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閩南小吃千千萬,但它必須NO.1

作者:

能讓閩南人早起的,‍‍

除了拜拜,只有面線糊

對於離家閩南人來說,面線糊是剪也剪不斷的鄉愁。

在這碗鄉愁里,包容了閩南的山川湖海,湯底用豬骨、海魚、海蟹、乾貝熬煮,鮮美盡情釋放。絲線一樣細的面線,入口如絲綢般順滑,從口腔滑過喉嚨再流入胃裡,溫潤舒坦。豐儉由人的十幾種配料,酥脆如油條、馬蹄酥,鮮味如海蠣、蟹肉,咸香如鹵大腸、醋肉,充滿著閩南的搭配哲學

每一家面線糊店,至少都有十幾種配菜。圖/網絡

面線糊貫穿了閩南人的日夜,早餐上班著急,就打包一份裝在保溫杯里;夜晚遛彎的終點,大多是菜市場的那家面線糊店。一袋袋面線也承包了閩南人的人情世故,婚喪嫁娶、接風餞行和一年到頭的拜拜,都少不了面線的身影。

面線糊,閩南人早起的動力。圖/圖蟲·創意

什麼最能代表閩南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可能是砂鍋里鑊氣十足的薑母鴨,也可能是富貴的紅蟳飯,也可能是街邊轉角的蚵仔煎。但要說什麼菜,能吃盡閩南一切風物,毋庸置疑,一定是面線糊。

一碗麵線糊,

吃盡閩南山川湖海

對於慕名而來,興致勃勃的外地人來說,初見面線糊,多多少少會有些失望,一碗平淡的細麵糊糊,乍看好像沒什麼特別的,但只要拿起搪瓷勺子吸一口,一個繁雜的閩南風味宇宙,立刻呈現在你眼前。

吃麵線糊,蘿蔔糕、油條都是很好的搭配。圖/視覺中國

一碗麵線糊的基礎,是面線,閩南人也叫面干,這可能是中國最細的面。面線分手工和機器兩種,兩者最直觀的區別就是粗細,手工面線細可穿針,煮麵線時要掰碎再煮,避免粘連。掰碎的面線煮好後,入口不用咀嚼,吃的時候,順滑無比,像絲綢划過喉嚨,毫無面感,不像吃麵更像喝湯。

而要做出這樣的面線,要經過9道工序,人工花費十幾個小時才能將100斤麵粉拉成8折32米長的面線,且不斷不裂。拉麵線也是一件靠天吃飯的事情,南風天濕熱,少加水多加鹽,北風天乾冷,多加水少加鹽,陰雨天則只能停擺。這是只有「愛拼才會贏」的閩南人,才能吃苦做出來的精細與美味。

曬面線,是一件看天吃飯的事情。圖/視覺中國‍‍

而承載如此精細面線的,是包容了閩南山海的湯底。面線糊湯底的構成,一半豬骨,一半海鮮。豬骨提供醇厚,像大地一樣支撐著湯底的骨架,各種海魚、乾貝、蝦蟹則在豬骨的支撐下,盡情釋放大海的鮮美,在面線糊的湯里,甚至可以吃到吊湯的螃蟹肉碎。熬好的湯底還會再加番薯粉來勾芡,讓面線和湯的鮮味勾連得更緊密,融為一體。

一鍋麵線糊,閩南的山水在裡面翻騰。攝影/陳海山

這還沒完,一碗麵線糊出品的最後階段,還有三個靈魂元素:香菜、胡椒粉、當歸酒香菜提供提神的清新味道,大量的胡椒粉有些許辛辣,當歸酒的酒香剛好中和海鮮的腥氣,讓面線糊的滋味更加豐富。

油條、醋肉、鹵大腸,

面線糊里到底能裝下多少東西?

在閩南,一碗麵線糊的價錢可以是2元,也可以是200元。這期間的差距,完全在你想加多少配料——當然,本質上,在於心情,也在於最近生意如何。

如果想簡單吃吃,可以來一碗2元的面線糊,再加一根2元剛炸出來的油條,不要已經涼到返潮發軟,也不要二次復炸過。剛炸出來的油條剪成一段一段,外面酥脆,裡面筋道,吃之前先澆上一圈醬油,然後夾起按在面線糊里,隨著筷子的一壓一抬,油條縫隙里的空氣被壓出,面線糊表面咕嘟冒泡,面線糊流進油條的縫隙里,與油條纏繞交織。

