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晏殊最著名的兩首《清平樂》,一首語淡情深,一首貴氣十足

晏殊是北宋初年最具影響力的詞壇大家之一,擅長小令,長於表現富貴生活的閒情雅致,語言清麗柔美,詞中多能引出哲理思考。在晏殊的詞作中,向來以《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最為人稱道,被譽為是「諧不鄰俗,婉不嫌弱」。但晏殊其他的一些作品,也同樣值得一提,比如他的《清平樂》詞。

晏殊以《清平樂》為詞牌名的作品有數首,但是其中最著名的兩首,是《清平樂·紅箋小字》和《清平樂·金風細細》,這兩首詞都是懷人之作,但是在淺酌低唱中均有著濃濃的情思,氣質獨特,別有一番風味。

一、情思濃濃: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晏殊《清平樂》

「紅箋」,是紅色的信紙;「小字」,說明字跡工整文秀;「說盡平生意」,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詞人在一封書信中,將自己生平之意全都寫了下來,由此足見思念的深厚和感情的濃烈。

然而接下來兩句卻道出了主人公內心的憂思和無奈,「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古人有鴻雁傳書、魚傳尺素的說法,「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可是詞人深知現實情況,所以反用典故,一句大實話給出,將所有美好都擊碎,原來,鴻雁、游魚都只是傳說罷了,只有「此情難寄」是真實的。

於是詞人從傷情轉而述景,視線從屋內轉向了屋外,從書桌轉到了落日,「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詞人倚靠在西樓邊看著落日餘暉,青山層層疊疊遮住了視線,這讓詞人更增憂愁。詞人的高明之處,是沒有正面去寫感情或情緒,而是通過景物的側面烘托,來表現心中的無限淒涼和孤寂,以及對情人的思念,正如辛棄疾有句云:「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末尾二句,「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是化用了崔護的名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但人面與綠波又有什麼關係呢?詞人所思之人,早已遠隔萬水千山,但是眼前所見的綠水,卻依然東流如故,這不就是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情思嗎?只不過詞人在此處所感的,是對愛人的思念,少了李煜的那種哀怨,多了幾分感懷。

二、貴氣十足: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晏殊《清平樂》

「金風」,便是秋風;「細細」,言秋風的綿密;「葉葉梧桐墜」,足見秋景已深。俗語云,一葉落而知秋,更何況現在是葉葉皆落,但晏殊此處的梧桐葉落,並沒有淒涼之感,只有第三視角的平靜。

看夠了梧桐葉落,詞人回到屋中獨飲悶酒,「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新釀的綠酒淺嘗輒止,但詞人依然是醉了,醉了不怕,便在小窗下飽睡了一場。也只有富貴人家,才有這樣的高雅和閒暇吧?不然正逢秋忙時節,普通人哪有這等雅興?

詞人一覺醒來,已是「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日已偏西,在夕陽溫柔的餘暉中,他看到了殘敗的紫薇、將落的朱瑾花,如此意象,便有一種淡淡的哀愁之感了。

更何況,這時節還是——「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燕子雙雙歸巢,與昨夜銀屏的微寒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此一來,不用說,主人公的孤寂蕭索,也盡現於筆端了。

這首細膩的小詞,在華貴風雅的氣象下,融入了一些詞人孤寂冷落的情緒,並將兩者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的確突出了晏殊詞中「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惟說其氣象」的特點。

三、一氣舒捲,語淺情深

前人論及晏殊的詞作,有「一氣舒捲,語淺情深」的評價,這兩首《清平樂》便有這樣的特點。不僅在淺酌低唱中表現了詞人的濃濃情思,而且在表現手法和審美情趣上,也有獨到之處。

第一,是運用時間的距離和空間的分隔,來襯託詞中濃烈的情思。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遙遠,可以產生距離美,也更能將思念突出地更加強烈。這兩首詞中,均有這方面的體現,比如,遙山阻隔愛人、雙燕重新歸來,空間和時間的差距,讓全詞意境更加開闊。

第二,是運用多種色彩進行對比和渲染,構成了一幅多彩的美景。豐富的色彩,不僅帶給人們深刻的印象,而且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如紅色的箋紙、綠色的水波、金色的梧葉、銀色的屏風……這些事物繪以顏色,濃淡相宜,衝擊讀者的視覺,極具畫面感。

第三,是景物的精心選擇,營造出了獨特的意象。身處富貴鄉的晏殊,自然是見慣了珠玉珍寶,詞人卻偏偏不去寫這些「俗氣」的東西,而是精選了紅箋、西樓、簾鉤、綠酒、紫薇、銀屏等普通人家少有的事物,再輔以鴻雁、斜陽、人面、梧桐、雙燕等,突出了富貴氣象和雅趣,淡雅溫婉,極具美感。

晏殊作為北宋初年詞壇翹楚,其詞有著音韻和諧、語言清雅、溫潤如玉的特點,從這兩首《清平樂》中足見。晏殊的詞風,有唐末溫庭筠的雍容華貴,也有五代南唐馮延巳的清麗雅致,是集前人大成者的名家,所以後人將其推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也並不奇怪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古典文學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03/171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