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羅翔洗版:年輕時的怯懦並非不可彌補

這兩天,"法律紅人"羅翔的一段視頻刷了屏。在一檔談話節目中,羅翔說起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太太。

2003年冬天,當時還在北大讀博的羅翔,路上遇到了一位白髮蒼蒼、衣衫襤褸的老太太。這位老人從北京西站一路步行只為找一家法律援助中心。羅翔提出搭計程車送她過去,老太太"噗通"跪下了。那時羅翔剛剛拿到律師執照,擔心惹上麻煩,最終沒有說出自己的身份。當到了援助中心門口,老人一句"你就不用陪我上去了,別影響你的前途",擊中了羅翔,以至於雖然18年過去了,他還是難以原諒自己,他說:"我是在用虛偽的道德優越感來掩飾內心。"

羅翔用"慫"來形容當初的自己,這份坦誠打動了無數網友。該不該將年輕時候的"慫"完全歸咎於自己,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更多人對羅翔心裡的那份內疚表示理解,不少人從羅翔的坦誠中也看到了自己當初的模樣: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無奈地選擇了妥協,正如網友說的"誰年輕時沒慫過"。

相信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過"不勇敢"的時候,而在我看來,對於年輕時的怯懦、不勇敢可以有遺憾,但不必介懷,更不應成為負擔。

什麼是勇敢?有的人可能會說是"該出手時就出手",也有的人也許會說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人們總會高估自己的勇氣,等到真正面對時,卻發現自己不如想像中勇敢。

可能因瞻前顧後沒及時伸出援手,可能因顧慮太多而喪失了選擇的機會,甚至會因懦弱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後果,於是一些人就會陷入無休止的懊悔當中:"如果當初我勇敢一些,可能就……",慢慢的,這種懊悔可能就會變成心上的一根刺,總會在不經意間刺痛你的心。

有人"痛不欲生",有人卻"痛定思痛",就像羅翔,他因當初的"不勇敢"而意識到"真正的知識要從書本走向現實",我們才能看到如今這樣淡泊、謙卑的他。從某種程度看,對羅翔來說,年輕時的那份怯懦已成了他堅持的動力,讓他成為更勇敢的他,正如他今天可以開誠布公地講述自己曾經的"慫"。

勇敢也好,慫也罷,人就是在一次次的歷練中成熟起來、勇敢起來的,且不是那種"匹夫之勇"。此時,再回頭看看來時路,也許會發現年輕時的"慫"並非都不可彌補。

曾經,羅翔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說:"在人類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當命運之神,把你推向勇敢的時刻,希望你能夠像你想像中那麼勇敢。"

讓越來越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變得勇敢,除了人自身成熟外,也需要社會為年輕人提供能夠"勇敢"的條件,讓他們更少些"後顧之憂",不用擔心"惹上麻煩"。比如可以不用拍照就能放心地扶起倒在地上的老人,能夠救人於危難而不用再費勁證明自己是"見義勇為",關鍵時刻,人們是選擇勇敢還是退縮,與整個社會是否保護良善、維護公平正義有很大關係。

日前,河南大學博士生導師程民生在2021年畢業典禮演講中提到,社會比較複雜,建議簡單應對,"以不變應萬變"就是簡單,"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簡單,"不忘初心"就是簡單,成功有時不需要精明,更依賴堅持,穩重堅守就是成功。

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懷有一顆勇敢的心,但可能因各種現實原因,在某一時刻選擇了退縮,這並非不可彌補。只要我們不忘記年輕時的樣子,保持良善、遵從初心,明白自己手中的力量,終有一天我們會拔掉心上的那根"刺",成為自己想像中那個勇敢的大人。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中國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1/160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