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得失在心,苦樂在心,心若快樂,得之則樂,失之不憂

人,總是渴望得到,害怕失去,患得患失中,內心失衡,陷入情緒的漩渦。得失之患最難消除。有人自我勸慰:「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嘴上說得好,心卻如煮沸的油鍋。——前言

人,總是心有不甘,不斷地反思,試圖重新再來。如果一切都可重演,那也只會有兩種結果:一是不變;二是誰都無功而返。

有人自欺欺人地說:「忘懷得失,不計得失。」得而不知足,就被所得困住;得非所欲得,只能強顏歡笑。得而復失,就耿耿於懷;失而復得,便欣喜若狂。忘懷得失,何其難矣!不計得失,哪那麼容易?

忽視已得的,執念於未得的,往往樂極生悲。

不滿足於既得的,往往為其所累。衛玠,才貌雙絕,為名所累,被人看死;石崇,富可敵國,為錢所累,在炫富、鬥富中,把自己逼到絕境;朱元璋,從底層崛起,為權所累,非要拔掉荊棘上所有的刺,結果嚇死朱標,埋下隱患。知足者方能廓然無累。

「強扭的瓜不甜」,不屬於自己的,得到了,也不會快樂、幸福。楚文王熊貲占有了桃花夫人息媯,卻得不到桃花夫人的心。息媯入楚宮三年,為楚王生下兩子,卻從未主動與楚王說過話。熊貲只得到了一副美麗的皮囊。

人,從未因得到而快樂、幸福,要不,何須憶苦思甜?王小波寫過一則小故事《自討苦吃》。為了憶苦思甜,部隊決定做一頓苦飯給大家吃。於是,主人公「煞費苦心」地做飯,他把芭蕉樹、芋頭杆、南瓜藤、碎稻殼攪拌在一起。大家硬著頭皮吃下了這鍋飯,結果,人人腹瀉。月光下,排著一條長長的隊,急等如廁。

心裡真甜,又何必憶苦?得失在心,苦樂在心。心若快樂,得之則樂,失之不憂;心若通達,得失為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又何必喜悲?我買來幾條鳳尾魚,本為高興,卻不禁為它們的生死擔憂。果不其然,隔幾天,就死去一條。我的心緒隨之悵然若失。得魚生悲,「得」中有「失」!

「欲取姑予」,得失像極了能量守恆定律。想要獲得就得付出,但付出了,所得的不一定是你想得的。李煜擅寫詞,偏是南唐後主;趙佶熱愛藝術,偏做了宋徽宗

卡夫卡,一生筆耕不輟,卻在死後得到盛名;梵谷,一輩子無人問津,卻在死後享譽世界。其實,「名」與他們毫無關係。為了文學、藝術追求,他們付出了一生一世。絕大多數付出一生一世,想要的,死後也未實現。那麼,得失的執念有什麼割捨不下的呢?

得非所得,失卻真失,這是人生的最痛!所以,想好你想要得到的,不要急於設定。給自己留足時間、空間,認真思考自己人生的「得」及為此付出的「失」。想好了,就去做,無論此生能否如願以償,無論為之失去了什麼,你都要無怨無悔。心明得失,不虛此生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文美詞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20/160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