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吳睿人:有圖表有真相 中共國如何收買台灣人!

—近20年,中國如何收買台灣人

作者:

中國現台商「逃亡潮」

最後,台灣人跟香港人一樣,都是經濟動物。他們看到在中美貿易戰,中國節節敗退。事實上中國經濟本來問題就很多。債務太嚴重,國債、地方債務,都非常嚴重。中國經濟整個2019年都往下走,大量外資從中國撤出,轉移到台灣或者東南亞。台商是全世界最懂得中國內部的人,他們的離開從好幾年前就開始,起初是慢慢的,到現在則有點逃亡潮的樣子。跑去中國創業的台灣人成功案例非常少。於是,跟中國統一和整合的經濟基礎也沒有了。

近月網上流傳一句話:「2019年是過去十年最糟糕的一年,卻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1月8日,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中國經濟預測》,預計今年 GDP增速為6.1%左右。

國際信用評級公司惠譽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債務違約數量大增至歷史高位,估計中國境內企業債務規模達19萬億人民幣。

立:雖然你指中國經濟已面臨很大問題,但傳媒還不時會有報導,說中國市場仍是經濟焦點。比如旅遊業、娛樂界,都很怕自己不能做中國市場。從這角度看,中國經濟仍對台港有很大影響?

吳:台灣的旅遊業已經開始多元化,來自中國以外地區的旅客越來越多。雖然這變化短期內會導致原本靠中國吃飯的界別萎縮,但長遠而言卻更健康。

娛樂行業方面,我確實認為中國仍有很大影響。

在娛樂行業很多人投降,與「華語圈」有很大關係。不須學外文就可以去另一個市場,門檻低,市場大,容易賺錢,只要不要碰政治就好,必要時講講親中的空話,沒有關係。

但一旦你講了那樣的話,舉了五星旗,就表示你選擇那個市場。這部分我是覺得很難過的,他們等於說是做了選擇,決定進紅色經濟圈,之後你就很難回頭。

這狀況不容易改變,除非整個中國全面蕭條。不過我也要反問:香港電影工業是怎麼死亡的?本來香港電影有她的身份,後來向北望,現在整個瓦解掉了,「連登」上都在談論香港電影的死亡。

立:聽你這樣說,看來第二階段的「中國因素」失敗,也是遲早問題。

吳:中國的收買能力確實已經下降許多。不只是對台灣,對全世界的收買都在減少,對世界各國的企業併購都萎縮得非常厲害。

立:中國對台灣還可能會有進一步動向嗎?

吳:我認為她不是不想,但她現在的能力跟十年前比起來差太多,我覺得她不容易做到。

立:那麼說,你的觀點比較樂觀。

美國養出中國這頭「怪物」

吳:如果說我樂觀,那也不是那種天真的樂觀,而是整個國際政治經濟局勢變化,導致台灣出現這種情況。

1989年有個叫華盛頓共識,一些西方先進國家決定今後解除國家管制,讓資本自由流動。美國當時做了一項重要的中國政策,就是決定將中國拉進資本主義體系,讓她資本主義化。美國認為,中國資本主義化,就會出現中產階級,接下來就會民主化,變成一個會遵守國際規則的正常國家。

大概從冷戰結束一直到幾年前的歐巴馬時代,美國都是奉行這套政策。這套政策最大的受惠者是中國。中國因為她,進到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她自己可以不開放,但全世界向她開放,因此中國可以快速發展。但她沒有做政治改革,所以內部產生很多矛盾。

就結果而言,美國想要改變中國,結果弄巧成拙,養出了一個怪物。這個怪物,內部要不斷控制、不斷鎮壓,外部則要擴張。中國已經控制不了,她不擴張不行,他不擴張,內部會崩潰,所以必須對外擴張。對外擴張就影響國際政治秩序,驚動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所以現在美國和許多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要轉頭圍堵中國,改變中國政經政策。這就是所謂新冷戰。

剛好在這個時間點,香港問題爆發,台灣問題也浮起來。這國際形勢對台港很有幫助,因為她們的抗爭成了國際問題。美國要打香港牌,中國也要打香港牌,這就令台港於夾縫中產生某種空間。

我的樂觀就是這種「結構的樂觀」,而不是「主觀的樂觀」。這樂觀也不是誰造成的,不是蔡英文造成,她沒那麼偉大哦,那是過去三、四十年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的結果。

立:雖然你說國際有圍堵中國的現象,但另一方面,許多國家仍顯然受中國影響。比如你上月在大馬的演講活動,就因中國施壓而被取消。你又如何理解這現象?

