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月伙食費20元、家中空無一物 90後白領力行「不消費主義」

4月24日,喬桑在「空無一物」的家中讀書。

月伙食費20元人民幣(約3美元),同一件衣服穿幾十天,家中空無一物…你過得起「不消費」的生活嗎?

★以物易物四處「化緣」

當30歲的喬桑(化名)宣布成為不消費主義者之後,不再化妝,每天穿同一件灰色衛衣,搭配著軟塌塌的灰色運動褲和白色帆布包出現在工作場合就成了她的日常,從事銷售八年的她,也總會因此聽到來自周遭對她「穿得太素,拿得太少」的「委婉」抗議。

喬桑用毯子鋪的讀書角。

新京報剝洋蔥people記錄了90後白領喬桑實踐「不消費主義」的百餘個日子。第一天,喬桑就為食物發愁。她盤點了自己的存貨,有螺螄粉四袋、雞尾酒十幾罐、五穀雜糧、零食餅乾、蘋果、少數肉類和堅果

既然不能消費,喬桑打算以物易物。她把螺螄粉和雞尾酒的照片發到小區業主群里,詢問是否有人想要,但無人回應。早晨起床,她吃了電鍋里煮好的雜糧粥,中午,她獨留辦公室里吃一杯自製豆漿和一個蘋果。下午,有同事說自己家裡有多餘的雞蛋,喬桑用兩本瑜伽書換了這12顆雞蛋。

她想效仿國外的不消費主義者,去超市尋求過剩的免費食物,但老闆不搭理她。她開始四處「化緣」。關注她視頻的人送來了半包掛麵、兩顆發了芽的土豆和三根胡蘿蔔。她切掉土豆發芽的部分,高溫蒸熟做成土豆泥當午飯。朋友後來還接濟大米

但食物的匱乏讓喬桑感到飢餓,她說服自己這是在尊重食物。不僅在食物上節省,「衣、住、行」等方面也力行減法。她捐出自己的200件衣服後,連續幾十天穿著一套灰色衛衣和運動褲,衣服沾了味道,就噴點香水。她鼓起勇氣剪掉小辮,把頭髮長度控制在了耳垂之上。

喬桑80多平方米的房子裡,隔出兩間臥室的非承重牆被她推倒,扔了沙發的架子、墊子,又丟掉床架、床墊和床板,如今剩一條毯子,如今只留下吃飯的桌子和長板凳。為省電費,喬桑很少開燈,房子變得越來越空、越灰暗。

她不再使用廁紙,只用智能馬桶的烘乾功能。她用茶籽粉代替洗滌靈,有人轉發了只需皂角、紅糖和石頭就能製成洗髮水的配方給她。為節省乘坐公共運輸的花費,她發現了可以少花一毛錢的儲值竅門。

第一個月過去後,喬桑買菜和水果只花費了20.5元。她當月總花費2884.1元,其中,看牙醫、寬頻和水電氣費占了2000多元,給貓買刷子花了148元。

這個月,喬桑瘦了六斤。

★離婚買屋空無一物

報導說,喬桑過去對花錢沒有太多思考,想花就花。大學課餘時,她在北京當導遊,凌晨去批發市場進襪子和小飾品在北京的地鐵站擺攤。畢業後進入網際網路大廠,收入越來越多,她換了三次車,一次比一次高檔,成斤地給自己和家人買衣服、鞋子和包。

她曾習慣用錢享受生活。體驗過3000元多一晚的酒店,土耳其、菲律賓和日本的旅行說走就走,想學潛水就飛去東南亞,想玩滑翔就去泰國。她還辦了多張幾千元的健身卡、酒吧卡等,但她沒有時間去消費,唯一堅持下來的是花了2萬多元學費的瑜伽。

在幾年前的「雙十一」,喬桑結婚,她和丈夫把所有節日都過成了購物節,一定會買好多東西,他們還喜歡嘗試各家美食,直到兩人因為買房的分歧而分手。

喬桑說,前夫有一套房子,領證後兩人經濟獨立。但某天,喬桑為嘗試「空無一物」的生活方式,想自己買個房子,被前夫以不願再承擔一筆房貸而反對。爭吵不斷的兩人離婚後,喬桑用存款交了首付。

