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三流父母靠逼迫,二流父母談條件,一流父母…

有遠見的家長,從來不「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創造機會,讓他自己主動寫作業。

前幾天,看到一則令人哭笑不得的新聞。

河北廊坊的李女士,長期都在輔導孩子作業,結果孩子月考卻考了58分。

媽媽氣的太厲害,導致血壓升高。

作為醫生的她第二天去醫院給自己做檢查,竟然發現自己得了輕微腦梗

李女士表示,以後不及格也不管了,還是命重要

評論區里,網友的經歷更是五花八門:

難怪有人調侃:輔導作業一時氣,一直輔導一直氣。

這屆家長實在是太難了!

父母一心為孩子著想,竭盡所能,實時輔導。

可是這樣的輔導,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

從下面的故事中,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

三流的父母靠逼迫,加劇了孩子的叛逆心理

表姐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但是我前不久才發現,在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再好的脾氣都會崩潰。

有一次,我去她家的時候,她正好在輔導三年級的侄子寫作業。

不過五分鐘的功夫,訓斥聲就充滿了整個房間。

「還去廁所,你不是剛剛才去的嗎?」

「把玩具放下,好好寫作業!」

在表姐的訓斥聲中,小侄子也耍起了脾氣。

開始不好好寫作業,還把作業本丟到了地上。

表姐氣的對著小侄子的屁股就是一頓打,最終,這場戰爭在侄子哭哭啼啼的寫作業中結束。

表面上看,表姐的目的達到了,侄子這次會把作業寫完,但實際上孩子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孩子會覺得自己是被強迫的,心裡定然十分不服氣。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當有一天,你給的壓力超過他的承受能力,或者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叛逆心理只會來的更猛烈。

最近刷到一個視頻。

女孩周末回到家,坐在椅子上休息。

媽媽給女兒倒了一杯水,然後開始命令女兒開始寫作業。

聽到媽媽的命令,女兒變得焦躁起來,對媽媽喊道:「再說一句,等著!」

媽媽面無表情的說:「你想使用暴力嗎?」

下一刻,女孩的舉動讓所有人都沒有料到,只見她把水潑到了媽媽身上,還把杯子摔在了地上。

而一旁的爸爸,似乎對這一切早已麻木。

隨著矛盾升級,女孩竟然開始動手打媽媽,直到爸爸出手才拉開了孩子。

看到這裡,我跟所有人一樣,覺得女孩的問題很大。

但隨著育兒師的深入了解,才知道其實孩子的成績並不差。

女孩對育兒師說:「媽媽逼迫我寫作業有三大招,離家出走、跳樓、離婚。」

當育兒師詢問媽媽原因時,媽媽流著淚說:

「我吃夠了沒文化的苦,在外面找工作很難,而且不體面,別人都笑話我,我不希望她將來受我這份罪。」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味的逼迫,不但沒有任何效果,還加劇了正在青春期女兒的叛逆心理,最終導致出現了女兒打媽媽的場景。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名列前茅,擁有競爭力,擁有美好的未來,這是每一個父母的願望。

但孩子不是父母的工具,陪孩子寫作業時,我們要相信孩子,他有自己的節奏。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適當是時候用正確的語言和方式去引導孩子。

而不是一味的去逼迫孩子成為寫作業的機器,這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叛逆。

二流的父母談條件,讓孩子喪失自覺性

也有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發現一味的逼迫越來越不好使。

於是開始「進階」,開始和孩子談條件。

我同事可謂是將談條件的技能運用得無比熟練,每次讓孩子寫作業,都要和孩子「等價交換」。

畢竟孩子喜歡的東西太多了:

棒棒糖、冰淇淋、各種玩具,實在不行還有殺手鐧——遊樂場。

孩子很聰明,漸漸變得越來越愛和同事談條件。

前段時間,同事被派出去出差一個月,回來後,孩子的期末成績也出來了,

同事看著孩子全班倒數的成績,徹底傻了眼。

同事氣壞了,質問孩子為什麼考的這麼差。

孩子竟然無所謂的聳聳肩說:「你又沒有說考得好有獎勵。」

同事這才意識到,自己談條件的方式,早已讓孩子認為學習是家長的事,又怎麼會自覺學習呢。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德西效應」:當孩子對一件事有興趣的時候,用物質獎勵激發他短期能有效,但是一味地物質獎勵,會讓孩子失去內驅力。如果孩子的某些行為,只能靠外在的刺激維持時,刺激一旦減弱或是消失,行為能力也會隨之減弱。