吳:中國在不同地方力量各有強弱。你看她一帶一路伸延的地方,都會避過美國或歐洲勢力範圍。而東南亞就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地方之一。有幾個國家,如泰國、柬埔寨,中國囂張到可以在裡面抓人,桂民海就是在泰國被逮捕的。

馬來西亞來說,過去她的總理納吉是全面親中的,讓中國在大馬搞了很多建設。2018年實現政權轉移,馬哈迪當選,他不是反中,但想要與中國的距離稍微遠一點,把納吉與中國的協議刪掉一些,跟中國重新談判。所以馬哈迪政權跟中國的關係是微妙的。就是在這情況下,我才會碰到這樣的遭遇。由此你看到,即使是在東南亞相對自主性較強的馬哈迪政權,對中國都不敢正面衝突。如果我去泰國,可能連進都進不去。

立:或許如你所說,因為台灣人跟中國親近的基礎瓦解,所以今次大選韓國瑜與蔡英文的民調差異才會高達20到30%。根據這個數字,我最初評估蔡英文是一定會贏的,可是與朋友聊天,也有好些人認為韓國瑜不是無機會。你怎樣看?

國民黨極度危險

吳:首先必須澄清,我不是民調專家,這部分我很難講。

你說韓國瑜可能會贏,我知道有種講法是,國民黨將會推高投票率,主要鼓動兩種人投票。一種是韓粉,他們認為韓粉有一個穩定的數量;另一種人是泛藍,打危機牌讓他們回籠。他們認為兩者加起來,能夠令韓國瑜與蔡英文的差異縮小到5%以內。

我認為這不大會發生。為什麼?因為韓粉跟國民黨基本票有重疊,很可能是同一批人,而不是「一加一等於二」。加上2018年選舉後到現在,因為韓國瑜的種種問題,很多韓粉都脫落了。現在還留下來的是鐵粉。在我看來,鐵粉就是極端的深藍。

立:立委選舉方面呢?聽到一個說法,可能不少人總統會投蔡英文,但立委會投國民黨,因為他們雖然不想台灣亡國,但仍然重視經濟。

吳:經濟票來說,我沒做仔細研究,但我認為國民黨這種票不會多。因為韓國瑜那套已經沒有用。說要發大財,但中國買不了貨,中國遊客也不來,所以他那套簡單邏輯已經沒有用。

那麼經濟票會去哪裡?可能會去柯文哲的民眾黨,或者宋楚瑜的親民黨。很多人不投票給蔡英文其實是因為他們討厭民進黨,因為她有幾個改革,社會上有部分人很反對,比方說承認同性婚姻、「一例一休」,即所謂一個禮拜要休息兩天......這些改革引發一些人不滿。但這些人也不一定去投國民黨,他們可能去投民眾黨或者親民黨。

其實我個人感覺是,國民黨是極度危險的。她在這次選舉崩解,或者極度被邊緣化的可能性很大。

儘管如此,國民黨內部還在鬥爭。你看韓國瑜,他已經不是在選總統,我從沒有看到一個人選總統行程那麼閒的。他也不去露面支持立委,因為立委不願意他出現。所以他在幹甚麼?就是維持基本盤,不讓選票太低,至少要高過那個朱立倫,這樣韓國瑜就可以選國民黨黨主席,也可以拿補助金。拿到補助金,他就有錢,有辦法在國民黨權力鬥爭取得上風。他們現在還在搞這些事,一個黨到現在還在搞這個,嗯......

朱立倫曾於2016年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與蔡英文對壘,最終以31.04%得票率落敗,創下自2000年總統選舉以來國民黨得票數與民進黨差距最大紀錄。在2020年選舉,他亦曾表態有意參加,但黨內初選民調結果反映他不敵韓國瑜,故未能獲得黨內提名。

補助金方面,在台灣,若總統候選人得票數達到當選人票數3分1以上,可獲每票30元資助。

台式「左膠」被邊緣化

立:除了因為經濟而親中的人外,純粹基於身份認同而親中的「老左翼」在台灣近年又是怎樣?