★身體抗議上吐下瀉

今年初新冠(中共病毒)疫情侵襲河北,是喬桑運行不消費主義的第二個月,儘管她居家隔離,朋友送的食物也無法抵達,她不再對事物匱乏感到焦慮。

當月她在水果和蔬菜方面,支出了188.2元;盤點冰箱發現還有一顆土豆、六顆雞蛋、兩顆尖椒、四分之一洋蔥、一根西葫蘆、兩顆番茄、兩個紫薯、二分之一白菜和二分之一咖哩,「足夠再吃一周」,她說。

第三個月的某個早晨,她突然上吐下瀉,伴有心慌。醫師推斷是吃壞了東西。喬桑認為這是身體在警示自己,要對自己好一點。她開始吃飯講究營養,晚上9時半就準備睡覺,並嘗試每天跑步來鍛鍊心肺功能。

117天後,接納適度消費的同時,喬桑開始重新思考這間房子的意義。一開始她覺得有了房子,才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現在反過來去想,這個房子反而是我的束縛。」喬桑說,踐行不消費主義,應該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4歲的吳曉(化名)是喬桑「不消費主義」短視頻的觀眾。她說,喬桑的不消費生活啟發了她,令她重新盤點自己的「購物狂」生活。她曾因沉迷購物網站被丈夫怒吼「滾出去」,卻在收拾東西時,停下來審視鋪滿地面的衣服,「萬一我死掉了,這些東西留在家裡幹嗎?」

為挽留青春面貌,吳曉曾買過價值1000多元的「童顏機」;想要好身材,她狠心花了2400元下單了跑步機;因為愛漂亮而買的各種捲髮棒、直發梳幾乎沒用過;她還買了大量粉色玩偶及工藝品,擺在屋裡落塵。

吳曉決心改變自己。她效仿喬桑的方法,盤點了家裡的物品,陸續丟棄不必要的東西,持續了將近一個月,木地板才終於大片地顯露出來。

4月24日,網友寄給喬桑的書,擺出了半面書牆。

★流浪書店半面書牆

不消費後,喬桑把省下的時間用在讀書上。剛開始,她讀的前幾本書是東野圭吾懸疑小說系列。某天,有人給她寄了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她看入迷了。後來,她開始翻哲學家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喬桑在社交網站有十幾萬名關注者。連續116天更新視頻後,她宣布,要把自己家打造成書籍中轉站,她製作了「流浪書店」的標籤,貼在粉絲寄來的舊書上,書堆成了半面牆,她又開始思考。「這麼多書,是不是另一種囤積?」

喬桑打算嘗試「流浪書店」,已經有幾個網友從她那裡登記借書。

天氣回暖了,喬桑打算再買一個新的床墊,她讀的書也不再局限於高深的人生道理,開始在手機上看「甜寵文」。休息日,她的手機郵箱總提示有十幾封未讀新郵件,現在她能忍住自己,依靠自己的信念來支撐自己,不再去碰那些紅點。

丁紅下班後在野外覓食。(取材自微博)

●不消費主義始於紐西蘭一華人

不消費主義(Freegans)從80年代末開始組織,主力在美國,源起於一群不消費主義主張者,通過不購物、不買食物、不開車、不買房、不上班甚至「吃垃圾」的極端方式,向他們眼中已失去理性的消費文化宣戰。

丁紅下班後在野外覓食。(取材自微博)

綜合百度百科、新京報報導,不消費主義觀念進入中國,一般認為始於紐西蘭華人丁紅。她分享的故事廣為流傳:全部行李只有一個背包,六年沒租房,住在公司,吃剩飯,在健身房洗澡,一個月平均花費不超過500元。引來許多人效法。

在中國某些不消費者主義者的踐行上,所謂的不消費不等於完全不花錢,而是提倡不去過度消費,簡化生活,留出更多的精力關注心靈。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宋素紅說,「不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使自己變成一個守財奴,而是說錢要花在該花的地方。」

宋素紅提到,鮑德里亞著作「消費主義」中寫道:「我們購買一個商品,不是因為我們需要這件商品,而是因為商品上面的符號。」他認為,不消費主義者所反對的,應當就是鮑德里亞批評的那種為了炫耀,基於符號的消費。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10/159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