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萊陽豆面燈碗,一種能吃的「燈」

萊陽豆面燈碗信俗通常稱作燈碗,是萊陽民間傳承已久的元宵節民俗活動。燈碗流傳於萊陽的十幾處鎮街,其中,照旺莊鎮、萬第鎮、沐浴店鎮、譚格莊鎮、團旺鎮一帶最為興盛。

這一習俗由來已久。清康熙年間(公園1661年)的《萊陽縣誌》記載「又做面盞十二照月序蒸之,以卜水旱。」就是講,萊陽人把豆面做成一盞盞小巧玲瓏的「十二月」面燈,以面折數量代表月份,一個折代表一月,二個折代表二月……十二個折代表十二月。面盞內放食用油點燃,視燈盞滅後盞內余油多少來卜來年的旱澇情況,使這一古老習俗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豆面燈碗習俗從元宵節鬧花燈、放煙火的習俗演變而來,成為當地人們的一種祭祀、祈福的民俗形式,以它特有的純樸自然,悄悄地傳承在梨鄉大地。它是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做燈前先用食用油摻和豆面,使其很有筋力,這樣燈碗能夠做得十分精細,而點燃後能透出金黃色的迷人光暈,所以也叫「金燈」。這種流傳於民間的習俗,是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現已被列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製作豆面燈碗,先要把麵團捏製成燈的雛形,然後利用梳子、剪刀、火柴棒、竹片、綠豆、硬幣等作為工具,進行局部精細加工,像豬的頭、龍的鱗、刺蝟的眼睛等等,整個捏制過程隨意性很強,基本上是邊創作邊製作,一氣呵成,作品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最後用火柴棒纏上棉花做燈芯,插在燈碗上,一盞可愛的豆面燈碗就做好了。

豆面燈碗的花樣繁多,常見的有十二屬相燈、十二月燈、看場佬燈、福祿壽燈、灶王爺燈、家禽走獸燈等二十餘種,各包含著不同的寓意。譬如捏一盞狗燈放在大門口,能夠看家護院,確保平安;將馬燈放進馬廄則意喻來年馬壯無恙,點燃豬頭燈則寓意豬肥滿圈;聖蟲(蛇)燈放在窗台上,能夠百毒不侵……

一些抽象的內容,如福祿壽喜,則用相應的動物和植物來代替,取其諧音或取其形體象徵,蝙蝠燈取諧音喻福,喜鵲燈取諧音喻喜,雞燈則意喻吉祥,求生育用蓮子燈,取多子之意等。

普通簡單的豆面燈碗不改變本色,而用於供奉祖宗家譜和喜慶用燈則多用「色面」,即豆面中摻入帶顏色的蔬菜汁或食用顏料,反覆揉搓而成,以大紅、大綠、黃色為主,其它色彩為點綴,整個是一派富貴、氣派的格調,好像個埃及人在製作雕像上的加色彩繪一樣。

萊陽燈碗習俗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自發地在固定的時間,按照相同的程序,進行相同內容的習俗活動。其中,捏制燈碗是農村婦女們一項重要的「才藝展示」。無論是年輕的小媳婦,還是上了歲數的老婆婆,在正月十五來臨之時,都能依舊按照傳統習俗,活靈活現地捏制出各種燈碗的造型。在整個過程中全憑著經驗和靈性,大膽捏制,揮灑自如,把膠東兒女的聰明智慧和美好祈願融入其中。

俗話說「禮從宜、事從俗」。隨著歲月的流淌,燈碗漸漸地被賦予不同的寓意,內涵越來越豐富。像做成「蓮花」和「魚形」的燈碗,表示「連年有餘」;「石榴、蓮子」則祝願人們生活美滿,多子多孫;做成屬相的燈碗預示著人們新的一年旺旺盛盛,健康平安;做成「十二月」燈的,可預知來年的水旱及收成等等。這些造型各異的燈碗與正月十五鬧花燈的習俗相得益彰,成為一道兩次的民俗文化景觀。

燈碗習俗的活動內容與人們所關切的現實生活和情感認知緊密相連,是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鮮明的特色。豐富的寓意,也是研究膠東歷史、民俗、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料。

(內容綜合自梨鄉萊陽、智慧煙臺)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膠東風向標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26/156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