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過去二十年間,德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高校海德堡大學一直在和中國科技大學合作,共同研究量子物理。至於這座中國頂尖高校與軍方有著怎樣的密切聯繫,直到最近才剛剛引起了德方的重視。
中國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領導的團隊在2020年12月4日發布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在一張布置有粉白相間塑料假花的講壇後面,一名男子正在介紹中國研發的一款能夠用於偵測隱形飛機的雷射雷達系統。
這段流傳於網際網路的20分鐘視頻,其日期標註為2020年12月。時值疫情管控,由新疆科技協會主辦的這場介紹中國量子科技研究成果的活動在線上舉行。
一名年輕人在活動中提問:量子技術研究對於新疆有何重要意義?演講者回答說,新疆是「反恐維穩的主戰場」。需要提一下演講者的身份: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高管。本文稍後還將再次著墨於這間中國科技企業。
演講者在回答中提到了「我們的國防安全面臨的壓力非常大」,尤其在資訊安全領域,「西方的一些敵對勢力通過對我們內部信息的挖掘和竊取,對我們的資訊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新疆警察文件」、「中國解密」等大規模數據外泄事件,曾經讓外界認識到 中共當局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監控與打壓的全面度。
國盾量子的這名演講者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量子通訊技術,這有助於「更好地為我們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總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撐」。
然而,這場有關中國量子科技研究成果的線上演講,和德國海德堡大學又有什麼關係?德國之聲調查團隊與德國新聞調查機構CORRECTIV合作數月,揭露了這場曾經讓雙方都歡欣鼓舞、近期卻引發質疑的長達20年的德中科研合作。除了海德堡大學,我們還將重點關注中國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他也是國盾量子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中國政府將畫面中這種遍布新疆的「再教育營」稱為「職業培訓中心」
人才搖籃海德堡
潘建偉早年在中國科技大學攻讀物理學碩士,90年代中期前往奧地利維也納,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蔡林格(Anton Zeilinger)攻讀博士。2003年夏天,他轉戰海德堡大學。
創立於1386年的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內卡河邊的這座風景如畫的小城,人口僅16萬,卻能吸引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員。多年來,海德堡大學的物理和天文學院一直被認為是量子物理基礎研究的頂尖機構。
曾經與潘建偉共事的奧地利量子物理學家施密德邁爾(Jörg Schmiedmayer)回憶說:「潘建偉總是對基礎性問題很感興趣,試圖探索能否從基礎問題中研發出某種新技術。」施密德邁爾說,潘建偉當初關心的話題是:量子保密通信傳輸距離最遠可以有多少?究竟如何實現?
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認為,量子科技將對世界造成比網際網路更為深遠的改變。潘建偉本人也在書面回復德國之聲與CORRECTIV時表示,他堅信這些新興科技最終將讓人類「全面受益」。
然而,量子科技在軍事領域也有廣闊的潛力,尤其是在諜報、偵察以及監控方面。
潘建偉科研成果斐然,在量子通信領域逐漸積累的名望讓他獲得了不少重要獎項,還得到了大量的科研資金支持。
該校物理學家赫爾曼(Norbert Herrmann)在接受德國之聲與CORRECTIV採訪時回憶說,潘建偉當初就已經是「絕對的明星」;海德堡大學的量子科技研究之所以能夠扎穩腳跟,「尤其要歸功於潘建偉」,這一切「當然也在國際層面上提升了我們學院的地位」。
在那個年代,中國作為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在德國越來越受歡迎。不論是政界還是經濟界都非常樂見德中科技合作。
藕斷絲連
潘建偉2003年來到海德堡。他在幾乎不受干擾的環境下,花費5年多時間組建起了科研小組。在此期間,他時常飛回中國。潘建偉非常善於構建人脈網絡,他招納了總共9名年輕的中國量子科學家,讓他們在海德堡大學進修。這些中國年輕人同樣也獲得了歐洲方面的資助。
施密德邁爾回憶說,當初在海德堡,「整整五六年時間,我們共同研究一些很酷的基礎科學問題。合作取得了相當大的影響力。」
