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助人隨喜,遇人隨緣,做人隨心

01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地問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麼,活著是為了什麼?」

有人說,活著是為了賺錢;有人說,活著是為了戀愛;也有人說,活著就是活著,毫無意義......

對於人生的看法,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我們常常忘記自己的初衷,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

不管走多遠,都不要忘記來時的路。

楞嚴經上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有能力去運轉境界,而不是被境界運轉。也就是說,命由己造,境隨心轉,萬物都不能為己所有,但是能夠為己所用。

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容易得多。

02

隨喜。

星雲大師說:「隨口說些好話,隨手做些好事,隨心幫助別人,都是隨喜。」

讓別人快樂了,自己也就快樂了;幫助了別人,自己就高貴了。

在一座古老的禪院裡,老和尚在打坐。

一個香客跑進來,問:「師傅,我家有塊空地,要是能種一些菊花。來年就能夠變成菊花園了,也能夠做出菊花茶了。」

老和尚點頭,表示讚許。

接下來的日子,陸陸續續有香客來討要菊花。老和尚都同意了。

小和尚坐不住了:「師傅,我們辛辛苦苦從山裡挖來的菊花,又辛辛苦苦培育了好幾年,怎麼能夠都給別人呢?看看,禪院裡都沒有菊花了。」

老和尚笑而不語。

秋天,兩個和尚去化緣。每到一處,都受人尊重。

小和尚不解:「師傅,以前我們來化緣,總有人躲著我們。現在卻?」

老和尚說:「因為他們有了菊花園,家家戶戶都富有了呀。」

「種善得善」,因果不虛。

把自己擁有的東西,送給了別人;把自己的快樂,分享出去,那麼「喜氣」就變多了,成倍地增長。

隨喜,其實是助人為樂的小道理,只要做到了,人生便是喜氣洋洋的。

隨喜,不為物質所困,而是擺脫了物慾,得到了精神上的豐富與安靜。日行一善,看似很難,其實很容易。一個笑臉,搭把手,讓一讓,隨時都能做到。

隨喜,就是主動改變自己,化解人與人之間的恩怨,不因為物質和地位而爭執。主動把原本屬於自己的好處,讓給別人。

《大智度論》裡有云:「隨喜者的功德,勝於行善者本人。」

學會隨喜,改變了自己,也感染了別人。

03

隨緣。

從前,有一個漂亮的女孩,跑到秀才家說:「我很喜歡你。如果你娶我,我願意。」

秀才看看家徒四壁的樣子,搖頭:「等我考取了功名,有了俸祿,再去找你。」

若干年後,秀才成為了官員,騎著高頭大馬,找到了女孩。

女孩的父親說:「太晚了,她已經有兩個孩子了。」

秀才百思不得其解,鬱鬱寡歡而死。

臨死前,留下一句話:「一開始,緣分已盡。」

你不讓緣分開始,怎麼會有緣分呢?

為什麼很多人,三四十歲了,還沒有遇到「相親相愛」的人,不是沒有遇見合適的人,而是不懂得珍惜。

你不和遇見的人聊幾句,怎麼知道對方不答應呢?你不嘗試著交往,怎麼知道合不合適呢?你總是以貌取人,怎麼知道別人心靈美呢?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遇見的人,都是有緣人,只是你一而再、再而三錯過緣分。

當然,分開的人,也是緣分。

緣來緣去,聚散隨緣,才能活得更好。

隨緣,不是消極,而是主動珍惜緣分,把握機遇。只要拼命珍惜過的人,哪怕後來無緣做夫妻,也問心無愧。

隨緣,不是強求別人,而是主動靠近別人,用十分的熱情,打動別人。

隨緣,是創造緣分的境界,追求自己想要的,放開註定得不到的。

沒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唯有隨緣,才能做到不念過往,不懼將來,從從容容過一生。

04

隨心。

仰山和尚有一年沒有見到師父溈山了。

兩個重逢,互相問候。

溈山說:「這一年,我過了白天,就過晚上。」

仰山說:「那您過得很充實啊。」

話音剛落,仰山就明白自己說錯話了。哪有這樣阿諛奉承的呢?出家人不打誑語,如此信口開河,真的太沒有禮貌了。

仰山想了很久,有些無所適從。

溈山說:「只是一句話,你為什麼要看得那麼嚴重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如果因為一句話,一點小小的過錯,就為難自己,那麼就永遠都沒有好日子過了。

何必為難自己的心呢?

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人生的煩惱,都是自找的。

隨心,就是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的心能夠容得下大海和高山,像湖面一樣平靜,又常常能在微風中,泛起一陣漣漪。

隨心,就是「境由心生」,只要心中有美好,那麼一切都會變得美好,哪怕是吃著粗糧,披著布衣,也能夠沐浴春風。

隨心,就不斷放下爛人爛事,讓心變得輕盈。騰出很多的空間,讓清風來來去去,讓風景自然流動,讓生活匆忙而又緩慢。

《太甲》裡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老天爺做什麼,你管不著,但是你自己的言行,你可以管得著。

做人,管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善良。

做優秀的自己,一切都會變好。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30/165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