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如果張愛玲嫁的是胡適

作者:

1952年,張愛玲以去港大復學為由,離開了大陸,重新去了香港。此後她再也沒有回過故土,一生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1955年,張愛玲從香港去了美國,並在紐約與求學時的好友炎櫻重逢。他鄉遇故知,這是人生的一大喜事。她們一起去拜訪了自由主義的領軍人物胡適,這段經歷在張愛玲的人生履歷中顯得格外炫目,燦爛之下飄蕩著酸楚的哀婉。

張愛玲和胡蘭成離婚後,曾經和著名的導演桑弧有過短暫的交往。在「純粹是軍事征服」的土地上,高壓的政治容許下這對亂世中的男女,他們的感情以無疾而終收場。張愛玲在《憶胡適之》一文中,表達了「如對神明」的膜拜之意,字裡行間流淌著難以言表的情愫。她向來是孤傲如鶴的民國女子,宛如臨水自照的水仙,極少有人能走入這位曠世天才的世界。父母千瘡百孔的婚姻,對張愛玲一生有極大的影響,以致一些研究者認為她有戀父情節,所以兩任丈夫都比她年紀大很多。

在文化界有極高聲譽的胡適,是萬眾矚目的人物,胡適母親一手包辦了兒子和江東秀的婚姻。胡適則選擇了母親安排的道路,成了張愛玲筆下「舊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一位留洋歸來的教授和一位沒有多少文化的女子,在母親的指定之下,綁在一起,走過一生。

胡適結婚後和曹誠英有過交往,但這段戀情以妻子江東秀極度激烈的干涉而夭折。1949年,胡適離開了大陸,去了美國,安徽的老家只能是餘生遙遙無望的回憶。據後人記載,曹誠英去世前,囑咐他人將自己埋葬在安徽績溪旺川的公路旁,這是一條去胡適故居上莊村的必經之路。曹誠英生前無法與意中人攜手與共,死後依然希望自己的靈魂在戀人的故居旁,等候他的歸來。

對胡適有異樣感覺的張愛玲,則用了另一種筆法描摹了心中的君子:「而我向來相信凡是偶像都有『粘土腳』,否則就站不住,不可信。我出來沒穿大衣,裡面暖氣太熱,只穿著件大挖領的夏衣,倒也一點都不冷,站久了只覺得風颼颼的。我也跟著向河上望過去微笑著,可是仿佛有一陣悲風,隔著十萬八千里從時代的深處吹出來,吹得眼睛都睜不開。那是我最後一次看見適之先生。」

張愛玲除了對曹雪芹有極度的敬仰之情外,何曾對他人動用過「偶像」這樣的文字。如果命運可以重來,她當初沒有嫁給胡蘭成,而是去追求胡適,那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可胡適早就是有家室的人,並且恪守著傳統的孝道,在乎自己世俗的名譽。

在那個風雨交加的亂世,胡適和張愛玲的交往不大可能會有碩果。他們的相遇和相識,更像張愛玲自己所寫的小說《半生緣》一樣,註定是鏡中花、水中月。顧曼楨和沈世鈞陰差陽錯的愛情,前前後後持續了十多年。在命運的捉弄之下,徹底的幻滅。張愛玲和胡適的相聚時間,甚至不能用天來計算,只有短短的一瞬間。彼此轉身後,一切都成了無望的回憶和哀婉的嘆息。

《銅官窯瓷器題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人生很多的因緣際會就是如此。能夠在正確的時間遇到正確的人,只有極少數的幸運者才有這樣的福分。更多的人只能在煙花易冷的夜色中,品味著滂沱大雨敲打殘荷的淒清。在綿長的佛號聲中,不斷的舔著心底的傷口,久久難以平靜。

1956年8月,張愛玲與賴雅(Fedinand Reyher)在美國匆匆結婚,這段姻緣直到今天依然是一個謎。這位有「左翼」傾向的作家,並沒有給張愛玲帶來多少好運,他窮困潦倒,不久後便癱瘓,耗盡了張愛玲無數的精力。

1967年,賴雅與世長辭,胡適在5年前去了天國,遠在日本的胡蘭成仿佛是上輩子的事情。《傾城之戀》中傳奇的《小團圓》,並沒有在張愛玲自己身上發生。

如果有來世,張愛玲嫁的人會是胡適嗎?

(有刪節)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9/158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