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琴可以彈,但別亂彈 !中美未來「走著瞧」

岳母大人是老北京,唯一的新聞來源就是晚上7點的央視新聞聯播。那天視頻通話時,老太太一語驚人:「美國人已經死一半了!」

我嚇了一跳。心想,沒聽說美國人口突然縮編成1億6了啊,要真死這麼多,聯合國還不得下半旗?一根旗杆恐怕都不一定夠。

可又一想,每天新聞聯播的最後總有一道填空題,也就不覺得奇怪:「截至北京時間今天幾點,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多少例,死亡病例超過多少例……」這道填空題每天上一遍新聞,好像小學生背乘法口訣,念得越來越熟,也就難怪老人會得出美國已傷亡過半的結論。

說實話,我們挺關心美國的。這不怪我們,怪美國自己,他們不爭氣,總拿不出武漢、西安、天津那樣的魄力,也就難怪搞成現在的樣子。別的忙我們又幫不上,那就在新聞報導里多關心一下吧。

坦率說,中國現在有很多人覺得美國不行了。這和過去人們對這個國家的看法相差甚大。人們被專家們啟發著從當年的「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睏惑」中清醒過來,心想,原來你是貌似強大啊,其實你已經不行了。於是,在各種文章中,和美國相聯的關鍵詞中,出現最多的就是「衰落」,好拽詞的會說,我看到了「帝國的餘暉」。

不僅有「餘暉」,還有「蹣跚」。某彈琴公眾號(即公眾號「牛彈琴」)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更加詩意,叫「兩件美國小事,我們看到了一個帝國蹣跚的背影!」,寫的是美國人搶劫快遞包裹火車的情景。

「這是洛杉磯的一條鐵路,是很多快遞包裹火車的必經之地。但對不起,當火車經過的時候,很多美國人一擁而上,扒火車,搶快遞,火車被洗劫一空,不值錢的快遞,則被丟得到處都是。」

文章援引美國媒體的新聞標題寫道:「洛杉磯的小偷正在搶劫裝滿 UPS、聯邦快遞和亞馬遜包裹的貨運列車」,同時又轉載了美國民眾的感嘆:「這發生在這個地球上最富有的國家?這似乎看起來像在第三世界國家拍出來的場景……」

緊接著,作者下結論道,「嗯,比巴格達還巴格達,比喀布爾還喀布爾。」

這讓人想起那句熟悉的歷史經典:「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用說,這三分之二中有一多半生活在美國,又有多一半生活在加州,在洛杉磯。某彈琴的文章說,美國媒體自己分析說,犯罪與貧困的增加有關,而貧困在疫情期間不斷增加。「美國人生活不易,於是,部分美國人鋌而走險,打起了火車的主意。」

洛杉磯火車站究竟發生了什麼,我並不很清楚,但是既然美國媒體報導了,中國媒體也提到了,說明應該是事實。只是,事實很多,一個或幾個事實說明不了什麼。就算你在鄭州和開封連續被騙了兩次,也說明不了河南老鄉就怎麼樣了。道理很簡單,假如一個外地人在廣州機場被騙了兩次,另一個外地人在天津碼頭被坑了兩次,是不是說明廣東人和天津人也「怎麼樣」了?

至於中國和美國,現在大家都知道,關係那不是一般的差。馬三立提到,兩口子離婚吃散夥飯,哪兒都甭去,就吃狗不理,天時地利人和全齊了,吃一次終生難忘。中美現在到什麼程度?不說什麼不理吧,起碼相互不怎麼搭理了。我想,美國在北京有大使館,中國在華盛頓有大使館,套用魯迅在《孔乙己》結尾的那句話,「大約兩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現在的確很閒了」。

這樣的關係狀態,不能指望媒體上有什麼好話。不用說中美,就是眼下很熱絡的中俄,當初的歷史記憶可不是像現在這樣。中蘇曾經好得穿一條褲子都嫌肥,可是到了60年代關係急劇惡化。1969年,中國突然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全民挖防空洞。防誰?不是美國,而是蘇聯,因為中國擔心蘇聯要對中國發動核打擊。對方都要「滅」我們了,中國人當時會怎麼說蘇聯?不用去檔案館都能想像得出。可是,誰能想到現在中俄又成了這樣?

