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在三十歲以前,最遲在三十五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那麼我就自殺。」
這句話出自一名大一學生之口,由梁曉聲在他的書中轉述。
梁曉聲在書中說,剛聽到這句話時,他的脊背甚至有些發涼。
更是不禁疑惑:做一個平凡的人,真的那麼令人沮喪嗎?
不知從何時起,平凡,似乎成了人們避之不及的詞語。
心懷傲氣的青年,不怕死,最怕平凡;望子成龍的父母,總是叮囑子女要出人頭地;在很多人心裡,仿佛只要平凡地活著,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然而,正如路遙所說,「我們總是習慣於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要歸於平凡。」
人們常常標榜英雄,卻忘了,普普通通,才是人群中的大多數。
與其用一生對抗平凡,倒不如將眼前日子過得圓滿。
01
平凡,不代表平庸。
會講鬼故事,《子不語》大名鼎鼎;懂吃,著《隨園食單》;連《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也被他買下,打造成「隨園」景觀。
每逢佳節,必是遊人如織,而他也在其中,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沒錯,這位文人就是袁枚。
然而,這樣的袁枚,其實也只是在一個落魄的書香家庭長大。
家境貧寒,「書非借不能讀」,說的就是年少的他。
而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時代,他也早早就立下了考取功名、成就不凡的壯志。
也曾抱著極大的熱情,在縣令小官職上,為百姓作了不少實事。
只是官場虛偽不堪,袁枚實在不願苟且,34歲,他就毅然選擇了辭官。
離開了曾經理想的出仕之路,袁枚用積攢的俸祿購置隨園,又將其設計重建。
經費不夠,他就將園林的田地、池塘出租,又自己跑到外地做幾年縣官,十來年,才終於將隨園改造完。
辭官歸隱五十載,他應約撰寫各種詩文,印刻、銷售自己的文集,在隨園裡開私塾,招生授課......
一沒家世背景,二沒祖產財力,一個標標準準的普通人,自謀生路,他還是過上了令人羨慕的生活。
在那個遠離喧囂的院子裡,他終於得以借物詠懷,寫下了這首《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袁枚《苔(其一)》
在沒有陽光的蔭蔽處,青苔生長得無聲無息。
苔花輕輕小小,雖是最不起眼的存在,卻也總是開放得那樣淋漓。
以苔喻人,這首小詩,正是袁枚一生最好的寫照。
做個普通人,平凡而不平庸,渺小但堅韌,真摯且勤懇,不問富貴,只求心安,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踏實而盡興地活著,也不錯。
02
生活,最需一顆平常心。
人到暮年,穆旦說,「我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一生。」
小時候總以為自己會成為蓋世英雄,長大後才意識到,自己也不過世間最普通的一個。
「打扮漂亮,18歲是天堂,我們的生活甜得像糖。」
曾經高唱著《New Boy》的朴樹,為了做音樂,大二就選擇了輟學,沒有啟動的資金,又莽撞地跑去找高曉松賣歌,理由是不願與世俗為伍,只想攢夠錢,做自己的音樂。
「先把自己放在那裡,不要先期待看到結果。」
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不問後果,無所畏懼,年輕的朴樹,自信張狂,堅信著自己就是那最不凡的存在。
後來,朴樹越來越火,廣告、電影、春晚......無數的商業合作,如潮水般一下子朝他湧來,這個追求自由的男孩,還是被困在了生活里。
2009年,在事業的巔峰時刻。
朴樹突然間就「消失」了。
直到2014年,他才終於帶著《平凡之路》歸來。
看著台上唱歌的朴樹,人們發現,他似乎變了,變得比以前更加從容,也更平和了。
雖然天真依舊,熱忱依舊,但他開始坦然接受採訪和商演,也開始慢慢地學著接受平凡。
「這個世界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
朴樹說,離開舞台的這些年,他一直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他拼命地讀書,拼命地思考,現在,他終於想通了——人不僅要有理想,還要好好的活著。
誰都不是超級英雄,也都無法真正擺脫俗世的束縛,接納了自己的平凡與渺小,才能更加坦然的去努力,去創造。
03
讓平凡的日子,帶點光芒。
平平無奇的生活里,總要找到點樂趣,才算對得起自己。
不管我們遭遇著什麼,我們今天依舊應該快活。
04
渺小而偉大,平凡,才是生活的底色。
曾看到有人問,「如果註定要一生平凡,那活著又有什麼意義?」
就像畢淑敏說的,「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人生的意義在於我們要努力賦予它的意義。」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生活要由自己來定義,與是否平凡無關。
若能讓平淡的日子開出花朵,就已經足夠了不起了。
「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
沒有人是生來就偉大的,即使是最不凡的存在,也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日積月累、不懈努力的結果。
只要堅韌而真摯地活著,就是普通人的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