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基本常識:多災多難的四川,防震和防疫孰輕孰重?

這個夏天,四川經歷高溫限電、山火頻發、疫情封控,今天又遭遇了地震災害。截至發稿時的消息,瀘定6.8級地震目前已造成超過30人遇難,多人受傷,成都市民也經歷了十幾年來最強烈的震感。

多災多難的四川,希望大家都平安順利。

強震發生在疫情居家隔離期間,就暴露出了兩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地震來了能不能跑?被隔離的居民能不能跑得掉?

來自成都的博主「城市的地得」介紹稱,疫情管控期間,成都多個社區出現了封鎖消防通道的情況,並且在地震後20分鐘都沒有打開。更魔幻的是,兩小時後,這篇提醒打開消防通道的文章也打不開了……

防疫是為了人民的平安健康,防震、防火也是為了生命至上,本來不該有孰輕孰重的問題,可來到疫情與地震疊加的成都,偏偏就真的成了問題。

請注意,這不是演習,這不是段子,是發生在今日之成都的真實困境。

地震以其撼山動地的能量提醒我們,生活中不止有新冠疫情這一種致命的自然災害。火災、洪災、旱災、地震,這些災害也隨時都可能發生,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那怎麼辦呢?無非是防災與救災四個字。

以地震災害的防範為例,我們看看社會資源投入防災的邊界如何確定。

問題一:地震的傷亡絕大部分都是因為房屋倒塌造成的,四川是地震高發省份,能不能強制要求所有房屋都建成抵抗10級地震、固若金湯的標準?

基本常識:安全標準當然越高越好,但要出得起那麼多錢才行。

我國近年來造成最大傷亡的地震是汶川8.0級地震,造成了數十萬人員傷亡的慘痛代價,這是真實發生過且記憶猶新的災害,也是完全有可能再次發生的災害。

如果以生命至上為標準,不考慮經濟成本,那以後四川省新建的房屋必須至少能抗8級地震才行,最好是能抗10級地震。

但實際上,汶川地震之後,四川省調高了對房屋抗震標準的要求,但仍有6度抗震設防區62個,7度抗震設防區92個,而8度抗震設防區則由原來的46個增加到54個,仍然只占少數。

按照四川省地震局周榮軍研究員的估計,上述抗震標準的提高,將導致建築成本提高几個百分點,一般不會超過10%。

如果交由我這個純外行來決定,我肯定拍案而起!什麼?只是提高10%的建築成本就停下來了?人命關天,提高100%我眼都不眨一下。把房屋抗震標準統統提到10度,立刻,馬上!

但好在不是由我這個外行來做決定,相關決策者還是理智並尊重現實的。別說抗10級地震了,就是全部建成抗8級地震,現在的四川省都負擔不起。

問題二:如果大幅提高房屋抗震標準太貴的話,能否用更便宜的方案來杜絕地震傷亡?比如地震高發區所有人都只能住帳篷,又或者規定所有人晚上睡覺必須戴頭盔。

基本常識:生命安全很重要,但不能以社會倒退為代價。

帳篷的確不會倒塌砸死人,但為了防地震就要求所有人長期住帳篷,會極大地降低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社會發展水平,屬於自殘式的防災,是以社會全面倒退為代價來防災,這顯然不是文明的發展方向。

全民戴頭盔睡覺的確能減少地震傷亡,這是不需要任何實驗都能得出的結論。而且頭盔也不貴,便宜的幾十塊,貴一點也就幾百塊,能用好多年。那為什麼全世界只有我一個大聰明提出這個辦法呢?

因為保護生命安全很重要,但保持生活的質量和尊嚴也很重要。戴頭盔睡覺不會被砸死,但天天做噩夢也受不了吧……再說戴著頭盔睡覺都沒法親熱一下,這幸福的代價未免也太大了些。

應對自然災害,最終還是要靠發展和進步,而不能靠長久地犧牲生活品質來防範,不能靠整個社會的發展倒退來躲避。

問題三:找了這麼多藉口,這也不行,那也不讓,你是不是不想防範地震,是不是想在地震災害面前躺平?

基本常識:防災是一個綜合體系,是長期工程,看不見的努力不等於躺平。

以四川省為例,近些年,他們為防震減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數以百億計的資金,建成了堪稱全國最好的防震減災體系。

第一是逐步提高房屋抗震標準。

這個前面講了,四川省重新調整了地震區劃圖,基本消除了不設防區。在財力允許的範圍內,各地新建房屋的抗震標準普遍提升了一到兩度。再加上農村危房改造、城市社區更新等措施的配合,整個四川的抗震安全係數都高了一截。

第二是花大力氣建設了地震監測和預警系統。

有了預警系統,地震發生之時,震央以外的群眾能夠收到預警,留出逃生時間。這次瀘定地震,成都、重慶、雅安等地的市民幾乎都通過手機、電視等渠道收到了準確的預警信息,有長達一分鐘左右的逃生時間。

雖然前段時間地震預警系統發生過誤報8級地震的烏龍,但可喜的是,預警系統並沒有因此而被全盤否定,而是繼續發揮了功能,並且在這次瀘定地震央體現出了極大的價值。

第三是經常開展地震疏散演習。

四川省應該是我國防震教育和疏散演習做得最多最好的省份,尤其是在學校、高層辦公大樓等場所。這次瀘定地震發生後我看到一個特別驚喜的案例:

四川樂山市一所小學,在收到地震預警信息之後第一時間啟動了疏散工作,由教職員工組織學生緊急疏散到操場。等全部學生都疏散到安全地帶時,地震預警信息還在倒數計時。

這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地震監測和預警的科技發展、平日良好防震訓練、教職員工的責任心都缺一不可。而實踐已經證明,四川是可以做到的!

第四是儲備救災力量,包括人員、物資和機制的建設。

這次瀘定地震發生後,大家雖然非常擔心,但整個輿論場上其實是淡定多過恐慌,信心多過擔憂。各地的救援、醫護力量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集結出發,藍天救援隊等民間救援力量也迅速進入了備勤狀態,整體上是忙而不亂的狀態。

四川省為防震減災做了這麼多工作,雖然大家平時感知不到,但絕不能說是躺平了!

基本常識寫在最後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任何一種自然災害都是生死攸關的事情,自然災害的防範應對,都需要考慮付出的社會成本是否適當,都需要考慮對民眾生活的影響和社會發展的影響,還需要考慮其它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應對自然災害最終還是要靠發展和進步,而不是靠封鎖和自殘。

新冠疫情雖然和地震有很多不同之處,但作為一種自然災害,也同樣遵循基本的防災原則。

應對新冠疫情,躺平從來都不是一個可選項。動態地評估疫情發展的階段,科學地審視防疫措施的必要性,投入適當的社會資源來抗疫,才是應對新冠疫情的客觀態度,才是對人民和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除了居家隔離、全員核酸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並且更應該做的還有很多,包括加強疫苗接種推廣,推進分級診療,加強醫療人才培養,增加ICU床位儲備,改善基層醫療條件等。

把有限的社會資源投入到這些方面,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基本常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07/179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