吳:這一派在台灣現在是萎縮的。很多人已經離開台灣去中國發展,所以在台灣內部,他們的勢力很小。比如說「夏潮」,她原本是個知識集團,最後轉型為一個專門做旅遊業仲介的機構,讓台灣年輕人去「祖國」參觀壯麗山河。這種組織在台灣已經非常邊緣化。

夏潮聯合會,台灣左翼政治團體,反台獨,主張中國民族統一。該會源於1976年由社運人士蘇慶黎創辦的《夏潮》雜誌,早期在台灣文化界與政界頗有影響力。1996年,夏潮基金會成立,作為台灣左翼政治團體,定期舉辦兩岸青年學生各項交流活動。該會主張反對英美帝國主義干預中國,以反對台灣獨立、促進中國民族統一(紅統)、政治民主、經濟平等、社會正義、鄉土關懷、文化提升等為宗旨。

另外一種統派是「新左翼」。他們主張「不統不獨」。你跟他們講甚麼,他們都說是階級問題,不是民族問題。這類似於你們說的「左膠」。這些人大概在十年前還有點聲音,現在也邊緣化得非常厲害。

為什麼?很大原因是他們不能解釋中國崛起。比方說他們會對外宣傳說,一帶一路就是萬隆會議路線。萬隆會議你知道吧?就是1955年在印尼舉行的會議,所謂的不結盟運動路線,主張連結第三世界國家對抗美國和蘇聯的殖民主義。新左翼說,一帶一路就是重新連接第三世界,對抗美帝。

問題是中國不是1950年代的中國呀,現在中國是個資本主義國家,她已經變成一個資本輸出國,是將資本輸出結合地緣政治擴張。她運用一帶一路在很多地方創造所謂債務陷阱,全世界都看得出來。你們新界是被割讓給英國99年,對不對?你看中國的一帶一路,他們在斯里蘭卡,借錢給他們建港,然後斯里蘭卡還不了,中國就說,不還錢也可以,你要借我這個港99年。那不就是殖民地嗎?中國已經開始進行帝國主義跟新殖民主義。這現象是台灣新左翼無法解釋的。過去幾年,中國對台灣的各種滲透,比方說收買台灣媒體,新左派也沒辦法解釋,所以講的話沒甚麼說服力。

位於斯里蘭卡南部的漢班托塔港,建造費主要由中國支付。2017年,由於斯里蘭卡政府無法償還中國款項,將該港「租借」給中國,期限99年。然而後來斯里蘭卡政權更迭,新總統拉賈帕克薩以國家利益為由,又希望取消「租借」,回到按期還錢的協議。

其實在內政、社會政策、文化政策上,我也是比較偏左的,但我認為,進步價值必須建立在主權國家的前提。台灣要維持獨立,才有辦法在內部實施各種進步改革。如果說,中國真的可以變好,大家願意一起改變這個世界,那也可以。但對中國會否改變,我非常悲觀。

成為「台灣國」的兩個條件

立:最後想問,在獨派當中也有兩種想法,一種是作為「中華民國」獨立,等於繼承「中國人」的身份,另一種是作為「台灣」獨立,與「中國人」身份更大程度分離。這兩種主張在台灣的現況又是如何?

吳:現在,「中華民國維持獨立」的路線在國際政治上條件較好。就是說,現在台灣是實然(de facto)獨立(即撇開政治爭議不論,運作上是獨立主權,有自己的貨幣、政府、軍隊),這一點美國和歐洲很多國家都支持。

至於台灣會不會轉成法律上獨立,甚至最後改國號,宣稱叫做「台灣國」或者「台灣共和國」,這一點島內有很大呼聲,但對「中華民國」有情感的人也不少。

要正式成為「台灣國」,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內部:台灣人要形成共識,是時候將台灣改為一個真正的、法律上獨立的國家。其二是外部條件要存在,主要就是美國不反對,而中國無力反對。只有在這兩項條件下,「台灣國」才有可能。

這兩個條件都還需要一段時間。到時候,憲法要改,搞不好連國旗、國徽都要改,這才會出現屬於我們的《願榮光歸台灣》。

這一點你們香港倒是比台灣進步,你們已經有國歌了哪。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立場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111/139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