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養老詐騙里,還有沒被發現的「商機」?

自從家裡老人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後,我每天都提心弔膽。因為這個突然打開的世界,對他們來說太光怪陸離了,短視頻平台上有那麼多稀奇古怪又好玩的東西。前幾天他們興沖沖地說,有人高價收購以前的硬幣,恰好他們以前做小生意存了很多硬幣。於是我詳細普及了一下這種騙術:他們會先讓你交鑑定費,接著交拍賣費,接著再交所得稅,最後徹底消失。

騙子個個都是精研人性漏洞的高手,比如上面這套騙術就是利用了人們對沉沒成本的不舍,如果你不幸上當了,那麼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及時止損。騙子可惡的是不僅僅研究人性,還研究時政,和我們評論員搶飯碗。他們特別懂得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中包裝自己,尋找機會。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社會現實,國家層面也正在想辦法積極應對,比如正在進行試點的個人養老金制度。騙子也從中嗅到了「養老焦慮」的味道,對老人來說這種焦慮是多方面的:晚年收入從何而來、身體健康如何維護、子女一旦有事可怎麼辦,乃至於百年之後如何安葬,這每一種「需求」騙子都替他們安排得明明白白。近期在「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中公布的一批案件,特別有代表性。

這些案件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個是涉案金額高。江蘇的朱國華集資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18億,4300名受害人中1200人都是老年人。鄭州一起購買收藏品詐騙案中,一位老人就買了70萬的假文物。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佩服」騙子在俘獲老人的心上,真的是下足了功夫。其中一起案件中,銷售人員為了勸老人不要將買保健品的事告訴子女,對他們說「閨女兒子們買個化妝品幾百,買塊名表上萬,他們會告訴父母麼。咱們花自己的錢,憑什麼要和他們請示!」一席話說得我都慚愧了,因為我們確實不會告訴父母啊。

除了雞蛋掛麵這些小恩小惠,騙子們某種程度上扮演了情感陪護的角色。定期上門問候,噓寒問暖,將稱呼從「叔叔阿姨」改成「老爸老媽」。就像偏偏渣男得人心一樣,這種肉麻的情感攻勢其實是很奏效的,甚至有多個老人無償將住房提供給騙子,供其向他人借款抵押。

詐騙犯罪發生的成因非常複雜,但其實從大量案例中我們還是能看出一些共性的東西。比如養老服務產業,老年人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但現實中這一產業剛剛起步,規範有信譽的機構需要經過市場的長期檢驗才能產生。現在市場上能供給的,大部分都是剛剛起步、魚龍混雜的機構。再比如收入焦慮,大部分人老年人唯一收入來源就是退休金,像個人養老金制度在中國才剛剛試點,而股票等投資方式門檻又高風險又大,對於那些有點積蓄的老人而言,一旦缺乏收入安全感,就很容易病急亂投醫。何況大量農村老人連退休金都沒有,所謂「養老投資」、「代辦養老保險」等騙局就有了市場。

尤其是情感需求,人越上歲數其實越需要陪伴,而現代社會子女又不可能整天承歡膝下,針對老年人的專業化陪護少之又少,那各種賣保健品的、相親的,就補上了這個空子。其實騙子發現的漏洞,本應是社會該去發現的空白和機遇。「我們不占領,敵人就會占領。」就像我們一焦慮,各種營銷號就揮舞起了鐮刀。父母一焦慮,騙子就發現了「商機」。如果能用規範完善的產業服務,去解決老年人的焦慮,滿足其需求,那或許既可以產生新動能又解決了養老問題。

我在北京一家社區養老機構就見到過,老人白天湊在一起打牌下棋,還可以用餐,有專業的陪護人員照顧聊天,晚上兒女下班後回家團圓。這種機構如果推廣開來,大概騙子想下手也找不到時間。再比如國家一再釋放信號,完善多層次養老金體系。試想如果老年時既有社保退休金,也有個人養老金以及商業養老金,那焦慮肯定會大大減輕,因焦慮而做出的錯誤選擇也會少很多。

發展養老產業作為口號提出了很長時間,但這一產業的豐富性和多層次性,其實還遠沒達到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對中國這樣一個老齡化的國家而言,這其實是剛需,發展空間巨大。但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要發展、規範起來,肯定也需要時間。在其自身成熟之前,必須對那些鑽漏洞、摟一把就走的人予以強力打擊,這就是「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的意義,也是老年人能得到的近在眼前的安全感。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團結湖參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30/175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