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因此,就造成了不同地區的人們在飲食文化上產生了很大的差異,這集中體現在南北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上。
在我國,南方泛指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北方則指的是秦嶺淮河以北的地方,因為地形,氣溫,日照時間等等的不同,造成南北方作物的不同,因此在飲食上,差異也就比較明顯。
這也導致南北方的差異一直以來都是大家熱議的話題,甚至打敗了眾多的明星榮登光榮榜。
就當北方人永遠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南方人點菜,最後一定要點一個青菜,而且是一丁點肉絲絲都不要的青菜,而南方人同樣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北方人點菜一定要點一個「硬菜」。北方人常說「整倆硬菜」,到底什麼是「硬菜」?南方人都驚呆了
甚至有的南方人想好奇寶寶一樣,啥是硬菜?吃起來很硬嗎?
北方人點的硬菜,那肯定是鎮得住場子的肉菜,僅僅用綠色的葉子做裝飾,讓人一看就覺得有面子,有排場,讓人覺得,你是真心想請我吃飯的那種。
那這個肉是怎麼選擇的呢?這跟動物的個頭大小有關係。
北方人對這道硬菜的肉類選擇,按照動物個頭大小有「尊貴」之分,首選的必然是豬牛羊這類的大件兒,像烤乳豬、烤全羊、紅燒肉,其次是雞和鴨這類的小件兒,烤雞、烤鴨,最後是魚蝦類。
重點是什麼?這些葷菜一定要量夠大,分量夠足,還必須是完完整整的一份兒,必須要有面子,有排場!
不能切成絲兒或者剁成沫兒,一定要用大盆裝著,放在桌子的中間,一眼就能看到他是主角,他是硬菜,C位出道,他一上場,別的啥菜都淪為配角,這才夠面兒!
在價格上,一般價格比較貴的菜式才能稱為北方人所說的硬菜。如果在一些比較大的酒席上,一般就是我們所說的「壓軸菜」。
像是東北有名的殺豬菜,小雞燉蘑菇等都是屬於硬菜的範圍。而且這些菜一般都用比較大的盤子裝盤,分量也很足。當然還有那種雖然分量不多,但食材比較難以獲得。
北方硬菜最明顯的就是裡面的肉類非常多,而且食材種類非常多樣。就像北方硬菜代表菜「東北四大燉」,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大魚大肉」,代表了北方人的豪爽。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道北方的硬菜:
首先出場的是豬蹄膀
在北方的城市裡,在做紅白喜事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道菜,多少年的傳承過程都沒有把它遺留下,即使這道豬蹄膀,用農村話來說,叫豬肘子。
肘子是豬的腿上的肉,分為前肘和後肘,也稱豬蹄髈,豬的前蹄髈皮厚、筋多、膠質重、瘦肉多,常帶皮烹製,肥而不膩。
適合多種製作方法,比如燒、扒、醬、燜、鹵、制湯等。如紅燒肘子、菜心扒肘子、紅燜肘子。
豬的後蹄髈,也稱後蹄髈,因結締組織較前肘含量多,皮老韌,質量較前肘差,因此,買豬蹄膀的時候,一般買前豬蹄膀的味道會更好。
你完全不用擔心豬蹄膀會很油膩,難以下口,這可就錯了,豬蹄膀加上各種佐料,經過長時間的文火慢燉之後,肉質細膩,肥而不膩,口感甚佳,甚至能達到以骨切肉的程度,可見肉質有多嫩。
其次,說到硬菜必然少不了五香雞啦。
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從小到大,家裡來客人了,必須有這麼一道全雞來招待客人的,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家裡來客人,因為總能吃到美味兒的雞肉。
重點是什麼,那麼多年過去了,這道全雞就一直沒變過,德州扒雞,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兒,縱時代在變,物價在變,人也換了一波又一波,不變的是德州扒雞。
涼涼的「雞凍凍」其實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膠原蛋白,入口即化,涼涼的很過癮,潔白的雞肉,沒有一點雜質,塗上糖色的雞放入沸油中,炸至金黃色,撈出。
然後按照雞的老嫩排入鍋中,放入鹽、醬油、原鍋老湯以及肉桂、桂皮等作料,旺火煮,細火燜。
這樣做出來的雞肉,入口軟爛,連骨頭都軟的可以直接吃到,非常適合脫牙期的孩子和牙口不好的老人吃。而且作為招待客人的下酒菜,又怎麼少得了五香雞呢?
最後一個就是臘腸來啦
北方的冬天,必然是要灌上一些臘腸的,晾曬子在門口的屋檐下,一串串的吊著,經過風吹和日曬,曬成一根根的風味臘腸,想吃的時候或者而家裡來客人了,煮一煮,拿出來切成片就是一道硬菜。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臘腸也被探索出了許多新的吃法,比如臘腸燜飯,青椒炒臘腸,臘腸拌麵,最常見的麻辣燙裡面也會有臘腸,反正小編每次吃麻辣燙都會點上一份臘腸放進去的,味道好極了~
臘腸之所以會被北方人熱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方便保存,不容易壞掉。平時那些豬牛羊魚蝦什麼的,很容易就變質生蟲子了,不能放很長時間。
但是臘腸不一樣,臘腸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脫幹了水分,使肉質變得緊實,並且外面有一層腸衣保護著,就可以放的很久都不會變質,這就跟鮮葡萄和葡萄乾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