2018年,潘建偉當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2008年,潘建偉返回了中國。他從不掩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他不僅僅帶走了他的徒弟們,也帶走了他的實驗室以及研究項目。許多設備都跟隨潘建偉被運到了位於合肥的中科大校園。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歐盟剛剛為潘建偉在海德堡大學的科研團隊劃撥了一筆140萬歐元的研發資金,為期5年。
隨著潘建偉的回國,中國不斷發布量子通訊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也是目前發展最快的量子科技應用領域。
2016年,潘建偉的研究團隊將「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送上了太空。2017年秋天,一場北京與維也納之間的視訊聯線會議首次使用了這枚量子通信衛星設立的保密通訊通道。
可疑的軍方聯繫
海德堡大學的檔案顯示,即便潘建偉回國,也沒有讓該校與中科大之間的合作中止。中科大2009年任命潘建偉為講席教授,潘建偉依舊在向海德堡派遣青年學者進修。2011年,兩校還簽署了師生交流協議。
到了2016年,兩校更是計劃合作在中國建立一所聯合量子研究中心,負責人則是潘建偉和魏德繆勒。在次年簽署的合作協議的序言裡,還提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這是一所直接隸屬於中央軍委的高校,中央軍委主席則是習近平本人。
海德堡大學在一份書面回函中表示,中國國防科大在當初的計劃中「不扮演任何角色」;如果該計劃有後續跟進,國防科大的相關聯繫「肯定會被更仔細地審視」,在今天的大環境下,「海德堡大學不會再簽署這樣一份合作協議。」
不過,這一雄心勃勃的合作計劃迄今沒有成為現實,也許將來也不會。曾經人見人愛的合作夥伴中國,如今成了德國的「體制競爭對手」。中國正展現出越發自信的姿態。就在去年11月,一份泄密的德國外交部文件草案寫道:「中國的軍民融合政策正在讓我們的合作面臨限制,尤其是這些合作會加強中國對外投送軍力、對內壓迫的能力時。」
潘建偉目前依然保有海德堡大學物理和天文學院講席教授的身份。
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也是德國十大精英大學之一
對中國充滿好奇的德國物理學家
物理和天文學院院長魏德繆勒(Matthias Weidemüller)在海德堡大學校園內接受了德國之聲與CORRECTIV的面對面採訪。魏德繆勒2008年來到海德堡大學,也就是潘建偉回國的那一年。不過,魏德繆勒依然被認為是潘建偉在這所德國最古老大學的最重要夥伴。
他帶領記者參觀了學院的實驗室,並且指出:「基礎科學研究者必須要開展研究,但是需要明確的規則。這包括透明與公開。」
魏德繆勒在2013年收到了中方的邀約,在後來充滿爭議的「千人計劃」框架下前去中科大講學。魏德繆勒接受了這份回報豐厚的中國頂尖科研邀約。據他本人介紹,主要是出於「對這個國家以及其人民的好奇」。
也有不少西方學者拒絕了「千人計劃」的邀約,其中一些人是出於意識形態憂慮予以拒絕。
魏德繆勒成為「千人計劃」一員的儀式,則是由潘建偉主持的。
潘建偉本人對德國之聲以及CORRECTIV表示,「促進跨文化、跨國境的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對於科學的健康發展有著決定性意義,因為這對全人類的福祉有著深遠影響。」潘建偉特意強調,他當年在歐洲期間就對這點深信不疑。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為魏德繆勒設立了一間實驗室。2018年前,魏德繆勒每年都會在那裡待上兩個月。此後,他依然是中科大的講席教授。魏德繆勒最近一次去中國還要追溯到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
2016年,魏德繆勒獲得合肥市政府授予的「友誼獎」
在採訪中,魏德繆勒強調,他為自己設立了非常明確的界限,「沒有人來試圖說服影響我所研究的東西。」他表示,學術自由對他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向自然提出問題,我們迫切地想要理解自然的運作機理。」
魏德繆勒為基礎科學研究投注了全部的熱情,至於研究成果是否會轉化為軍用,他卻漠不關心。他辯解說,「作為基礎科學研究者,我們當然不會關注這方面。」
從2019年起,魏德繆勒還兼任海德堡大學主管創新成果轉化的副校長。所以他當然知道量子科技研究成果具備轉化軍用的潛力。不過,他依然強調:「研究者可以通過不同的研究方式來決定其研究離應用究竟有多近或者多遠。」
目前還有兩位潘建偉的博士研究生在海德堡大學物理研究所就讀
新疆分部
除了潘建偉,如今還有11名曾經在海德堡進修過的學者在中科大任職。他們中,有些人正在領導國家重點科研項目,還有些人參與組建了量子科技領域的初創公司。這些企業已被證實和軍方有關聯。
潘建偉當年在回到中國後,也很快參與創立了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的最大股東是中科大,第二大股東就是潘建偉。該公司時常使用一句廣告詞:「用量子技術保護每一個比特。」
2022年,該公司在提交給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一份報告中披露,正參與「多個軍工項目」。除了位於合肥的總部,國盾量子還擁有6個分部,其中就包括2017年成立的新疆分部。
