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生下半場,比拼的不過是這三樣東西

生活就像是走一條蜿蜒曲折的路,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風景和坎坷。

有人被生活打敗,陷入沉淪;有人迎難而上,另闢蹊徑。

人生的路上,與其羨慕成功者,不如好好經營自己。

餘生,請修煉以下這三種能力。

不打折扣的執行力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信心滿滿地列出過這樣那樣的計劃:

讀書、減肥、學一門新技能、去一座發展前景更廣闊的城市、換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

但就像那句調侃:「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找原路。」

你可能在腦海里準備好了一切,卻忘了最重要的事情——開始。

這世界從來不缺完美的計劃,缺的是說干就乾的執行力。

作家畢淑敏在上夜大時,每天下班,都雷打不動穿過5條街道去上課。

一天傍晚,颱風夾雜著暴雨,路上一個行人也沒有。

那天晚上她還有課,但是當時手機還不普及,她沒辦法及時聯繫到老師,也不確定課程還會不會照常進行。

一番思索後,她決定冒雨前去,可還沒走到學校,她就全身濕透了。

到了學校,她問了看門的老人後才知道,只有自己來了,其他人都沒來。

畢淑敏很沮喪,正當她想返回時,老人邀請她進屋喝茶暖身。

老人詢問了畢淑敏不顧風雨前來的原因後,讚賞地對她說:「你這個人,未來肯定有大出息。」

正如老人所預料的那樣,如今的畢淑敏,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作家了。

聽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人有沒有前途,看他的執行力就夠了。

你執行計劃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有的人,儘管天賦異稟,但因缺乏行動力,止步不前,結果泯然眾人。

有的人,或許資質平庸,但因為說干就干,不斷積極進取,最終突破重圍。

缺乏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凡事先行動起來,你想要的生活才會不期而至。

不過度解讀的鈍感力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曾說:

「這個世界,不過是一場生存遊戲,所以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而要保持亦或是加強自己的生存能力,鈍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不合拍的人,不順心的事。

有的人長袖一揮,一笑而過。

有的人卻時時刻刻放在心上,反覆琢磨,讓自己一次次受傷。

朋友小麗,是一家公司的文員,平時業務量不大,事情也不多。

有次在茶水間,她偶然聽到人力資源部的同事說,公司要新招一名文員。

聽到這話,她心裡起了嘀咕:

這個崗位業務並不多,自己一個人做就綽綽有餘了,為什麼還要招新人?莫不是要把自己辭退了?

自從聽說公司要招新人,小麗是吃不好也睡不著,白天經常跑神發呆,開會時還會偷偷盯著領導看。

結果,過了幾天她才知道是公司拓展了業務,成立了新公司,所以要招新人分配到新公司去。

真相大白後,小麗終於緩過勁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還有一次,小麗看到同事拎著一個大蛋糕走進來,便好奇地問:「這蛋糕是誰送的?好大呀。」

同事說:「這是單位的生日福利呀,你沒有嗎?」

她想了想,自己確實沒有收到過蛋糕,於是她又開始琢磨:

難道是自己在單位不受待見,所以沒有這個福利?

琢磨到這,她有些失落,之後的工作里,也總是心不在焉的。

後來有次跟領導匯報完工作,領導笑著對她說:

「小麗,我記得你是下個月過生日?今年公司效益好,給大家安排了生日蛋糕的福利,下個月別忘了去領蛋糕啊。」

小麗這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想多了,這個福利是今年才有的。

作家松浦彌太郎曾說過:

「所謂人生困境,不過是你胡思亂想,設置的枷鎖。」

其實,真正讓你困擾的,不是事情本身的難度,而是你對事情過分解讀的程度。

在地鐵站跟同事打招呼,同事因為著急沒有回應,你便以為同事對自己有意見;

給朋友發了一段信息,朋友不明白,回了一個問號,你便在心裡反覆問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了;

你出差期間,領導請其他同事吃飯,你便認為領導是故意針對自己。

很多時候,想得太多,會讓自己陷入情緒漩渦,難以自拔。

無休止地多慮,不僅影響心情,還會嚴重影響健康。

與其鬱鬱寡歡,不如修正內心。

保持一份鈍感力,才能活得輕鬆且自在。

不困於過往的斷舍力

曾看到一則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一個賣瓷碗的老人挑著扁擔在路上走著,突然一個瓷碗掉出來碎了,但老人就像沒聽到一樣,頭也不回地繼續走。

周邊的路人感到很奇怪,於是提醒他:「老人家,你的碗掉了,你不回頭看一下嗎?」

老人卻說:「我都已經知道它碎了,再回頭看那隻碗又有什麼意義呢?」

過去的事情已然無法改變,倘若我們緊盯著它,只是給自己徒增傷感。

倒不如放下,不困於此,才能收穫內心的清淨。

宋朝有個宰相叫呂蒙正。

他剛當宰相時,有個官員在帘子後面指著他對別人說:「這種人也配當宰相,真是可笑。」

呂蒙正假裝沒聽見,但與呂蒙正相交甚好的同僚,想為他討個說法。

當對方正想去看看帘子後面是誰在說時,卻被呂蒙正攔了下來。

同僚不解,詢問呂蒙正原因。

呂蒙正解釋說:「知道了那人的名字,一輩子都要耿耿於懷,再說了,他們說他們的,對我也沒有什麼損失。」

事後,這件事被傳開,大家都對呂蒙正敬佩不已。

人生路漫漫,不如意是生活的常態。

學會不在意,萬事不強求,才是正解。

要知道,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卻能調整自己的心態。

遭受委屈,把心放寬,生氣就少了;遇到事情,換個角度,矛盾就小了。

做自己該做的事,走自己該走的路。

保持堅定,維持內心的秩序,才是智慧的處世之道。

很喜歡一句話:

「人生下半場看淡很多事,看清很多人,但依然能夠不改初心地向遠看,向上走,才是真正的勇者。」

走過半生,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內修。

過去的已經過去,再留戀也無濟於事,只有目光向前看,才能活得更精彩。

增強不打折扣的執行力,才能把握更多的機會;

擁有不過分解讀的鈍感力,方能保持愉悅的心態;

培養不困於過往的斷舍力,去迎接未來新的挑戰。

願人生下半場,你我都能擁有這三種強大的能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28/184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