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自願為奴 為何人們甘願放棄自由?

為什麼成千上萬的人們,願意容忍一個統治者的暴政?為什麼人們悲慘地生活在奴役之下,卻不願起身改變?如果連動物都無法忍受失去自由,人,為什麼喪失了欲求自由的本能、放棄自由的天性,無感於支配與順服,甚至終於生而為奴?

作者:艾蒂安.德.拉.波埃西(Étienne de La Boétie)、導讀:洪世謙

拉.波埃西給人的印象有二,其一是他與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的友誼。

拉.波埃西(Source:wikipedia)

德希達(J. Derrida)在他的《友愛政治學》一書論及友愛的概念時,有十處援引了拉.波埃西與蒙田為例,德希達分別引用了蒙田的《論友愛》和拉.波埃西的〈自願為奴〉指出,友愛就像是非對稱的禮物,是不可計算且無條件給予,相互為伴而不可分離(indivisibilité),給予者也是接受者。

蒙田在他的隨筆中,如此紀錄著他與拉.波埃西的友誼,他說:

我所謂的友誼,是兩人心靈彼此融合,且融合為一體,再也無法察覺是兩顆心靈密合在一起。若有人逼問我為什麼我喜歡他,我感到很難說清楚,只好回答:「因為是他,因為是我。」[1]

在這種不可分離的友誼關係中,德希達在《友愛政治學》[2]引了本書的一段話:

自然……若它用盡所有方法讓我們緊緊相依且相互擁抱,以此作為我們聯盟與社會的強有力的鏈結。

若它的一切作為都在於顯現其意圖,與其說是讓我們結合在一起,不如說讓我們成為一個人。那麼我們就不需懷疑,我們並非天生自由,因為我們是相互為伴。並且無法想像自然會讓任何人身於奴役之中,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對方的同伴。

藉由這段引言,德希達一方面呼應了亞里斯多德所主張,友愛和正義是城邦的兩大支柱。另方面說明了,自由不僅是屬於個人的,而是包括那些與我們共伴的他者也都是自由的,因此我們並非與他者共組為聯合體,而是一個不可分離的一,是「共伴的獨一性」(la singularité du couple)。

德希達(J. Derrida)(Source:wikipedia)

德希達也藉此說明,以友愛為基礎的社會中,我們不可能身處於一個擁有個人自由,卻對另一群處於奴隸的人感到麻木、無動於衷。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5/18/2019@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811/132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