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樂高」的起源,是中國兵馬俑?

你敢信,兩千年前的秦國工匠在打造兵馬俑的時候就能熟練使用「樂高」藝術了?

中國考古研究者通常認為,兵俑的頭部、四肢、軀幹應該是分開燒制的。整體燒制的話陶俑容易炸裂,成品率很低。「兵俑的頭部容易掉落似乎印證了這一點」,中國考古學會理事、兵馬俑之父袁仲一解釋道。

但德國漢學家、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 University)教授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指出,兵馬俑不是簡單的拼接,而是用更複雜的「模件化」方法製作出來的。

瑣碎的零件類似「樂高」拼圖,需要多條流水加工線才能完成。

頭部開裂的38號兵馬俑| Wikipedia

大型「樂高」製作現場

兵馬俑是用「模件」拼成的。什麼是「模件」?

「兵馬俑包括腳踏板、雙腳、軀幹、雙臂、雙手和頭部。每種部分的款式其實也都十分有限,比如手就只有伸掌和握拳兩種類型,腳也只有兩種,類型最豐富的頭需要八種。」

雷德侯在《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一書中觀察了目前出土兵馬俑,發現了其中的基本「樣式」,雷德侯稱為「模件」。

拿俑手的製作舉例,主要有兩種類型:伸掌或握拳。

伸掌的手由兩部分模具製成,一片半模製作手背和手指,另一片半模製作掌心和拇指的下半部分;握拳的手亦是兩件半模,一件製作掌心和拇指,另一件製作手背和彎曲到第二關節處的四指,指尖都是單獨塑好後再接上的。

雷德侯認為,假如沒有相關的模件系統,各個部件不可能規模化生產,假如沒有一條分工細緻的漫長生產線,工匠們無法在規定的期限內,生產出姿態萬千的兵馬俑大軍。

西安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兵馬俑是流水線作業?

千人千面的兵馬俑,除了「流水線」,還要「精加工」。

流水線作業並非起源於工業革命後的歐洲,其實秦朝開始,中國已經出現了「非標準」化的流水線。

俑身基本形狀完成後,接下來就是工匠們黏土塑造階段。

這一過程,「頭部的冠幀、髮飾、耳朵、眉毛、眼睛、鬍鬚和嘴唇,需要工匠雙手加工而成」。

2014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和中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專家合作,用電腦製作了30個兵馬俑的3D模型,證實:這30個兵馬俑的耳朵都獨一無二,而且差異程度近似於真人耳朵之間的差異。

兵馬俑號稱「千俑千面」| Wikipedia

兵馬俑身上的陶文也是證明,一種是在陶工的名字前冠以「宮」字,表示官方;一種是在姓前冠以地名;還有一種是簽名,這些簽名前既無作坊名也無地名,大多數名字只出現一次。

這是兵馬俑製作中的「物勒工名」制,需要工匠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作品中,方便管理者驗收。

雷德侯由此推測,「銘文顯示出官方工廠與地方作坊協力完成這項浩大工程的事實」。

用「模件」拼出的藝術

「模件」不光存在於兵馬俑。

雷德侯認為,中國傳統建築——木塔也是「拼」的——由大約三萬件分別加工的木構件建造。

所有的鬥與栱都是分別成型的,每一個木構件的加工僅僅是適合於整座建築中的一個特定的位置。

如果能夠嚴絲合縫的安裝好的話,那建築便具有超強的穩定性,甚至產生令人驚異的抗震力,越千年而不倒。

應縣木塔|國家地理圖片集

在工作量相同的情況下,中國建築的施工時間比起西方建築快得多,也比較方便容易。

魯迅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席田鹿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在建築結構上採用標準化模件體系,使得大量工匠可以同時工作。」

中國傳統大木作圖樣|設計與藝術

建築師王澍在2004年設計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時,也發現了這一現象,「中國藝術的模件化並非現代的機械複製」。

在象山美院二期的設計中,王澍提出與雷德侯「模件」相似的「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組織原則」。

王澍在象山二期設計中的手繪草圖,可以看到很明確的模件化傾向。|《建築學報》

雷德侯表示,這一切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實,都是因為中國人發明了以標準化的零件組裝物品的生產體系。

「零件可以大量預製,並且能以不同的組合方式迅速裝配在一起,從而用有限的常備構件創造出變化無窮的單元。」

「模件」在全世界應用

萬物的創生總是來源於幾個最基本的法則。

雷德侯考證後認為,歐洲人從18世紀開始就指派傳教士親自到中國藝術品生產的現場去觀摩,並且將他們所見到的生產環節畫成圖譜帶回歐洲。

或許,歐洲人也開始學習中國藝術品生產過程中的模件化系統。

西方古典建築一般採用磚砌模式,直到20世紀50年代,為滿足住宅的大規模快速建造需要,形成了現代主義「功能建築」流派,並開始運用標準化建造系統。

柯布西耶的流水線住宅馬賽公寓|Wikipedia

1932年,一位丹麥的優秀木匠奧勒·克里斯蒂安森創造了「模件」玩具——當兩塊積木被拼在一起時,它們「咔噠」一聲就合上了,除非用力把它們拆開,否則它們就會一直牢牢貼合在一起。

這個玩具就是風靡全球的「樂高」。

在不同文明中,或許都有一種類似兵馬俑「模件」樣的東西,這可能就是秦始皇陵留給現代人的秘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19/194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