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那些看起來躺得最平的人,往往最不服從

19世紀的美國哲學家、文學家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人。

他與許多其他哲學家或文學家的不同之處在於,他不僅在智識上思考更加「自由」的生活,在現實中也實驗了自己的哲學思想。

他將自己在瓦爾登湖兩年多的隱居經歷寫成《瓦爾登湖》,一度成為「躺平分子」的典範。

但那些看起來躺得最平的人,往往是最不服從的。

梭羅一方面激進廢奴,另一方面又批評美國對墨西哥發動的戰爭不正義,1846年,他甚至因為抗議政府的行為而入獄。

為了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梭羅寫下了著名的《論公民的不服從》,這篇文章提出的非暴力反抗理念,對之後的民權運動家產生了重要影響。

梭羅曾說道:

「你們要儘可能長久地生活得自由,生活得並不執著才好。執迷於一座田園,和關在縣政府的監獄中,簡直沒有分別。」

瓦爾登湖圖片來源:Lonely Planet

美國哲學家亨利·大衛·梭羅圖片來源:Biography

梭羅為何會過上一種看似矛盾且「分裂」的生活?

他的兩本著述在內容上又是否存在一致性?

01

「自然能通向更高的現實」

1817年,梭羅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

他父親是一名鉛筆製造商,家裡還有三個兄弟姐妹,但幾個孩子都因為肺結核、破傷風等疾病早逝。

與同時代的哲學家克爾凱郭爾一樣,梭羅一生的知識分子生涯幾乎都在自己出生的小鎮上度過。

他早年在哈佛大學學習修辭學、古典文學、哲學、科學和數學,還曾因為無法忍受刻板的學業而休學一年。

從哈佛畢業後,梭羅便與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從愛默生那裡,梭羅了解了關於「自然」的超實驗主義理念,這在他後來的「社會實驗」——瓦爾登湖生活經歷中扮演了思想上的指導作用。

愛默生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也是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代表思想家。其代表作《論自然》被認為是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聖經,而《美國學者》被譽為「美國思想文化領域的獨立宣言」。

圖片來源:Wikipedia

作為一個超驗主義者,梭羅認為大自然是莊嚴而高尚的。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超越自然找到某種「更高的現實」。

在他看來,物質世界與精神領域相通,自然中存在可以直接感知的神聖意義。

因此,梭羅試圖在自然界中找到上帝。

他將宇宙理解為一個有機整體,精神和物質是不可分割的。

我們是沉浸在感官世界中的有情眾生,只有當我們浸透進周圍的現實,比如用感官感知視覺、聲音和紋理時,我們才能學習生活的基本事實。

梭羅將人類的發展潛力和種子成熟體現的神性相對比,在他看來,在自然經濟中,種子比鑽石更珍貴,因為它包含生長或生命的原理。

種子能長成樹或其他植物,證明了大自然充滿了創造性天才;而人類本性中最好的品質,也需要像大自然對待花朵一樣精心保存。

不像理性主義者,梭羅認為感官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很重要,人的直接感知是人與所認識之物重要的聯繫。

機械地對事物規則進行歸納、推演,只能發現事物表面的意義。

因此,他認為科學家研究的是一種「死」的語言——他們寧願研究保存在罐子裡的死魚,也不願研究自然界中的活魚。

儘管他也欽佩科學的精確,但他總是認為科學傳遞的精確信息比「含糊」要少一些詩意。

梭羅想要更親密地接近自然這一真理的來源,於是,他觀察日出日落、紅螞蟻和黑螞蟻之間的戰鬥,令日常的生活細節成為感官和智力上的雙重訓練。

瓦爾登湖鳥瞰圖圖片來源:Pinterest

對於梭羅來說,培養對宇宙之美的接受能力是畢生的工作。

他相信對美的感知是一種道德考驗。有多少美麗的顏色和事物,因為我們忙於俗事而沒有見到。

梭羅常常感嘆,大自然沒有欣賞它的人類。

02

《瓦爾登湖》:一場哲學實驗

對於自然本身的這種推崇,讓梭羅很難滿足於生活在人聲鼎沸的城鎮。

1845年,梭羅從好友愛默生那裡得到了瓦爾登湖旁邊的一塊土地。他在那裡建造了3乘4.5米的小木屋。

他說,自己並非為了逃離,而只是去面對生活的基本事實。他在那裡種地、劈柴、釣魚、散步,一個人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瓦爾登湖旁邊複製的小木屋圖片來源:the Irish Times

《瓦爾登湖》就是對這段「隱居」生活的記錄,這本書不是小說,也沒有什麼故事情節,梭羅以一種散文的方式敘述著在瓦爾登湖的一切。

他在書里絮絮叨叨地說著自己每天觀察到的小事,比如湖邊遊戲的蟲魚,初春解凍的湖水。

儘管《瓦爾登湖》一直在強調孤獨、沉思和親近自然的重要性,但它並不是一本普通的自傳,這本書里充滿了對當代西方文化中的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的批判。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知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19/1710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