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補氣≠補免疫力!你眼中的進補食材黃芪...可能吃出排不掉的濕毒和火氣

新冠肺炎疫情加劇,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做好自身及居家環境防疫工作之外,不少民眾也想提升自身免疫力,讓自己不容易生病。因此常見的補氣藥材(如黃耆、紅棗枸杞等)紛紛入菜。不過中醫師指出,小心沒病補出病,原來補氣不能跟提升免疫力畫上等號!

中醫師陳潮宗指出,中醫認為「氣」是萬物生命活力的泉源,如果氣的運行不夠流暢或雜亂不堪,人體就會失去健康。不過,針還中醫診所院長黃獻銘就在近期拍影片表示,不知從何時開始,中醫所謂的「氣」仿佛和免疫力畫上等號,許多民眾都認為只要身體補好氣,就能提升免疫力,又或認為滋補就是養生。其實,中醫師們所謂的「氣」並不等同於免疫力,因此若沒有依照自己的身體的狀況判斷,亂補氣有可能反而適得其反。

若身體已處於發炎、感染狀態,補氣、補血食材是地雷!

黃獻銘表示,當身體已經處在發炎、感染的狀態時,不應貿然食用補氣、補血食材,否則反而會加重身體的發炎反應。若將身體形象化解釋的話,便是身體還有「火氣」的時候,吃補氣血的食材反而會「補到火氣」,可以說是火上加油。

而針對現在最嚴重的新冠疫情,黃獻銘也表示,若已經被新冠病毒感染,處於輕症的狀況,這時候貿然補氣,會使得身體更加失衡,症狀越來越嚴重,更不舒服。

常見中藥材入菜,不能亂補!黃耆、紅棗、枸杞都上榜!

黃芪、紅棗、枸杞

黃芪、紅棗、枸杞等補氣「食材」入湯、入菜,是十分常見的家庭配方,許多民眾都喜歡運用這些食材煲湯、炒菜,然而這些材料不僅是食材,也是「藥材」的一部分。

黃芪是最為常見的補氣藥材。如同上述說明,若已經處於「火氣過多」的狀況,或許要謹慎而為。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也表示,若出現身體能量過多,便秘、高血壓,或者因為細菌、病毒感染而出現感冒症狀(如喉嚨痛等)時,最好不要飲用,避免「火上加油」,使得病症惡化。

紅棗吃起來甜甜的,是不少長輩的「零嘴」,也不少民眾習慣搭配煮湯增加甘味。不過黃獻銘則指出,紅棗也被歸類在「補氣藥」當中,除了補氣外,紅棗也容易在體內「釀濕氣」。

彰基中醫部主任黃頌儼表示,從中醫的角度看,新冠肺炎多是偏向「寒濕病邪」問題。寒濕病邪病症會影響肺系(呼吸系統)及脾胃(消化系統)。

由於新冠肺炎屬於「寒濕疫」,黃獻銘同樣指出,它喜歡找上濕氣重體質的民眾。若是紅棗平時吃得太多,恐和抗疫的初衷背道而馳,甚至造成平時常常痰多的情況。

枸杞或許是民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藥膳材料之一。不過,黃獻銘指出,枸杞其實是「滋養肝腎」的藥材。而滋養身體的藥材若是未使用得當,均有可能變成「濕氣」。本想補「好水」,卻在體內變成壞水「痰濕」,對抗疫的訴求反而適得其反。

當歸

當歸藥膳雞湯是常見的「補身體」湯品。而當歸屬於走血的藥材,有補血、活血的成分。不過黃獻銘表示,若在感染初期沒有經過適當的調配,也很容易補到「火氣」使感染加劇。

高麗參

或許不少民眾都有「進補就要吃人參」、「吃人參可以強健身體」的概念。不過人參究竟適不適合自己的體質,交由中醫師判斷才最為妥當。

黃獻銘指出,人參其實一根下去,就可以打趴前述的黃耆、紅棗、枸杞及當歸,更容易使得感染初期的症狀加重。因此若在感染初期,未經中醫師診斷貿然服用人參並不是個妥當的選擇。

翰鳴堂中醫院長賴睿昕也指出,有過敏體質、身體正在發炎、剛開始感冒、喉嚨痛等症狀的民眾更不可隨意使用人參,使用前務必諮詢醫師。

補氣不等於補免疫力,進補不等於養生,為符合體質仍應與醫師討論

翰鳴堂中醫院長賴睿昕表示,滋補養生觀念逐漸盛行,似乎許多民眾不知不覺間就把進補與養生畫上等號。但進補類的中藥應慎用,不然補身不成反傷身。

黃獻銘表示,黃芪、紅棗、枸杞及當歸等藥材最常喝出毛病的就是(肝火型)鼻子過敏;此外,若體質不需要補氣,補氣藥吃進身體也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皮膚癢、眼睛脹、喉嚨痛、口乾、便秘等症狀。

不論是多麼好的藥材,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不一定能適合所有人。黃獻銘指出,中醫一定要先懂人,再懂藥。若要能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對抗各類病毒、細菌,在自行購買藥材滋養、補氣之前,可以帶著網路上查到的藥材資訊供醫生判斷,或請醫師個人體質進行調配。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早安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20/160851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