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陳大伯最近胃病又犯了。
陳大伯患有胃病多年,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飲食健康。
近期由於應酬較多,免不了要喝酒,導致胃病犯了,一吃飯就出現胃脹痛。
同事告訴他喝粥可以養胃,讓他嘗試著喝粥。當天他就去食堂喝了粥,剛喝完粥的時候感覺胃部不怎麼疼了,這讓他更堅定的相信喝粥可以養胃。
於是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一直喝粥,沒想到的是,他的胃部不適隨著喝粥時間的延長也愈發嚴重,人也逐漸消瘦了。
家人看他明顯消瘦,趕緊拉著他一起去醫院消化內科就診,通過治療病情才逐漸恢復。但對於喝粥把胃病喝嚴重這件事,陳大伯難以理解。
醫生解釋道,罹患胃病後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想要通過喝粥來治療胃病是行不通的。且喝粥容易導致身體營養攝入不足、體重偏輕、變得更加消瘦,大量喝粥反而會導致胃部負擔加重,對健康不利。
從醫院回家後,陳大伯是再也不敢頓頓喝粥了,而是在飲食上儘可能多樣化,不單一的只吃某一種食物。
一、哈佛大學研究:喝粥降低死亡率
《中國日報網》上發表了一項哈佛大學進行的研究,研究人員對10萬人進行了為期14年的隨訪後發現,經常攝入一碗28g全穀物熬製而成的雜糧粥,可以讓死亡率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分別下降5%、9%。
研究人員在研究結束後10餘年的2010年對受試者進行了反饋調查,結果發現有2.6萬名受試者已經離世。在所有的受試者里,經常攝入粗糧的幾乎避開了心血管疾病在內的所有疾病。
值得提醒的是,該研究內提到的粥並非我們認知中的白粥,而是雜糧粥。相較於雜糧粥,白粥顯得沒有那麼健康。
現代的白米都是精製而成的,其內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礦物質會在製作過程中大量流失,導致大米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在烹飪後營養只少不增。
而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白粥內除水分外,主要的成分就是糊化的澱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碳水化合物。
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容易導致身體能量攝入過剩,但營養成分又很單一,且白粥進入體內很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對於補充營養、控制血糖均不利。
而雜糧沒有經過精製處理,更為健康。雜糧粥增加了一些雜豆類、穀類、薯類,不僅豐富了粥的營養,而且飽腹感也更強,有益於幫助控制進食量。
建議日常喝粥的時候要注意控制次數,不要一日三餐只喝粥,要注意營養均衡,否則很容易會導致身體營養不良,對於胃部健康也很不利。
二、一生病就喝粥?還養胃?很多人都想錯了
喝粥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周書》內就有關於喝粥的記載,書內指出「黃帝蒸谷為飯,烹谷為粥」。而北宋的張耒、蘇東坡等名人,也經常用喝粥來養生。
現如今,很多人在生病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喝粥,認為喝粥可以養胃,喝粥真的有這麼好嗎?
胃是個需要經常「鍛鍊」的器官,不用則退,長期吃粥或易消化的食物,它的消化能力是容易變差的。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田雨表示,長期通過喝粥來養胃是行不通的。粥在進入體內後很快就會排空,導致胃酸沒有可以中和的食物,容易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特別是一些本身胃酸分泌過多、容易反酸、燒心的胃食管反流的人群來說,喝粥容易導致本身的情況加重。
如果長期大量單一的只吃一種食物,如:只喝白粥、小米粥,是無法起到養胃作用的。
喝粥養胃並不適合所有人。但對於一些胃黏膜損傷、胃潰瘍以及胃腸道術後的人群,本身消化功能較差,可以適當喝粥來減輕胃部的壓力。
三、糖尿病人能喝粥嗎?牢記4個講究
有些人日常特別愛喝粥,也有些人完全持相反的心態,特別是糖尿病患者,認為喝粥會導致血糖升高,日常對其避而遠之。
的確,粥很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短時間內容易導致血糖上升,但在喝粥的時候如若可以做好這幾件事,是可以幫助預防血糖升高的。
1、選擇多樣煮粥食材
煮製粥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入玉米、豆類、黑米等粗雜糧,這些食物不僅可以讓粥內的膳食纖維含量增加,還可以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數,建議粗細糧的比例保持在1:3或1:2為宜。
2、粥不要熬得太久
粥煮製的時間越長,其內里的澱粉糊化越嚴重,建議日常煮粥不要煮製的過於粘稠。最好用壓力鍋烹飪,在氣閥冒氣後繼續用小火烹飪幾分鐘即可。需要提醒的是,粥最好不要購買外面餐館做好的,餐館內的粥品多煮製時間較長,且會額外添加很多的調味品,會增加身體的負擔。
3、煮粥時不要加鹼
不少人煮粥的時候喜歡加鹼,認為這樣可以讓粥變得更加粘稠。但煮粥加鹼容易導致粥內的蛋白膜被破壞,讓澱粉釋放,這樣一來粥進入體內會更快被身體吸收利用,對於控制血糖很不利。
4、喝粥與其他主食搭配
喝粥之前,可以適當吃一些窩窩頭、全麥饅頭等食物,讓粥的攝入量可以減少。另外,喝粥的時候注意不要速度太快,儘可能慢點吃,延緩食物進入腸道的速度,可幫助延緩餐後血糖的上升。
喝粥也有講究,喝對了才能有益健康。胃病患者不能盲目依靠喝粥來治病,這是不科學的,小心越喝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