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45歲男子血液粘如粥,深夜腦梗去世!原因竟然是長期吃這種食物!

有人給三甲留言:「腦梗的預防能不能說一說,我父親就是腦梗錯過黃金時間,現在半身癱瘓。」這樣的留言一出,得到很多人點讚支持。

今天三甲就詳細說一說腦梗。為了使大家有一個更為直觀的印象,先分享一個病例。

今年45歲的胡先生,是個資深的「紅燒肉」迷,下班閒著的時候,自己就在網上搜教程跟著學各種做法的紅燒肉,想吃就吃好不自在。

於是,胡先生的體重從婚前的128斤漲到了現在的190多斤,在2年前的體檢中,還查出了高血壓高血脂

醫生再三囑咐飲食要清淡,平時多鍛鍊,但因為沒有症狀,於是胡先生嘴上說著好,身體卻很誠實。

事發當天,胡先生又親自下廚,做了紅燒肉吃,正吃的不亦樂乎時,胡先生突然覺得頭痛劇烈,接著就暈倒了。

胡先生的妻子聽到動靜之後,趕緊打了120急救電話,到醫院一檢查,被確診為腦梗,經過醫護人員2個多小時的搶救,還是沒能挽回胡先生的生命。

通過這個病例三甲想告訴大家,紅燒肉雖然美味,但如果經常吃、吃太多就會成為血管的「隱形殺手」。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油脂膽固醇,長期食用,會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等的含量。這些物質會在血管內堆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失去彈性並變得狹窄,影響血液的流動,使腦部缺血缺氧,誘發腦梗。

一般情況下,腦梗會有明顯的症狀,出現下列症狀時一定要高度警惕。

1、視力障礙。這是腦梗的早期信號。具體表現為視力模糊、看東西不完整、視野缺損,大多數在短時間內會自行恢復。

2、面部不協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與大腦關係密切,若腦部缺血缺氧,面部肌肉也會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出現面部不協調的表現。

3、眩暈。腦血管硬化,會導致椎基底動脈的血氧不足,從而影響小腦、腦幹等平衡神經組織,引起眩暈。

4、舌根發硬。這是面部肌肉異常引起的,表現為舌頭髮硬、難以表述完整的一句話,尤其是早起時出現舌根發硬,要及時就醫。

5、嗜睡。嗜睡的表現有昏昏欲睡、無法克制,這是腦部血氧不足,中樞神經缺氧的表現,嗜睡會隨著腦動脈硬化的加重而加重。

預防腦梗,建議做到以下7步:

第一步:每周一次木耳。黑木耳6克,水泡發,蒸食。可以降血脂,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

第二步:每周一次芹菜紅棗湯。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吃棗飲湯,輔助降低血膽固醇。

第三步:飯後一杯山楂水。山楂泡水,加蜂蜜糖尿病者不宜加)適量調味,冷後代茶飲。有降低血脂、活血化瘀、益心健胃促消化的作用。

注意:如果有胃病或者經常反酸的人不建議飲用。

第四步:炒菜加蒜和洋蔥。每頓飯保證菜中有一定量稍微加熱過的大蒜和洋蔥,可以擴張血管、降低血脂。

第五步:每天適當喝茶。每天堅持適當喝綠茶的人,降低腦梗風險。注意要綠茶哦。

第六步:每天6克鹽。高鹽飲食是增加血壓的直接而且重要的因素,血壓升高,腦梗風險會成倍增加。

第七步:飯後走一走。天氣涼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室內運動,比如球類或游泳。天氣好的時候,出門散散步也絕佳的選擇。

腦梗是怎麼形成的呢?

