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重磅】沉默克:川普與美國的最後一戰

終極修訂版序言(2022年8月10日):美國問題是世界問題的核心和根源。美國是全世界的風向標。破解美國問題是最難的,但破解了美國問題後,全世界所有政治現象便都不成其為問題。本文就是專為破解美國問題而寫。

府為首,連同西歐、北歐多國的形成了所謂的戰後共識,即「羅斯福與凱恩斯共識」。它們藉口失業貧窮問題為極權主義提供了土壤、導致納粹德國崛起,所以戰後必須在推行計劃經濟、全民就業、福利國家,這就是「社會黨國際」的共識:將全歐洲乃至全球自由國家拉入高福利陷阱。

至於「凱恩斯共識」的底層,即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它又是個什麼東東?其實就是貨幣無限制濫發、銀行大放水。凱恩斯經濟學方法論的邏輯是:增加貨幣供給=需求增加、經濟增長、失業減少、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減少貨幣供給=需求減少、經濟停滯、失業增加、物價下跌、通貨緊縮。

所以,採取凱恩斯共識的民主黨-社會黨國際的治國理念就是,不斷增加政府開支,不停大基建,日以繼夜地開動央行的印鈔機,無限銀根寬鬆。用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術語,就是「量化寬鬆政策」、「積極貨幣政策」、「四萬億」……這種被「馬歇爾計劃」、「戰後重建」等大基建項目刺激起來的泡沫經濟,在七十年代受到蘇聯的軍事挑戰,再加上高油價的壓力,就像個吹成一平方英尺的保險套一樣,砰然爆破。

然而,對於在危難之秋挽救了美國和歐洲、還消滅了邪惡帝國的里根總統和柴契爾夫人,並不像中國人所想的,全世界都把他們看作偉大的偶像。在泛左翼看來,他們是福利制度的邪惡破壞者。

柴契爾夫人被保守黨同志出賣,黯然下台的那一天,英國下議院外面聚集了大批載歌載舞的傢伙,高唱《叮噹!巫婆死了》。

里根第二個任期的中期選舉,美國左翼揪住所謂的「伊朗門」大肆炒作,重奪議會控制權,將里根政府變成「跛腳鴨」政府,如同今天民主黨企圖炒作「通俄門」敗壞川普總統的任期一樣。里根去世後,左翼列舉了他的12條「罪狀」——加劇貧困、險些引發核戰、減稅濟富、壓制工會、引發中美洲血戰、支持南非種族政權、摧毀開發中國家經濟等等,聲稱這是里根「對美國和世界所犯下的罪惡」。左媒發表的文章認為:「隆納·雷根造成並加劇了經濟和種族的分裂,留下一個更加卑劣和危險的美國及世界。」

比爾·柯林頓,這個喜歡拉開褲鏈的癮君子,從無能的老布希手上奪回民主黨丟失了12年的總統寶座後,立刻重回高福利和增稅的「羅斯福與凱恩斯共識」老路上。靠著里根打下的經濟繁榮底子,誇誇其談的格林斯潘配合著「貨幣寬鬆」、流水般大印美元,再次吹出一個越來越大的經濟泡沫。他們把這個泡沫時代稱為「柯林頓繁榮」。

萊溫斯基和柯林頓

5

1990年代美國的經濟是真實的繁榮嗎?在這場泡沫經濟中,總體財富確實增加了很多,但大部分財富是紙面財富,落在Top1%的富人手上,中產階級幾乎沒有受惠。

柯林頓任期里拉大了美國貧富差距,1992年最富1%的財富占全國13.5%,2000年占16.5%。總體生活水平看似提高了,但這種提高來自於中低收入階層的借債行為。柯林頓通過了不少對大企業和華爾街有利卻對平民有害的政策。柯林頓在1999年簽署了《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案》,廢止了要求金融機構將傳統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分離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還阻止了一個監管衍生品市場的法案。正是柯林頓的這系列舉措,導致了2008年的次貸危機。2017年,川普總統上台不久,即表示考慮拆分美國大銀行,回到過去的監管體系,支持重新訂立現代版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

柯林頓還做了一件事,就是「國際產業轉移」。中國也由此獲得了難得一遇的機會與財富。

民主黨卡特擔任總統時,於1979年與中國建交,並給予貿易最惠國待遇。八十年代,中國依靠這個待遇,逐漸走向准市場經濟,從窮國堆里爬了起來,於是有了經濟和文化的「小陽春」。但八十年代之後,美國國會每年都就是否要推翻總統繼續讓中國享受最惠國待遇的決定發生激烈辯論。直到柯林頓上台後,國會大多數意見還是認為美國應該更強硬。但柯林頓多次表態支持中國「入關」,一步步扭轉了輿論。

