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好好吃飯

美食家蔡瀾在《今天也要好好吃飯》中寫過:

「好的人生,從好好吃飯開始,好好吃飯,就是好好愛自己。

人生的意義就是吃吃喝喝,就這麼簡單和基本。」

人們總是耗費太多力氣追求世俗成功與他人認可,卻忽視了最簡單的「吃喝」二字到底有多重要。

一碗升騰著熱氣的米飯,能讓人瞬間回憶起兒時的美好;

一口香濃醇厚的老湯,能讓人拋卻塵世翻滾的疲憊與辛酸。

就像蔡老先生所說:一個人要吃東西的時候,千萬別太刻薄自己,做餐好吃的東西享受,生活就充實。

那些哪怕獨自生活也總是認真做飯、認真吃飯的人,才是真真切切地用心熱愛生活的人。

好好吃飯,也是人生修行啊。

英國作家伍爾夫曾說:

「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愛,好好休息。」

吃飯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種溫暖的意象。

團聚時的一餐,是重逢的欣喜;

戀愛時的一餐,是心靈的碰撞;

而獨處時的一餐,則是對生活風霜雨雪的正面相迎,對周遭世界的熱情和善意。

認識一個姑娘,她大學畢業不久,獨自在大城市打拼。

照理說,在她繁忙的職場新人生活中,能分配給吃飯這件事的時間寥寥無幾。

但她的社交平台總會曬出一份份營養豐富、擺盤精緻又溫馨的食物,讓人垂涎三尺之餘,又不禁感嘆她對吃飯這件事的用心。

有一次,她大概是在逛超市,隨手拍下購物車裡琳琅滿目的調料發到朋友圈。

照片裡胡椒粉、番茄醬、腐乳、辣醬應有盡有。

有人問道:「買這麼多調料,一個人得吃到什麼時候?」

她的評論可愛中透著認真:「調料是做飯的靈魂,這可是我作為大廚的自我修養。」

後來和她聊起一個人做飯這件事,她說,這其實是她在心裡為「好好生活」設定的標準。

獨自在異鄉打拼,其他的目標也許暫時無能為力,但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精心準備,好好吃飯,這已經是她眼下能夠得著的、最接近的美好。

越是一個人,越要好好吃飯,越要照顧好自己。

人生海海,安頓好五臟廟,才能安頓好一顆心。

網上常把「一個人吃飯」視作最孤獨的行為之一。

事實上,一個人吃飯也可以很美。

不用考慮別人的喜好,不用遷就別人的安排,也不用推杯換盞說些不走心的場面話。

一個小小的空間,放上自己心愛的影視劇,點上心儀已久的餐食,就能獨享一段有美食相伴的時光。

這樣獨一無二的體驗,是那些熱衷「軋鬧猛」的人無法想像的。

外人看著淒悽慘慘,其中的樂趣和自由,不足為外人道也。

《孤獨的美食家》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主人公五郎在大城市獨自生活,每每下班他都會獨自用餐,有時他遊走於熙熙攘攘的街頭,一時間甚至會忘了自己到底要去哪裡。

但如果你據此認為五郎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那就猜錯了。

這個看似踟躕不定的中年男人,只是在猶豫該去哪家餐廳尋訪美食罷了。

也許是因為足夠熱愛又足夠投入,五郎獨自吃飯的過程顯得格外動人。

搭配上他陶醉的神情與精準的評價,不同食物的香氣仿佛能透過屏幕撲面而來。

外酥里嫩的烤鴨,一口下去油脂的香氣與鴨肉的綿密瞬間充盈口腔,他直呼:

「這真是靈魂一擊啊!我投降了!」

剛端上桌的腊味煲仔飯,米飯還在砂鍋里散發著「滋滋」的響聲。

肉香、米香和恰到好處的焦香已經讓人垂涎欲滴,一口下去,他精妙的比喻也跟著來了:

「這美味,像在我的腦袋裡點燃了春節的爆竹。」

還有香氣誘人的烤雞肉串、紅辣鮮香的擔擔麵、入口即化的關東煮、湯汁浸潤豬扒的炸豬排套餐……

名為「孤獨」,美食家五郎卻硬生生地把用餐的過程變成了心無旁騖享受生活。

果然,這世上沒有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問題。

正如這部劇片頭的那段話:

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不被他人打擾,無須顧忌,大快朵頤,這種行為,是每個現代人平等擁有的權利。

一個人好好吃飯,哪裡是什麼值得同情的悲涼戲碼。

分明是給辛苦打拼的自己一份期待已久的犒賞,是給被生活錘得灰頭土臉的人送上的禮物。

找到自己心儀的美食,並且不受打擾地獨自享受,這才是人間至樂吧!

美好的食物本身就是一種療愈,其中有生活的溫度,對未來的期許,和滿滿的愛。

你也許會發現,記憶中很多美好的瞬間,都是和食物聯繫在一起的。

兒時媽媽親手熬的一鍋湯,明明長大後吃過無數山珍海味,但心裡最懷念的還是媽媽的味道;

少小離家赴遠方讀書前,全家聚在一起吃的一頓團圓飯,混著眼淚一起咽下的味道,有酸澀也有甜蜜;

連續加班回到出租屋,拿出媽媽偷偷塞進行李帶來的家鄉手擀麵和肉丸,伴隨著煮沸的一鍋湯麵一起翻滾的,是母愛長久的回味……

三毛曾寫下自己與荷西初識時的軼事,她的母親從家鄉寄來粉絲,她親自下廚做了「螞蟻上樹」「雞湯粉絲」。

荷西沒見過這種食材故而提問,三毛俏皮地開玩笑:

「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紮好了背到山下來。」

看過一位自殺未遂的女孩被網友救助的故事。

她發了一句「努力過了,撐不下去,對不起」,然後決定離開這個世界。

巧合的是,有網友發現了她這句訣別,善意地留下了一句:「小姐姐,可以請你吃飯嗎?」

一時間,無數陌生人延著這個話題開始向女孩發出邀請:

來廣州吧,請你吃早茶。來成都吧,請你吃火鍋。來上海吧,請你吃小籠包。

來武漢吧,請你吃熱乾麵。來西安吧,請你吃臊子麵。

一句句有關食物的問候里,飽含著善意與溫暖。

最後,女孩被著澎湃的愛意感動了,決定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四重奏》裡有一句話,會邊哭邊吃飯的人,能夠活下去。

這是食物特有的治癒力量,也是每個「囿於廚房與愛」的人擁有的獨門武器。

一個人跌倒了又如何?孤單傷懷又如何?

再苦再難,只要還能吃上一口熱騰騰的飯,仿佛就能生出渾身的力氣繼續上路。

《追憶似水年華》裡,作者曾用大量筆墨描繪了心愛的「小瑪德萊娜蛋糕」:

「帶著點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齶,頓時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發生了非同小可的變化。

一種舒坦的快感傳遍全身,我感到超塵脫俗,卻不知出自何因。」

而向來以寫食物而聞名的大作家汪曾祺,臨終前最後一句話也是:

「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喝他一杯晶明透亮的龍井茶!」

美好的食物與味道,是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連結,也是幫助我們渡過低谷的力量。

就像《非自然死亡》裡說的:

「活到80歲,也就吃87600頓飯,所以每一餐都要好好吃,儘量和喜歡的事物呆在一起。」

為了那些愛我們和我們深愛的人,為了那些溫暖過我們的瞬間,為了在這世間辛苦行走的數千個日日夜夜。

哪怕一個人的時候,請記得好好吃飯。

因為,這才是煙火氣滿滿的生活最溫暖的樣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6/184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