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經濟告急 滯脹風險升溫 亞洲陷入困境

環球經濟前景烏雲密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不久,隨即再有官員警告亞洲面臨滯脹風險,即經濟無甚增長、失業率升同時通脹加劇。「末日博士」魯比尼更一口氣列出11個滯脹因素,同時摩根史坦利亞太區前主席羅奇亦坦言,不影響全球經濟前景情況下抑制通脹的「軟著陸」目標,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已開發國家的情況同樣未許樂觀,南非標準銀行外匯策略師Steven Barrow發表的報告指出,經濟衰退陰霾籠罩著許多已開發國家,其中,英國風險看來較大,皆因英國脫歐變得易受全球通脹衝擊,來自歐盟國家的勞動力供應下降亦加劇工資壓力。他擔心,英國政府過快收緊財政政策,將重演全球金融危機後的錯誤,又認為現時英國陷入經濟衰退的機會至少高達五成,英鎊匯率勢弱,或續跌至疫情初期水平。

事實上,通脹壓力已席捲全球,本月初才加息0.5厘的加拿大央行周一更預告,考慮在6月再大幅加息以遏制通脹。行長Tiff Macklem不得不承認其貨幣政策上「有些錯」,因當地通脹過高,且比央行預期持續更長時間。

羅奇撰文指,有關全球經濟「軟著陸」預測過於樂觀,近兩年全球經濟平均僅增1.5%,且中國經濟強勁增速亦已縮水。當中國經濟放緩,加劇亞洲地區壓力之際,IMF亞太地區代理主任Anne-Marie Gulde-Wolf警告,亞洲物價正在回升,區內國家恐面對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升溫的兩難處境。因亞洲國家身背龐大美元計價債務,聯儲局加息也將對亞洲國家形成挑戰。日本政府據報計劃投入6.2萬億日圓(逾3,700億港元)規模追加汽油補貼、低息貸款和現金援助。

疫情等連串衝擊雖令通脹飆升及經濟增長放緩更嚴重,但魯比尼撰文指,這並非全球經濟面對的唯一問題。去全球化造成供應鏈創傷、人口高齡化減低勞動力供應及工資上漲、中美新冷戰增加生產成本等因素衍生滯脹壓力仍未消退。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27/174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