1994年,柯林頓總統宣布繼續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地位,並宣布不再把中國的人權狀況與最惠國地位問題掛鈎。不久,美國簽約讓中國「入關」、「入世」。2000年柯林頓發表演講:「中國越是開放經濟,就越能充分釋放人民的潛力——他們的主動性、想像力和非凡的進取精神。……如果投票反對與中國建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美國將失去就業機會,因為我們在歐洲、亞洲和其他地方的競爭對手將占領我們本來可以服務的中國市場。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僅僅關乎我們的經濟利益,這顯然符合我們更大的國家利益。……我們美國的公司將首次能夠在中國銷售和分銷美國工人生產的產品,而無需被迫將生產轉移到中國、通過中國政府銷售或轉讓有價值的技術——這還是第一次。我們可以在不流逝就業崗位的情況下出口產品。」

在美國同意中國入世後,外國對華投資從2001年的470億美元迅速增長到2011年的1,240億美元。由於柯林頓從政策上放開了投資和進口限制,大批跨國公司進駐中國,製造業放棄了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較高的美國,紛紛跑到大陸設廠,尤其是機械和電子產業,使中國一躍而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對美出口飆升。這就是第二次國際產業轉移。

上世紀50~70年代,美歐完成了第一次國際產業轉移,先是放棄了輕紡工業,接著將部分造船、汽車、家電行業也拋出來。承接者是東亞,直接導致了「日本製造」暢銷全球,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和繁榮,隨後還帶旺了東協。這次產業轉移對自由陣營大有裨益,轉移的前提是嚴格防範了產業向極權專制國家轉移。

西方國家首腦中,柯林頓第一個在八十年代後走進大陸,促使日本、台灣、韓國加快了向大陸的產業轉移。日本對華投資和政府援助規糢在1999-2000年間達到歷史高峰。1997年索羅斯摧毀東南亞地區經濟,也將金融、投資、製造業驅趕向中國。麻省理工學院一項研究估計,僅1999年至2011年間,受中國商品的競爭影向,美國損失了大約240萬個工作崗位,尤其是製造勞力密集型產品的城鎮地區受到衝擊最大,鐵鏽州也由此形成。

除了悖離里根總統的減稅政策,重回大政府、高福利、高稅收的老路之外,柯林頓還極力推動「文化多元主義」。所謂文化多元,就是宗教平等、道德多元、價值多元,延續六十年代新左派對以基督教文明為核心的「美國信條」的大顛覆,亦即支持女權、LGBT,支持伊斯蘭教法的政治正確。後來的歐巴馬不過是沿著柯林頓開闢的道路奮力前行罷了。

在歐洲政策上,他一邊支持歐盟成立歐元區,打算將美元的霸主地位拱手相讓,一邊支持北約干涉前南斯拉夫內戰,在東正教國家內部、歐洲的腹部強行培植出一個伊斯蘭教國家——科索沃。共和黨小布希總統在福音派基督徒支持下繼任,但他才能有限,在史無前例的911挑戰中應對失措,錯誤地消滅了薩達姆的世俗政權,令恐怖主義在伊拉克紮根。在他任期將滿時,又錯誤應對次貸危機,使其升級成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機。

儘管主因是柯林頓種下的惡果,但小布希本人能力不足亦系致命傷。在他任內,共和黨並不像里根時代一樣,有清晰的理念和路徑反擊民主黨設定的議程,這也導致共和黨慢慢變成了一個跟隨型的准左傾政黨。2002~2005年,小布希政府拒絕在關稅層面制裁中國,亦為中國對美國市場的大傾銷開了綠燈。

歐巴馬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下「臨危受命」的。2009年歐巴馬剛上任,便出台了高達7870億美元的巨額刺激計劃。這些撥款一部分用於穩定近乎崩潰的金融系統,另一部分則投入製造業、交通運輸業、社會福利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中。聯邦政府意圖通過巨額的公共花銷,以刺激花銷、提升就業率,進而重振美國跌入低谷的經濟。然而事與願違,近8000億的經濟刺激方案,換來的卻是美國自二戰後最緩慢的一次經濟復甦。

歐巴馬執政的八年間,美國年均GDP增長率僅為2.1%,比半個世紀以來的平均增長率整整低了百分之十一,表現遠遠落後於二戰後任何一個經濟周期。經濟的連年低迷,也造成了民眾收入水平的連年停滯。從2008到2014年的七年間,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有六年在逐年下降。雖然在2015年家庭收入水平開始緩步回升,卻依然比危機開始時的2007年整整低了百分之四點八。顯而易見,歐巴馬施政的八年裡經濟政策是徹底失敗的。

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三位總統任期內,把美國的財富有條不紊地轉移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外匯存底。美中之間巨額的貿易逆差就像每天一針高蛋白營養劑,中國由此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本身則陷入高失業、高福利、經濟長期低迷的怪圈裡無法自拔。

6

蘇聯崩潰後,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XX大國,全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自由微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2/178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