在蔣心中的地位。

但是,蔣介石日記公布,令世人大吃一驚,蔣在日記中對胡多次辱罵,原來蔣很討厭胡適。學術界對此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讀:貶之者認為蔣虛偽,言行不一;褒之者認為蔣用人唯才,能壓抑個人的好惡。我贊成後者,一個有權力如蔣介石者,為什麼用一個老是批評自己,而自己也很討厭的人,而且忍之、讓之,表面敬之達數十年之久。當然是,因為他知道胡適的優點,以及胡在學術界的影響力,這是一種「外舉不避仇」的度量。

我常想,如果我有當年蔣介石的威權,我一定用林志玲做機要秘書,用章子怡做辦公室主任。每天看到她們賞心悅目,心情愉快,多好!在用人方面,曾經做過上海市長,做過台灣省主席,後來叛逃到美國,被國民黨通緝的吳國偵,在晚年的回憶錄中曾經說:「在近代領袖唯一能做到用人唯才,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人是蔣介石」。他是被蔣重用過,又背叛過蔣的人,他的說法我認為非常公允。

四、他山之石攻不了錯

1949年6月25日星期六

昨日下午,看毛澤東所制《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頗有益於我也。

1949年7月3日星期日

下午閱毛制《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頗有所感。應研究今後剿共之戰略思想,務使我全軍將領,對於戰略思想,能求得統一也。

解讀

蔣介石是一個好學深思的人,蔣有閱讀習慣,閱讀範圍很廣,從史學、經學到比較憲法等。尤其早年,日記中幾乎每天都有讀書的記載,有時會寫讀書心得。

碰到比較專業的知識,蔣甚至會找專家到官邸為他個人講課,可見其好學的程度。

在抗戰期間,蔣對宋明理學用功甚勤,也頗有心得,經常拮取理學家的章句用以自期、自勉,尤其在戰局不利精神苦悶的時候,理學的理論成為蔣的精神支柱。

到了國共內戰期間,面對經濟崩潰,國民黨內鬥,美國壓力,軍心煥散,國事如麻,千頭萬緒,理學已經不能安定蔣的情緒。

這時我們發現蔣幾乎每天在讀聖經,每天在禱告,也經常記錄禱告詞,顯然這時蔣須要宗教力量來支持其繼續奮鬥。

此外蔣也經常閱讀共產黨方面的資料,如毛澤東文告、演講稿、中共中央決策等。

蔣對中共的組織、分工、宣傳、工作效率也甚為敬佩,這些共黨的長處正是當時國民黨的短處,所以蔣常有學共黨之長而補己之短的念頭。

許多大陸學者看蔣日記也注意到了此一問題,有人問我,對於國民黨的缺點部份,蔣看得如此透澈,但為什麼在大陸國共鬥爭的時代,蔣會坐視國民黨的缺點惡化而苦無辦法,而黨務改造一直要到國府敗退台灣以後才能進行。

此問題頗為複雜,外在原因如財政崩潰、士無鬥志、派系頃軋等都是蔣知而不能行的原因。

但這都不是主因,主因是共產黨與國民黨根本體質不同,共產黨的優點國民黨是學不來的。

共產黨是全民皆兵的戰鬥體制,共產社會人人納入體制,戰爭期間全民皆兵,內部鬥爭不斷,對同志跟斗敵人一樣兇殘,勝出者發號施令無人敢不從命。

五、日記中的湯恩伯

一九四九年五月,蔣介石命令國府嫡系王牌軍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指揮四、五十萬國軍,圖守京滬。但當時經濟崩潰,士氣低迷,蔣知大勢已去,守京滬似不可能,乃於五月二十五日命蔣經國赴滬面告湯恩伯,能守則守,如守不住務必將「武器、物資毀滅,不能使落敵手,為其宣傳」(五月二十五日日記)。

湯恩伯指揮之數十萬大軍,僅僅抵抗兩周,即潰散。湯本人倉促逃離戰場,且謊報軍情。

相關日記如下:

5月31日星期二

武漢、南昌、西安各省城,皆以先後不戰而退。上海亦已於二十五日失陷。惟滬激戰兩周,最後猶能安全撤退,實為不幸中之大幸事,聊以自慰。

6月2日星期四

本日朝課後,見陳大慶,談上海作戰經過,炮兵幾乎全失,戰車亦失四分之三。湯始報為全部撤出,完全謊言。將領怯弱不勇,可痛!

