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招牌和菜名里使用了「青花椒」字樣,四川多家火鍋店被上海某餐飲公司告上了法庭。最新的結果是,「被」維權後選擇上訴的商家,二審勝訴,不構成侵權。
這並不是近期唯一一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商標訴訟。
賣著胡辣湯、做著肉夾饃,突然被告知自己侵權了,要賠一筆錢。最近,不少商家都面臨著這樣的煩心事。
和「青花椒」案中,四川省調味品協會、火鍋協會為商家發聲並提供法律援助不同,在商家被維權的大多數案件中,地方協會都是作為原告,向商家索賠。
中國哪些地方特色協會,最愛「維權」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協會真的很多。
像地方書法協會、老年協會等,是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創立的,有些則是商品行業協會,例如某縣辣椒行業協會、某市茶葉產銷協會等。
而潼關肉夾饃協會維權鬧得沸沸揚揚後,我們才發現,原來地方特產也有協會。
不論是全國知名的贛南臍橙、景德鎮陶瓷,還是外地人沒聽說過的金沙羊肉粉,都能找到相應的協會。
通過對天眼查近32萬個在業狀態的協會進行逐個篩選,我們共找到了5558個地方特色協會。
從美食小吃、蔬果生鮮到茶葉酒類等,特色協會的種類無所不包。蔬果生鮮類特色協會最常見,數量占比遠大於其它種類。
地方特色協會數量雖然很多,但並不是所有都愛維權。從天眼查中我們檢索發現,共有56個地方特色協會有過開庭信息。
而且,老愛維權的就這麼幾個。
雖然潼關肉夾饃協會維權鬧得人盡皆知,但美食小吃類地方特色協會有過維權行為的,只有7個。反倒是蔬果生鮮和糧食干調類地方特色協會,最常維權。
例如,阿克蘇地區蘋果協會、庫爾勒香梨協會、五常市大米協會……它們都曾有過不少訴訟糾紛,開庭公告數量排名前列。
而維權數量最多的,是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開庭公告數量達到了704條,並且早在2014年,就有媒體報導過西湖龍井的「打假風暴」,以商標侵權的名義,協會索賠了廣東上百家商家[1]。
第二「愛」維權的庫爾勒香梨協會,開庭公告有652條。除此之外,還有6家協會開庭公告超過了一百條。
有的水果店,手寫「庫爾勒香梨」作為價格標籤插在散裝梨上售賣,被告侵權,索賠5萬元,即使這些香梨明明也是從庫爾勒地區進的貨[2]。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在河南洛陽,因為賣香梨用了「庫爾勒」被起訴的商戶就有上百家,有水果店老闆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很迷茫,「我們賣的都有七八種,不知道哪個侵權或不侵權。」[3]
協會「維權」,大多都是因為商標
就像賣庫爾勒香梨的水果店老闆,商家被告的原因大多是涉及商標侵權。
我們統計了天眼查中所有具有司法風險信息的地方特色協會,發現與商標侵權相關的訴訟整體占比達到了94%以上。
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協會、盤錦市大米協會、湘陰縣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和無錫市惠山區陽山水蜜桃桃農協會的所有訴訟糾紛,均和商標有關。
不過,它們並不是維權事業最繁忙的協會。根據我們對天眼查相關開庭公告信息的統計,庫爾勒香梨協會和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已經起訴了400多家的商戶。
賣梨和賣茶,已經成了「風險」最高的兩門生意了。
為了更好的保護地方特產,防止被他人冒用亂用自己的名頭,多數地方特色協會選擇向商標局申請註冊「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
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還可以註冊為地理標誌,以陽澄湖大閘蟹為例,在陽澄湖水域之外養的大閘蟹,哪怕再相似,賣的時候,也不能對外聲稱是陽澄湖大閘蟹。
