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中國最好的學區房,是你的病房

六年前我講過一句雞湯,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裡的書房,被轉得還挺多。現在發現自己錯了,最好的學區房不是什麼書房,而是病房,孩子讀書都卷到病房裡去了。

最近,各種醫院兒科的「作業區」把人們看呆了,孩子們齊刷刷一邊打吊瓶一邊做作業,這邊靜脈注射,那邊三角函數,猛一看你都搞不清楚到底是作業進了醫院、還是點滴進了教室。這種情景記得只在《射鵰英雄傳》裡見過,郭靖密室療傷,還要一邊背外語:「斯熱確虛,哈虎文缽英……」以前孩子都盼生病,余華因為裝病,還被割了闌尾;現在誰敢裝病,作業一點不能拉下,還白饒兩瓶點滴。

這一幕太讓人心疼也太荒誕,搞得北京教委趕緊明確,學生患病期間作業一律不作硬性要求,免得大家以為醫院和學校聯合辦學。

要說反思,很多方面都要反思,如果真有學校給發燒的孩子硬性派作業的,那確實要反思;家長也要反思,你孩子到底差不差那一張卷子,郭靖少背一句「哈虎文缽英」會要命,你孩子少做一道三角函數會不會要命,是不是他更需要休息下喘口氣,關注一下心理健康問題。甚至醫院或許也可以反思,不少孩子們打著吊瓶還能做作業,精神勁頭還挺好,那麼到底是不是需要打這麼多的吊瓶、輸這麼的多液。

建議搞個集體反思活動,大人們都來反思一下怎麼就把孩子們捲成這樣了。為了讓反思效果更好,大家不妨都把你們平時吹牛逼拉關係時喝的白酒都換成吊瓶,濃香的葡萄糖,醬香的氯化鈉,打著吊瓶來反思,深入血液,才能觸及靈魂。

其實說白了,家長之所以讓孩子們打著吊瓶做作業,還是因為一個字,怕。你不做卷子,可是怕別人在做;你不捲了,可是怕別人在卷;你生病一周,害怕別人就進步一周;你害怕等自己孩子病好了,就看不見別人孩子的尾燈了,既然大家都超速,我怎麼能按限速開?

孩子的生活,其實就是全體人群生活的投射。我們社會上最大的一種恐慌,就是「人人都幹了,你怎麼沒有」。人人都旅遊了,你怎麼沒有;人人都買貂了,你怎麼沒有;人人都買房了,你怎麼沒有;人人都考公了,你怎麼沒有;人人都在加班,你怎麼沒有;人人都給領導送禮,你怎麼沒有;人人都噶了練了葵花寶典,你怎麼沒有嘎。有句話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變異之後就成了我卷人人,人人卷我,最後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捲成一個高壓窒息的大卷子,俗稱肉蒲團。

而孩子,是被控制得最多,而排遣和發泄方式又最少的群體。孩子的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裡,什麼都是大人給布置的。大家的期待轉移給孩子,大人的夢想轉移給孩子,大人的挫敗和不滿轉移給孩子,宛如一個個命運的吊瓶,高懸在頭頂。而孩子又沒有太多的排解方式和宣洩渠道,他們不能車庫裡坐半小時不回家,不能水庫釣魚,不能狐朋狗友啤酒烤串,不能整夜在直播上看大哥大妹子。所以「卷」這件事在孩子身上體現得最極端、最慘烈。

而那個中國式的拷問「人人都幹了,你怎麼沒有」,一層一層、一圈一圈地傳遞下來,到最後就都集中到了孩子身上,濃縮成了一句拷問:打點滴室里人人都做作業,你憑什麼沒有。

我們真的太缺乏鬆弛感了,太愛在前進的道路上推推搡搡、鳴笛催促,不能讓人歇一口氣。社會是要點鬆弛感的,為什麼李白杜甫之外還要出一個王維,就是要個鬆弛感。家長們也放鬆點,不一定最卷的武功才最好,張無忌練乾坤大挪移第七層,放棄了好多不練,主動不捲,反而對了,避免了走火入魔發瘋。

社會是會生病的,如果學校里病人很多,醫院裡學習氛圍反倒很濃厚,那一定是病了。到底是誰要打點滴,真的該想一想。

不要過些年,學生們的流行語變成了:我就想開開心心生幾天病。那也太難過了。

(註:本文原標題為《最好的學區房是你的病房》。)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六神磊磊讀金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27/1983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