油條,面線糊最佳搭檔。圖/網絡

如果放開來吃,那閩南的全部風物,正向你敞開懷抱。每個閩南人心中,都有自己最愛的面線糊伴侶,如果有投票,醋肉,一定是票數最多的。醋肉是閩南街邊小吃,用永春的紅曲醋醃製後再炸,因著有醋味的中和,炸過的肉酥脆但是絲毫不膩,泡在面線糊里,別有趣味。

泉州醋肉,隔著屏幕都能聞到淡淡的醋香。圖/圖蟲·創意

閩南人十分喜愛炸物,街頭香炸店隨處可見,攤子一旁是滾燙的油鍋,一旁是鋪滿了整個桌面的,各種各樣的油炸食品,有香芋、豆腐等低調的素菜,也有醋肉、排骨、香腸、五香卷等豪橫的肉菜,還有蝦、紫菜、帶魚、海蠣等鮮味,這些,都可以放在面線糊里。

炸排骨、炸蝦,照片只顯示了泉州炸貨的1/4。攝影/姜姜

海鮮,面線糊里最重要的元素,不僅出現在湯里,也可以額外加在配菜里。面線糊里的海鮮,不像浙江海鮮粉干那樣動輒擺上一條大黃魚的豪氣,對於常年在海上打拼的閩南人來講,海鮮,是日常

閩南海鮮里最出名的大約是蚵仔,蚵仔即海蠣、生蚝,只不過閩南蚵仔個頭極小,不到乳山的1/4,所以閩南人把本地小海蠣叫做蚵仔,乳山那種大的,才叫生蚝。但小有小的好,小蚵仔風味足,肉質更嫩,加在面線糊里,讓鮮味更上一層樓。除了蚵仔,東山的小館,拆得細碎的蟹肉、蝦仁、蟶子,也都可以加進去。面線糊,就是閩南的海。

蚵仔,個頭不大,鮮味無窮。‍‍圖/李若漁

面線糊店裡,台子上有兩個鍋,一個面線糊鍋,一個是滷水鍋,可見滷味在面線糊里的地位。閩南滷水風格跟潮汕的風格很像,背後是閩南人跟潮汕人百年來的飲食文化交流。滷水鍋里鹵著大腸、豆腐、雞蛋,咸香油潤,大腸脆彈,豆腐吸飽了湯汁,但無論加什麼,都一定要帶點滷汁加在面線糊里。此外,還可以加豬肝、雞心、鴨肉、豬血,豬血要在面線糊里現燙的為最佳。

面線糊店裡的滷味鍋。攝影/趙嘯飛

面線糊里,可以裝下整個閩南的一切美味。在閩南,沒有什麼東西不能被放在面線糊里,如果有,那一定是它不好吃。

面線糊一統全閩南

上網搜索閩南有多少人,百度會告訴你兩個答案:一千多萬人,和六千多萬人。一千多萬是廈漳泉的人口,六千多萬,是分散在全世界,說閩南話的閩南人。而這些人的共性,就是愛面線糊

閩南地區很大,面線糊自然也各有風味,廈門、漳州、泉州,哪裡的面線糊最好吃?每個閩南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泉州面線糊,用勺吃的面。攝影/歐陽泓略

泉州是面線糊的發源地,泉州人自然覺得泉州面線糊最好吃。疫情期間,人們親切地把武漢叫熱乾麵,把河南叫胡辣湯,把泉州也代稱面線糊,可見面線糊在泉州的地位之重。泉州的面線糊極細,堪比髮絲細線,且湯里不加豬血,醬油,滷汁,就是白花花一碗,且地瓜粉勾芡的湯底不過分濃稠,如湯羹一般,最佳搭配是醋肉和滷肉。

廈門面線糊,面線會粗很多。圖/網絡

與泉州的細對立,廈門面線糊的面線明顯粗了很多,更像是面,而非面線。很明顯的區別是,泉州面線糊用勺子吃,廈門面線糊甚至可以用筷子夾。廈門人偏愛的面線糊配料大多是各種海鮮,小海蠣,小管,小蝦米,一整個海鮮盛宴。漳州面線糊的湯很特別,比泉州要濃稠許多,且直接在煮麵線糊的湯里放了豬血,再加上韭菜,更偏向濃香味。

哪裡的面線糊最好吃,本沒有答案。

面線糊,是對離家的閩南人來說更像是一根臍帶,家在這頭,我在那頭,纖細如絲,但承載的思念洶湧堅不可摧

面線糊配海蠣煎,兩強聯合,鮮度爆表!攝影/李稔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地道風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16/187810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