有了商標、成為了地理標誌,地方特色協會就像有了 buff加成,當產品被仿冒、假冒時,可以直接拿起法律武器進行保護。
之前景德鎮陶瓷協會對陶瓷仿冒行為的維權,還被選入了2018年泉州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4]。
但並非所有協會維權,都會被認為是正當、沒有爭議的。
2015年時,羊城晚報就曾報導西湖龍井茶協會的「釣魚式」維權——假裝顧客,要求商家用西湖龍井茶罐包裝,並開具發票,然後將他們告上法庭。
而這樣的「打假」,在當時是成功了的。
我們以庫爾勒香梨協會、潼關肉夾饃協會等為樣本,統計了這些協會維權的結果,截至2022年1月5日,協會75.7%的維權訴訟都處於撤訴的狀態。
根據媒體報導,有很多被告的水果商戶,在支付了庫爾勒香梨協會8000元的和解費用後,才得到了撤訴的結果[7]。
畢竟,對這些不了解商標法的小攤販來說,官司能不能打贏,他們沒有概念。相披索賠的這些錢,不如接受和解、給點錢,就當破財消災了。
我們統計了庫爾勒香梨協會、潼關肉夾饃協會等協會相關訴訟的裁判文書606份,最高索賠記錄是22.6萬,不過實際判賠最高只到5.21萬。
被西湖龍井協會告上法庭的商家接受採訪時曾提到,按照每間店鋪的面積、地段、銷量等,他們被「定價」賠償金額,有的被判賠了2.8萬元,有的則高達5萬元[5]。
潼關肉夾饃們,為什麼熱衷於「維權」
其實,潼關肉夾饃協會、逍遙鎮胡辣湯協會對所有商家「一網打盡」的維權,不僅僅是想要賠償金。
通過協會對商戶提出的條件,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每年都能收取的加盟費,也是他們的如意算盤之一。
以潼關肉夾饃協會為例,被維權的商家,除了被要求賠償3萬至5萬元外,如果商家想繼續使用「潼關肉夾饃」商標,就需要繳納9.98萬的加盟費[8]。
根據潼關肉夾饃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加盟詳情,加盟一家老潼關肉夾饃旗艦店,加上意向金、保證金等,至少得交12.96萬元。
不過,隨著道歉信的發出,這張加盟信息表也被潼關肉夾饃協會悄悄刪除了。
此外,河南多家逍遙鎮胡辣湯店,也都被協會要求交5000元入會費,以後每年還要再交1000元年會費[9]。
假如你是潼關人,在外地開了一家肉夾饃店,打出了潼關肉夾饃小吃店的招牌,可能還沒賣回本,就被維權了。你甚至都不知道「潼關肉夾饃」已經被註冊成商標了,就被起訴和索賠。
如果你想用這幾個字,則要交加盟費或是會費。
這件事在大家被瘋狂吐槽後,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專門出來回應,表示「逍遙鎮」只是一個普通商標,逍遙鎮胡辣湯協會本身就沒有任何資格向其他商戶索要「會費」[10]。
而「潼關肉夾饃」作為集體商標註冊的地理標誌,潼關肉夾饃協會既不能靠著商標向外地商戶收取加盟費、會費,也無權禁止其他潼關人正當使用這幾個字[10]。
發展地方特色需要協會的努力,但很明顯,潼關肉夾饃協會們的努力,都用在了薅羊毛上。
作為地方小吃的「前輩」,沙縣小吃在商標授權的道路上則表現得更成熟和得體多了。
在上世紀90年代,沙縣小吃同業公會成立,之後便註冊了「沙縣小吃」這個集體商標。
不過,協會並沒有用「沙縣小吃」這個名字向商戶「瘋狂維權」。
對於肯收編進「沙縣小吃」的沙縣小吃個體戶,負責規劃和管理沙縣小吃產業發展的沙縣小吃集團會免費提供或統一採購餐具、服裝和設備等,菜品也會由當地子公司統一配送食材。
而一個沙縣人想要獲得同業公會授權的「沙縣小吃」商標,一年只需要繳納160元的會費。在疫情期間,沙縣小吃甚至還做出了免收會員費的決定[11]。
收了良心會費,沙縣小吃同業公會該幹的事一點都沒少干,為各地沙縣小吃提供服務。
比如,公會會對商家進行統一的培訓,不僅會協調指導沙縣人在外地創業,幫助小吃業主選址,還給他們提供免息貸款、擔保基金等。
和某些「臭名遠昭」、「割韭菜」似維權的協會比起來,沙縣小吃同業公會的格局立現,後者是課代表,而前者,怎麼看都更像是「社會大哥」在收「保護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