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極端通勤 1400萬人的集體內耗

一個新趨勢是,北上廣深之外,極端通勤人群正在從非一線城市蔓延開來。各地城市的變遷,正在慢慢改造年輕人的生活。

濟南女孩方樺,之所以需要橫跨120公里去上班,是因為單位把新樓建在了濟南新區。在通勤路上,方樺看到,越來越多的樓盤和產業大樓,在這一路上陸續拔地而起。近幾年來,濟南城區一直在向東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城市以東的位置,西邊則變成了康養之地,濟南的著名景點都盤踞在了這一頭。這甚至影響了方樺的婚戀規劃:「再有人介紹,要問清楚對方是不是也住在東邊兒。」

在武漢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阿瑜,幾個月前剛接到通知,公司的班車時間又提前了——為了讓大家能夠在7:50前到公司,班車的發車時間變成了6:10。阿瑜所在的單位屬於重工業行業,這幾年來,市區的製造企業都要搬遷至周邊,職工也就只能跟著奔波,那些曾經在原廠區附近買房定居的職工,如今反而成為離家最遠的一批人。

有的人住在市中心,面臨著工作地點的外擴,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縣裡買房、城裡上班的生活——那裡有更好的工作和薪資。24歲的周歆,一直坐公共汽車從蘇州鄉鎮到市區上班,往返3小時,而錯過一趟,就再等20分鐘。周歆只堅持了一個月,就買了輛車。不過,油費占到工資的五分之一。

也有很多房地產公司開始下沉到區縣,比如河南洛陽。在房地產行業工作的洛陽女孩瓶子,想要在市區里找到地產項目工作,變得越來越難了——在市區,幾年的瘋狂擴張後,地皮基本被瓜分乾淨,開發商開始搶占縣裡的地盤。瓶子應聘了好幾回,對方最起碼的要求都是:「你得同意到縣裡工作。」

為了讓來自市裡的年輕人在縣城買房,房地產公司想盡辦法。比如業主孩子上樓盤周邊的私立學校,能直接降10分錄取。諸如宜陽、伊川這些緊挨著洛陽的縣城,力度則更大,部分高速會對洛陽牌照的車輛免高速通行費。

各方驅動之下,不想買二手房又買不起市區新房的年輕人,成為了縣城新房的買主,隨之成為極端通勤大軍的一員。

抉擇

事實上,每一趟極端通勤背後,都是一道付出和收益的計算題。

代價是顯而易見的。人的身體會隨時發出警報,那個每天通勤6個小時的河北年輕人,在一次體檢中查出竇性心律、多源房性早搏。天津醫生郭志鵬,在開車過程中控制不住地心跳加速,這位心臟科醫生終於開始忍不住擔心自己的心臟。與此同時,他還要忍受由於長期站立手術導致的腰痛。另一位花兩個多小時在動車裡的鐵路通勤職工,由於長時間處在氣壓失衡的封閉空間,聽力出現了下降,他用「痛苦」來形容穿梭在隧道中的感覺。

精神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位每天從上海浦東張江通勤到徐匯漕河涇的33歲女士,一年之後,情緒繃得越來越緊,她從國慶假期第四天就開始為上班焦慮,也會因為想到通勤而失眠。在燕郊和北京之間往返的女孩蘇河,因為那種被排擠出京的壓抑感,不得不去看了心理醫生,醫生將其歸因於甲狀腺激素紊亂。

但也有人覺得值得。今年9月開學,楊琳得到了搬入天津之後最好的反饋——女兒放學回家,第一句話是告訴她:「媽媽,我終於可以和小學一樣,周圍都是『正常』讀書的同學們了。」

對於張楓這樣的年輕人來說,極端通勤不過是在艱難的生活里,最簡單的一件事——他想苦幾年,再多賺點錢,買一套離市區更近的學區房,這份工作雖然遠,但工資高了快一半。另一位將自己稱作「深圳邊角料女孩」的年輕人,主動放棄了走路10分鐘的通勤,上車了每個月只需要580元的、遠在大鵬區的公租房,不僅省錢,還可以躲避掉租房時「猥瑣又愛占便宜」的二房東。那個住在鄉鎮、工作地點在蘇州的女孩周歆,更沒有選擇了,她從事的是教培行業,但在鄉鎮,更多的工作是進流水線,服裝廠、化妝品廠、機電廠。

保潔阿姨芳姐也覺得值得。十九年前,她從鐵嶺的大農村外出謀生,只有保潔這份工作堅持了10年——雖然辛苦,但沒有風險。她曾經做過小生意,結果是全部賠光。相比於困和累,芳姐更大的心理壓力其實來自於僱主,通勤路上,她總在暗暗祈求,不要遇到太苛刻的僱主。有一回,她打掃的是別墅,僱主嫌棄她的盒飯有味道,大東北的冬風裡,芳姐蹲在別墅門口吃完了午餐。

極端通勤的人群里,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沒畢業的實習生。一個學校在上海松江、工作在長寧區淞虹路附近的00後男孩,感覺通勤就像「每天站著軍訓四個小時」,他還買過一個摺疊板凳帶上地鐵,但不好意思拿出來坐。另一個在重慶學新聞的女孩,實習單位和學校的通勤距離超過兩個半小時,她有不少同學去了網際網路公司,每個月的實習工資是她的6倍。但她還是珍惜這份能夠美化簡歷的工作——初出茅廬的學生,總是需要為經驗付出代價。

平衡完得失之後,也有人會選擇離開。23歲的喬晶,今年剛參加工作,租下了距離公司通勤一個多小時的房子,才住了一個多月,就寧願不要押金、換到了離公司更近的地方。在縣城賣房的河南女孩瓶子,無法忍受工作上的不愉快,這讓每天三小時的通勤時間變得不值,最終,她選擇用辭職解決問題。

職場媽媽肖蕭的離開則更加徹底,她計劃明年離開上海,回到老家湖南,住進自己的房子,陪伴孩子成長——這或許是在經歷極端通勤之後,她感知到的更有價值的東西。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饒桐語 曹婷婷 楊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5/182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