寫作業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可父母總是擔心孩子不願意寫,嫌孩子寫的慢,生生給寫作業附加了很多誘人的條件。

通過談條件來哄娃的方式,或許可以見到立竿見影的成效。

但事實上,父母的談條件式哄娃,從長遠看,卻是在一點點的消磨孩子對寫作業的興趣。

一味談條件的父母,養不出對學習有興趣的孩子。

不愛學習的孩子,又何來的自覺呢。

一流的父母,都懂得喚醒孩子的興趣

既然我們已經明白了,培養孩子的自覺,將被動變為主動,絕不能靠簡單的逼迫或者談條件就能做到的。

那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注意保護和喚醒孩子的內驅力呢?雖然寫作業是一件聽上去不太快樂事情,但是我們可以讓孩子的學習體驗感,變得不那麼糟糕。

把興趣和需求融入到教育中,孩子才會有內驅力,會有「我想做」的狀態。1、正向引導,讓寫作業變得有吸引力

相聲演員于謙曾經在節目裡聊到自己對兒子的教育。

他說兒子小的時候,如果什麼事兒做得好,他就會表揚孩子:「哎呦,你這個事兒做得可真棒,將來肯定得送你上幼兒園……」

結果他把孩子真正送到幼兒園的時候,孩子特別高興,半年多了才明白過來。

我看到這段的時候,感觸很深,特別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夠看到。

因為很多父母,包括我老公,有時候都會對調皮的兒子說:

你現在好好調皮吧,等你上幼兒園了,就沒這麼舒服了。

其實,孩子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來源於自己的父母。

所有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喜歡寫作業,最該做的就是找到寫作業有趣的地方。

用我們自己的喜愛潛移默化的去影響著孩子,讓學習變成一種值得期待的事物。

人都是這樣,對於喜歡有趣的事都樂意去做,而對於枯燥乏味的事,則是能拖則拖。

所以,對於不喜歡寫作業的孩子,父母要給與正向的引導,讓寫作業變得有吸引力。

2、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建立孩子寫作業的信心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作者哎呀媽的教育方法特別好,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

她的做法是,在開始陪孩子寫作業的一周,她並沒有急著去指導,而是先觀察孩子作業中擅長和困難的部分是哪些。

她發現在孩子所有的作業中,背英語單詞是最擅長的,就讓孩子先完成這項作業。

孩子在完成1、2項簡單的作業後,找到了一點成就感,人也逐漸放鬆下來,不像剛開始那樣面露難色了。

趁著孩子心情放鬆了,再做數學或其他難度較高的學科作業,相對之前就更專注和快速些了。

哎呀媽的做法其實就是將困難進行分解,一個階段只抓一件事。

每個孩子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無法一次要求他做好所有的事。

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逐步樹立孩子對寫作業的信心。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有潛力的,只有用對方法,激發他進步的渴望,再難的事,他都願意花時間精力做下去。

3、陪孩子,但不要做監工

知乎曾有人提問:如何有效地輔導孩子寫作業?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反問的:

如果你身邊總有一個監工盯著你上班工作,你舒不舒服?

是啊,如果孩子做題時,你在旁邊一直盯著,他還怎麼保持長久、深入的思考?

我們輔導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要幫孩子養成好的讀書和寫作業的習慣。

要知道,我們今天輔導孩子,是為了未來某一天,我們能夠不必輔導孩子。

很多父母都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忘記了這一點。

如果等到孩子很大了,父母還在耳提面命,那問題可就大了。

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父母,定位首先應該清晰:我們只是一個協助者,陪伴者,而不是一個監工,一個指導員。

我們必須明白,我們的目的是退出,而不是持續介入,更深地糾纏。

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三流父母靠逼迫,二流父母談條件。

而一流父母都懂得引導孩子愛上作業。

詩人但丁曾說:「生活與願望之中而沒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所以作為父母,請不要把孩子變成寫作業的機器。

要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激發孩子寫作業的興趣,給孩子希望。

有遠見的家長,從來不「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創造機會,讓他自己主動寫作業。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2/170349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