腦梗塞又稱缺血性腦卒中,占了全部腦卒中的80%。古往今來,迄今為止,腦梗到底造成了多少人死亡,無從統計。因為僅僅中國,每年就新發腦卒中病人超過300萬,其中75%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喪失勞動能力,40%存在重度殘疾,有170萬人因它死亡,致死致殘率極高。

今天給大家普及一個概念「頸動脈斑塊」。不要覺得「頸動脈斑塊」離自己很遠,是老年人專利。如果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有數據顯示,我國年齡4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超過40.0%;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那些確診為腦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例,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接近80%;而60歲以上的人群中沒有斑塊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

頸動脈就在我們每個人脖子的兩側,大家可以自己試著摸一下,是能夠摸到的。全身血液都要從這裡經過,血液中如果有雜質附著在血管壁上時間長了形成斑塊,一旦脫落髮生堵塞,造成的後果可想而知。

頸動脈中最容易形成的斑塊的地方就是圖中的「Y型」分叉處,原因很簡單,這裡承受的血流壓力更大,更容易被雜質附著。

頸動脈斑塊,西醫和中醫有不同的對應療法。

西醫目前採用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狹窄程度大於70%、有腦缺血症狀、沒有手術禁忌症的患者,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手術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介入治療就是放支架,另外一種是直接切除血管內的斑塊。兩種手術方式的療效都很好,但卻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斑塊的位置比較高、脖子短粗,有嚴重心臟病的,存在有多個腦血管狹窄的,這些患者建議放支架,而對有硬斑塊的患者建議手術取出斑塊。

從西醫的角度看,斑塊一旦形成,基本是不可逆的,目前保守治療手段是穩定斑塊,就是服用他汀類藥物通過降低血脂水平,達到穩定斑塊的作用。

接下來,三甲還想說說中醫,希望能給飽受斑塊折磨的人們打開另一扇門。翻閱了很多中醫典籍和文獻,在《彭堅湯方實戰錄》中有記載,兩個方子合用,可消除頸動脈斑塊,已治癒多例。具體分享如下:

2010年1月23日,接診一名男性患者劉某,64歲,是廣西梧州人。多年患有眼底黃斑病,心肌缺血,血脂高血壓高,經常頭暈,容易疲勞,睡眠欠佳。

首診:通過檢查,劉某的兩側頸動脈都有斑塊。右側頸總動脈分叉處後壁內膜上可見一長4.1mm、厚1.1mm的斑塊,形態規則,內部呈強回聲。左頸動脈分叉處後內壁上可見一長4.3mm、厚1.2mm的類似斑塊,彩色都卜勒超聲(CDFI):斑塊處血流充盈缺損。舌淡暗紅,脈弦細澀,偶爾有歇止。在初診治療中,用了桂枝茯苓丸加減、參三散加減:

煎劑:葛根90g,桂枝10g,甘草10g,赤芍10g,牡丹皮10g,桃仁10g,茯神30g,天麻15g,黃芪60g,生薑10g,紅棗10g,15劑。

散劑:西洋參90g,丹參30g,三七30g,紅景天60g,穿山甲15g,水蛭120g。服用的方法是研末,每天2次,每次3g,飯後開水送服。

二診:劉某服用藥方之後,改善了很多,這期間他沒有停服降壓藥,血壓穩定在低於140/90mmHg範圍。他提出服煎劑不方便,想長期服散劑,於是用參三散加減:

散劑:西洋參300g,三七60g,丹參60g,紅景天60g,琥珀30g,天麻60g,水蛭300g,雞血藤100g,牡丹皮30g,桃仁30g,赤芍30g,穿山甲30g,葛根90g,山楂90g。服用方法依舊還是研末,每天2次,每次3g,飯後開水送服。

三診:劉某服用上方後,感覺很舒適,因為一直沒有機會到長沙來,所以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用那個方子反覆研末服散劑。這次檢查時,頸動脈斑塊已經消失,血脂正常,血壓正常,已經停服降壓藥有半年多了。

結語:中西醫各有所長,但願三甲這篇文章能給飽受頸動脈斑塊折磨的人們帶來希望和幫助,尤其是中醫治癒病例希望能給所有中醫師、西醫師帶來一些啟示。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三甲傳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17/156940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