6月26日星期日

晚課後,湯恩伯來見。對湯滬戰撤退以前,慌忙圖遁,而未能充分準備,且未及時通知各將領,致被陷、被俘者大半,聞之痛憤,未知其將如何以見來者。除湯本身之外,而其副司令石覺,本為最有希望之將領,竟亦被其牽累,喪失信用,不能復其指揮所部,是誠等於死亡矣!將領如此,若不重新教育,作育後進,何能復興耶?

6月28日星期二

朝課後,與蔚文談話。想至湯部敗退損失實情,不勝悲憤。東南二十軍以上之兵力,幾乎被其送完,而彼猶自以為不差,毫無羞愧之心。

解讀

湯恩伯在抗戰初期迭立戰功,後出任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長駐河南,引發河南民怨,有所謂水、旱、蝗、湯之說,又有「寧願日軍燒殺,不願湯軍駐紮」之歌謡。

日軍發動一號作戰,湯部潰敗,湯遭撤職處份,未久復起。

國共內戰期間屢戰屢敗,但一直受蔣重用,湯軍在河南軍紀問題,可能是共黨造造謠或誇大之詞,但是蔣日記中湯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謊報軍情之記載,應該是一手資科。

但是蔣對湯除了口頭斥責之外,沒有任何處份,非但如此,未久又命湯指揮金門戰役。

蔣對湯如此寬容令人費解。

六、企圖自殺殉國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共軍渡江南下,所到之處勢如破竹,西北馬家軍潰散,西北四省淪陷,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此時蔣日記中每天所記,不是喪師失地,就是部下叛逃,中央內部又受桂系,及粵系壓迫;同時,美國對蔣落井下石,冷嘲熱諷,不肯伸以援手。

讀蔣日記,我常自問,要是我處此情境,早就瘋了,至少夜不成眠,不知如何應付。而蔣此時,多半時間可以鎮定如常,思維清晰,在千變萬化的大崩潰中,頑強地苦思因應對策,雖然所料多半不中,但從不放棄。

日記中偶有失眠的記戴,但日記中也常有「昨晚酣睡八小時」之記述,可見蔣在如些慘敗、混亂的局勢中,依然可以精神抖擻地處理政務。但是蔣也常有灰心、喪志之時,甚至有殉國的念頭。

1949年11月26日星期六

上星期一,反省黨與國由總理一手創造,由中正一手完成。余愛此黨此國,甚於愛子,豈僅視如至寶而已!時至今日,由余養育完成之黨國,由余之手毀滅之。此境此情,將何以堪?如果黨國真絕望,則尚有餘此殘軀立足之餘地,何面目見世人乎?故近日時有殉國問題於腦海中。然此尚非絕望之時。而且全國軍民之生存,賴於餘一身,只要是一息尚存。此志不渝。何況大陸尚有殘破之西南,海洋尚有完整之台灣。只要此身一日不死,深信黨國必可由此身而再造、而復甦,其何可自殺了此一生,以自毀父母之遺體?更何以上對一生眷愛之天父恩賜也?

解讀

蔣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但是歷史發展到了1949年,國民黨政治、經濟、軍事徹底崩潰。蔣身為黨、政、軍最高領導人,又主持國政垂二十年,當然要負全部責任,處此關鍵時刻,應該以死殉國,應該以死明志。甚至很多愛護蔣的追隨者,或研究這段歷史的學者,都認為蔣如此時自殺、如果蔣自殺或更能成就蔣的英雄形象,足以與項羽比美。

但是,蔣自殺的念頭一閃即逝。支持他的精神力量,來自他對孫中山治國方針的信念,以及他宗教信仰的虔誠。蔣以鋼鐵般的意志,帶領壹佰多萬軍民遷往台灣,一方面力抗強敵,一方面推動與對岸截然不同的治國理念。逐有後日兩岸分治的局面,以及珍貴的台灣經驗。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623/130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