早年求學於中科大、現在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中國科技發展與中美關係的華人粒子物理學家程揚揚認為,國盾量子在高度軍事化的新疆設立分部,肯定「不是偶然」,「在道德上有可指摘之處」。「這家如此年輕的公司在新疆設立分部,這一事實表明,該企業很可能與 中共當局的安全機關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
潘建偉則對德國之聲以及CORRECTIV表示,他不知道國盾量子為何在新疆設有分部。他聲稱,2011年後,「除了擔任股東,未曾再參與公司的領導工作」。國盾量子方面則沒有回覆記者的問詢。
潘建偉與中共軍方供應商之間的關係引發海德堡大學的擔憂
美國制裁
美國的情報安全公司「邁進科技」(Strider Technologies)曾在2019年底發布報告指出,潘建偉以及中國科技大學都和中國的軍工產業有著聯繫。報告還認為,海德堡大學「可能是中國在快速發展的、軍民兩用的量子科技領域最為重要的外國夥伴」。
潘建偉本人則在對德國之聲以及CORRECTIV的書面回覆中表示,他2008年從歐洲返回中國後,「沒有任何項目是由軍方支持的」。不過,潘建偉也承認,「任何技術的發展成果都有可能用於軍事目的」;「即便某項技術能用於軍事,也不是任何科學家能夠掌控或者預測的」。潘建偉在回復時,特意用全大寫字母來突出「任何」一詞(ANY)。
美國政府2021年出台了針對國盾量子的制裁令。制裁理由是:國盾量子是一家「支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現代化」的中國科技企業。此外,美方還指控國盾量子「獲取或試圖獲取美國物資以支持(中國的)軍事應用」。
德國之聲與CORRECTIV多次向美國當局就此制裁令發去問詢函,但是美方並未提供進一步信息。中美之間多年來一直在激烈爭奪量子科技領先地位。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也在美國的制裁名單上。前文提到,魏德繆勒在該中心也有一間實驗室。他表示,他不可能忽略這一事實,但是依舊強調他的基礎研究與國盾量子這樣的企業級應用相距甚遠。
北約盟軍轉型最高司令部(SACT)在2022年2月也開始關注圍繞中科大的應用研究。轉型最高司令部負責促進北約各國為未來的戰爭形式做好準備。
據悉,在一次線上會議中,該司令部花費一個小時討論了中國的量子科技領域的飛速進展,其中也提到了中科大與海德堡大學的聯繫,以及國盾量子與大型軍工企業之間的關聯。
2016年4月26日,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中科大考察
學術自由與道義責任
關於中國科研領域的軍民合作,電子科工集團(CETC)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這家國有企業的主要業務集中在通信技術以及數據處理領域,並且明確表示也面向軍方以及國安部門的需求。新疆警方一款用於全面監控維吾爾人的手機APP也出自中國電子科工集團之手。
2018年,中國科技大學與電子科工集團簽署了一份科學合作協議,其中包括量子科研領域。代表中科大簽字的正是潘建偉----當時他已經兼任副校長一職。
潘建偉則在書面回覆中表示,量子科研需要廣泛的國際合作。「重要的是,我致力於增進知識和創造力,以更好地為人類和社會服務。」
然而,中國已經不再被視作是德國以及歐洲的「正常」夥伴。歐盟委員會對德國之聲以及CORRECTIV表示,在「發展程度較高以及更貼近市場的科技創新領域」,與中方機構的合作不再「符合歐盟方面的利益」。
面對壓力,海德堡大學2022年設立了一個出口管制事務處,負責仔細審核跨國研究項目是否具備軍事應用的潛力。這所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正面臨一個原則性問題:如果一個合作夥伴「由於體制因素而難以避免地與軍事機構過從甚密」,那麼合作應該如何開展?
海德堡大學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漢學家曾慈(Anja Senz)也在思索這個問題。她認為,與中科大的合作關係「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曾慈不願意一刀切地設定紅線,但是卻希望「批判性地反思科技的影響」。
在被問及潘建偉時,曾慈說,必須要對一個人發展歷程進行「批判性的陪伴」,並且在某一個時刻捫心自問:「這個人在這個體系下到底扮演何種角色?」
曾慈希望「批判性地反思科技的影響」
魏德繆勒則迴避有關潘建偉的問題。同為副校長的他反對貿然切斷合作關係。哪怕「某時某刻某人以某種方式讓某項共同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產生了被運用於原先沒有的目的之危險」,也不應該切斷聯繫。他還說,他可以想像在框架條件合適時再次去中國。「難道我們要在自然科學的重大話題方面停止交流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並沒有簡單的答案。我們已知的是:中國正計劃在2049年前打造一支最為現代化的軍隊,而通過與西方科研合作實現的技術轉移,就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中國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到了科技領域的軍民融合政策,其中強調量子科技研究扮演重要角色,力爭讓民用基礎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