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掉頭髮?是時候為你揭開真相了

說實話你是不是也聽過不少關於味精的「壞話」,什麼「味精有毒」、「味精緻癌」、「食用味精掉頭髮」等等。

總背負著「害人精」名號的味精表示「你們真的誤會我了」

那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又該怎麼吃呢?今天肉叔就跟您好好說說。

味精前世今生

味精是我們廚房最常見的一種調味品,在菜餚里放入一小勺,有提鮮增味的功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是從大米、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中提取而來,用水稀釋3000倍仍然可以嘗出其中的鮮味。

味精最早被發現並提取出來是在1866年,由德國一名化學家從小麥蛋白質分解物中,提取出一種含纖維的物質,並將其命名為「谷酸鈉」。

而亞洲人最早食用味精是在1907年,日本東京大學一名教授從海帶里提取了穀氨酸,發現這種物質能提高菜餚鮮度,並將其命名為「味之素」。此後「味之素」開始出現在亞洲人民的廚房之中。

我國人民開始食用味精是在1923年,隨著「天廚味精廠」(今名「冠生園」)的投入生產,本土自產的味精,開始走進老百姓的廚房,一直到今天,味精依然是我們灶台上主要的調味品之一。

味精到底有沒有害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味精有害的傳言流傳開來,以至於不少人對味精嗤之以鼻。

實際上味精是高度純化的糧食發酵產物,當然除糧食之外,也可以從澱粉、甜菜、甘蔗等做提取原料,這個過程跟酒、醋、醬油的生產類似,生產過程中也不使用任何「化學原料」,因此味精並不是所謂的「化工產品」

我國在1965年之後就開始以糧食(玉米澱粉、大米、小麥澱粉、甘薯澱粉)為原料利用微生物發酵法來生產味精,並成為尋常百姓家的調味料。

198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把味精歸入「最安全」級別,有資料顯示,世界上針對味精安全性的研究有很多,但都沒有發現過它能產生危害,既然沒危害,自然也不會「有毒」「致癌」,甚至引起脫髮問題。

也有研究表明,味精里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是參加腦代謝的唯一胺基酸,會增加腦內乙醯膽鹼,是人體智力發育需要的營養素之一,改善記憶力並維持和改進大腦機能。

如何健康食用味精

食用味精有一些禁忌應該注意。

特殊人群:味精中含有鈉,過多攝入常常會感到口渴,容易導致高血壓。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應該少吃味精。

不宜放味精的菜餚:比如肉菜、雞蛋、茭白、蘑菇、海鮮、涼拌菜、加醋的菜等,這是因為肉類本身含有穀氨酸,與菜餚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穀氨酸鈉;

而涼拌菜的溫度較低,只有菜餚溫度為80℃以上時,味精才能充分發揮提鮮作用,加醋的菜會降低味精的融化速度,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提鮮效果也就越差。

餃子餡、春卷餡:味精不能加熱過度,這些調餡料所製作的東西一般都會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可能會導致味精變性。

甜食:味精的鮮味在鹹味菜餚中才能有鮮美表現,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並產生異味。

兒童:特別是嬰兒時期,器官功能都還沒有發育完全,如果味精在高溫時產生有害物質,則無法消化,易導致沒有辦法排除,長期積累的體內。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食研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0/157081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