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超聲內鏡?

一、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超聲內鏡?

簡而言之,就是內鏡+B超;

就是把超聲探頭裝到內鏡(胃鏡、結腸鏡)前頭,或者經內鏡的管道導入微型超聲探頭,在內鏡直視下對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結腸)管壁,或鄰近臟器(胰腺、膽管、膽囊、肝臟等)進行超聲掃描。

上圖:超聲內鏡探頭

二、超聲內鏡有哪些用途?

1、黏膜下病變的明確診斷

比如普通胃鏡下,我們看到胃裡面長了一個「東西」(如下圖),或者鼓起來一個「包」;但這個「東西」具體有多大、層次是多少、性質是什麼不能明確;

上圖 A-B胃體上後壁隆起;超聲內鏡診斷:D-E胃竇前壁間質瘤,以上病變均起源於黏膜第四層,與周圍黏膜界線清晰,與肌層延續處可觀察到「喇叭口」樣結構(箭頭所示)

而超聲內鏡可以精確測量它的大小,看清到底這個「東西」是在表面還是胃壁的黏膜下,或者侵及黏膜的哪一層。

比如胃底有個隆起,胃鏡不能清楚地判斷這個隆起是瘤、還是血管,而超聲內鏡可以精確地判斷到底是什麼。

2、內鏡下手術的術前診斷

近年來,內鏡黏膜下切除手術得到長足發展,逐漸成為消化道早期癌症和癌前病變的標準治療手段。

在做內鏡下切除之前,醫生非常希望知道病變的侵犯深度。

因為侵犯的越深,術後殘留或者術中出血、失敗的機率越高,病人不得不轉為或者追加外科手術。

超聲內鏡能夠清晰的展示消化道管壁的各層,因此成為判斷深度的理想工具,不過也有人質疑這方面的判斷過度敏感。

換句話說,很多原本可以完整切除的病變,很可能被超聲內鏡判斷為侵犯過深,沒法完整切除。

上圖:胃黏膜分層

3、還可以進行穿刺、治療等

人體有很多器官,如果「包塊」在表面,可以直接通過體表穿刺來明確性質;

但是如果「包塊」長在胃腸里,CT、磁共振就無能為力了。

這時候超聲內鏡就大顯身手了,它可以伸進胃腸裡面,精準地將肚子裡的「包塊」取一點出來化驗,這樣就可以明確它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

此外,還可進行治療:

比如胰腺假性囊腫,因為開刀風險、費用相對較高,所以可以直接用超聲內鏡進行穿刺、引流(見下圖)。

還可以通過穿刺建立通道,進行清創、消融病變組織;

可以對晚期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病人做腹腔神經節阻滯和損毀,減輕病人疼痛。

最近還有報導通過超聲引導進行膽-腸吻合、肝-胃吻合、胃-腸吻合的,而這些吻合術目前大多還是需要開腹手術。

三、什麼情況下,醫生會建議你做超聲內鏡?

超聲內鏡的用途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是鑑別黏膜下腫物。

其檢查適應證有:

消化道可疑癌變的診斷,判斷浸潤深度;

黏膜下腫瘤的診斷:如平滑肌瘤、間質瘤、脂肪瘤等;

消化道惡性腫瘤的TN分期;

消化性潰瘍;

胰腺病變,如慢性胰腺炎,胰腺腫瘤;

膽道系統疾病,如膽總管結石、膽道腫瘤;

判斷食管靜脈曲張程度與栓塞治療的療效;

可顯示部分縱隔病變。

四、檢查過程

超聲內鏡檢查術前準備基本同內鏡檢查。

1.患者需空腹4~6h以上,檢查前一天晚飯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對於上消化道超聲內鏡檢查,原則上不開展無痛麻醉。

2.向患者講清檢查目的、必要性、相關風險及配合檢查須注意的事項,消除患者的顧慮。術前簽寫知情同意書。

3.用藥:術前15~30min口服祛泡劑;行上消化道檢查者需要含服利多卡因膠漿局部麻醉及潤滑。行下消化道檢查者需做腸道準備。

4.超聲內鏡檢查時通常患者體位同普通內鏡檢體檢位。

5.操作步驟:超聲內鏡插入消化道後,採用無氣水充盈法對胃腸道黏膜下病變、腫瘤及鄰近臟器進行掃描檢查。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胃腸病科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09/183971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