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從宋畫看宋代鬥茶之意趣

作者:

鬥茶是始於晚唐,盛於宋元的品評茶葉質量高低和比試點茶技藝高下的一種茶藝。這種以點茶的方式進行評茶及比試茶藝技能的競賽活動,也是流行於宋元的一種遊戲。而在宋代時期,上至宮廷,下至民間,普遍盛行鬥茶,在當時的畫作中就有諸多鬥茶人物形象出現,那麼我們就通過當時的畫作來一窺宋代的茶文化。

普通老百姓是怎麼鬥茶的

劉松年《茗園賭市圖》

此畫為宋代畫家劉松年所創作。劉松年是浙江杭州人,為南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的宮廷畫家,擅長人物畫,他生中創作的茶畫作品不少,但流傳於世的不多。《茗園賭市圖》是他茶畫中的精品,其藝術成就很高,成為後人仿效的樣板畫。

《茗園賭市圖》是以人物為主題的茶畫,圖中所繪的主人公都是平民百姓。畫中茶販有注水點茶的,有提壺的,有舉杯品茶的;右前邊有一挑茶擔賣茶小販,停肩傍觀,另有一婦人一手拎壺另一手攜小孩,邊走邊看鬥茶。百姓眼光幾乎都集於茶販們的鬥茶,畫面中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可以說是將宋代街頭民間鬥茶的景象淋漓盡致地描繪在眾人眼前。

需要說明的是,畫題名《茗園賭市圖》,而畫中的賭者,並非賭錢的賭徒,而是造茶者對自己茶品的品賞與推銷。茶畫的主題突破了古時文人茶文化的局限,從平民百姓中挖掘了茶畫的主題,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趙孟頫《鬥茶圖》

該畫是宋末元初著名書畫家趙孟頫所繪,為其茶畫中的傳神之作。

《鬥茶圖》共繪四位人物,皆男性,作鬥茶狀;人人身邊備有茶爐茶壺茶碗和茶盞等飲茶用具;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態自若,其身後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壺,作將壺中茶水傾入杯中之態,另兩人站立在一旁,正聚精會神,似乎在發表自己的鬥茶高見。此畫作展現了宋代民間茶葉買賣和鬥茶的情景。

文人士大夫如何鬥茶

民間鬥茶之風既起,文人自也不甘落後,文人們往往相約三五知己,選一個精緻雅潔的場所,在花木扶疏的庭院中,各自取出所藏的精緻茶品,輪流品嘗,決出名次,以分高下。

劉松年《攆茶圖》

《攆茶圖》為劉松年所繪,以工筆白描的手法,描繪了從磨茶到烹點的具體過程,生動再現了當時的點茶場景。

畫面分兩部分,畫幅左側共兩人,左前方一仆跨坐在矮几上,頭戴璞帽,身著長衫,腳登麻鞋,正在轉動茶磨磨茶,神態專注,動作舒緩。石磨旁橫放一把茶帚,是用來掃除茶末的。

另一人佇立桌邊,左手持茶盞,右手提著湯瓶點茶,他左手邊是煮水的爐壺和茶巾,右手邊是貯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盞盞托篩茶的茶羅和貯茶的茶盒。

畫面右側有三人,一僧伏案執筆作書,一人相對而坐,似在觀賞,另一儒士端坐其旁,正展卷欣賞一切顯得十分安靜整潔,專注有序。

整個畫面布局閒雅,用筆生動,充分展示了宋代文人雅士茶會的風雅之情和高潔志趣,是宋代點茶場景的真實寫照。

劉松年《鬥茶圖》

此圖共繪四人,在參天松柏之下,其中二人已捧茶在手,一個正在提壺倒茶,另一個正扇爐烹茶,似是茶童此畫中人物表情安詳怡然自得,整體風格工筆寫意兼備,細緻與豪逸並存,以樹木的蒼翠秀潤使人物更顯生動傳神。

王公貴族如何鬥茶

宋徽宗《文會圖》

宋徽宗趙佶1101年即位,在朝29年,輕政重文,一生愛茶,嗜茶成癖,常在宮廷以茶宴請群臣文人,有時興至還親自動手烹茗鬥茶取樂,親自著有茶書大觀茶論,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文會圖》充分展現了徽宗院畫精緻明淨的風格。此圖描繪了文人會集的盛大場面。在豪華庭院中,設一巨榻,榻上菜餚豐盛九文士圍坐其旁,神志各異,瀟灑自如;侍者們往來其間,有的在炭火桌邊忙於溫酒備茶,其場面盛大熱烈,人物神態逼真。

這些宋代茶畫即證實了宋代風靡的鬥茶現象,也反映當時茶文化的興盛。

史載中國茶文化興於唐而盛於宋,宋代是我國茶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宋代及後世的諸多茶學著作中,均提到了宋代的茶事活動盛況和鬥茶的盛行。

經由這些茶畫,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宋代點茶茶具。如劉松年《攆茶圖》中,碾磨茶餅所用的茶磨、煮水用的風爐、刷茶用的宗從事、注水的湯提點、盛茶湯的茶盞等均可在畫作上面得以體現,與宋代審安老人茶具圖贊中的記載相吻合,進一步證實了宋代鬥茶現象的真實存在。

同時,它們還反映了宋代時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均積極參與茶事活動。從宋徽宗趙佶的茶畫作品《文會圖》及茶書《大觀茶論》中,可見宮廷之中興起了茶風,茶也就從此就蒙上了皇家之氣;而地方官吏文人雅士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為雅,進一步推動了飲茶之風的蔓延;與此同時,茶文化在民間也廣泛興起,唐代的茶文化是由文人雅士隱士僧人來引導潮流,而宋代茶文化則已走向社會,真可謂茶為舉國之飲。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觀復建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6/189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