就在17號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說,中俄關係上不封頂。俄羅斯就是前蘇聯的繼承者,這樣的話在幾十年前能想到嗎?

可是,中美關係現在處在嚴冬。外交上互懟,媒體上也沒有好話。就以剛剛結束的哈薩克斯坦騷亂來說,中國對此態度鮮明,堅決支持哈政府恢復秩序。一般網民也認為中方處理得很有腔調。可是,美國媒體卻看出「問題」了。

美國之音在報導中這樣寫道:「在這場短暫而暴力的政治衝突中,相對於俄羅斯精準掌握情勢、快速出兵,中國卻始終找不到介入的著力點,這凸顯了中國儘管積極經營中亞5國的關係長達20多年,現卻驚覺其在情報及安全領域的準備仍不足,地緣政治爭霸的關鍵時刻只能作壁上觀。」

當然,中國網友可能會說,關我們什麼事?可是美媒的目測是,即便你想管,恐怕也管不了。它的意思是,在掌控周邊地區局勢能力上,中國要遜色於俄羅斯。人家軍隊是「二手推車」,用過了,該出手時就出手,而解放軍雖然很猛,但就幾十年無戰事來說,只能看作是」新車」。你說你厲害,但別人已經沒見你發威好多年了。人家有疑問:真有事兒了,能行嗎?

應該說,長時間以來,尤其是近兩年關係交惡後,中美在看待彼此時,除了撇不開有色眼鏡的影響,更多的以己之長攻對方之短,這種比較的客觀性就大打折扣。比如,美國對自己的價值觀和制度很自信,就常常在人權、少數民族、宗教自由等問題上攻擊中國。中國則對自己不生事和經濟發展成就很自豪,於是就三天兩頭批美國搞霸權,同時不斷諷刺對方「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美國對自己的硬核實力很自信,但是它很少說自己比中國先進多少,卻常常指責中國想以非正常手段搞到美國的核心技術,等等。

在上面某彈琴那篇文章中,作者在寫了洛杉磯車站的亂象後,不失時機地附上中國某車站高鐵列車整齊待發的壯觀圖片,寫道:「讓我尤其感慨的是,就在今天早晨,看到了新華網微信編發的一組』陸地航母』圖。春運已經開始,中國高鐵已經準備好了。」並總結道:「怎麼說呢?我總有一種感覺,這兩件美國小事,我們看到了一個老邁帝國蹣跚的背影。」

的確,中國在過去四十年裡突飛猛進,中國人心態在變,外面的人也看在眼裡。維基百科中文版上對中國經濟的介紹就有很高評價。

可是,「廉頗」呢?實話說仍不白給,維基百科對美國經濟的評價字數不多,但是字字都極具分量:「美國經濟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生產技術領先,部門結構完整;農工業均發達先進;公路、航空的技術及運量均居世界首位;對外貿易額世界第二;金融業非常發達;經濟規模長期居世界首位,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高居人口5000萬(含)以上國家首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在人類的經濟生活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

我覺得,無論看待中國還是看待美國,都要儘可能客觀,最起碼也要擺脫中國某些專家的邏輯怪招,說到中國航母就是「戰力強大的海上堡壘」,說到美國航母則變成「移動的海上棺材」。那問題就來了,難道除了中國航母為常規動力而美國航母均為核動力這一區別外,雙方材質還不同?中國航母是鋼鐵外殼,而美國航母是木頭刻的?

只看對方的長處不看自己的長處,人會抑鬱,而只看自己的長處不看別人的長處,人就很容易膨脹。所以,美國適當報導點中國的成就,中國適當報導點美國的成就,對雙方都有好處。其實,中美較量才剛剛開始,現在就談論「餘暉」、「背影"、「蹣跚」,似乎還為時過早。讓理想照進現實不容易,讓歷史告訴未來稍微靠譜兒,但是,讓未來告訴現在,那還真得等上那麼一陣子。

退一步講,就算美國「蹣跚」了,看著它竊喜恐怕也不是我們的一貫風格。我們不是一直強調雙贏嗎?該扶一把就扶一把。琴可以彈,但別亂彈。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楓葉君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19/169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