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不止是喝粥,這些傳統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不知不覺,一年已經走到年尾,進入臘月,意味著過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尤其是到了臘八後,年味越來越濃了。正如民間歌謠唱道: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吃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

臘八節,一個古老而充滿人文韻味的中國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它如期而至,提醒著人們年關將近,開始準備過年了。

「臘八」「臘八」,小時候,我總將這個名字和臘肉、又干又柴的臘肉聯繫在一起。因為廣西人不太過臘八節,小時候也不太懂得節日內涵。

原來,臘八非鹹肉,兩者風馬牛不相及,儘管臘月的確是醃鹹肉的日子。

原來,臘八是與粥有關的節日;原來,臘八不止有粥,還有這些……

一、臘八節的起源與歷史故事

相傳,臘八節最早是從古印度傳到中國的。當年釋迦牟尼走出宮殿,看到戰亂不斷,老百姓流離失所,飽受飢餓和病痛折磨,心中悲痛不已。於是,產生了度眾生的想法。不久之後便捨棄了王位,踏上了尋求人生真諦和生死解脫的修行之路。

當時,印度盛行苦行修煉,僧人們衣衫襤褸,長期不進食,不喝水,甚至還故意置身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以達到鍛鍊忍耐力,克服欲望。釋迦牟尼也加入了行列,但是其苦修了6年,身體早已消瘦,形同枯木,卻沒有任何收穫。他意識到這條路行不通,決定放棄苦修下山,但在下山路上,因為虛脫到不行就倒下了。最後,得益於一位牧女看見,施粥救了他。

喝過粥身體有所恢復之後,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閉眼沉思,打坐了七天七夜,後猛然睜開雙眼,那一刻他洞見了生命的本質,領悟了人生宇宙奧秘,最終頓悟成佛。

釋迦牟尼成佛這一天,剛好是中國農曆的臘月初八。後來隨著佛傳入到中國,便有了在臘八這一天,各大寺院會熬粥,以粥供佛,施粥給貧苦百姓,此粥便稱為「臘八粥」。而此舉目的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成佛這一重要時刻,也是紀念效仿牧女。

臘八節寺院施粥給百姓

《夢梁錄》中就有記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之後,這個習俗漸漸從寺院中走出,成為民間的傳統節日。

此外,臘八節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臘祭儀式。在農耕社會,臘月是重要的時節,人們在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來年豐收和家人平安。《禮記·郊特牲》記載:「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這說明臘祭是年終的盛大祭祀,而臘八節便是臘祭的重要日子。

二、臘八節的習俗活動

1.熬製臘八粥

臘八粥是臘八節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它的原料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通常包括大米、小米、紅棗花生、桂圓等。這和市面上我們看到的八寶粥,應該說是大同小異的。

另外,還有放肉的做法,這可能和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樣子有所顛覆。《咸陽縣誌稿》中就有記載:

「臘八,即十二月八日。雞鳴即起,煮米為粥,雜以臘肉、豆子、豆腐、蔬菜等,名臘八粥。」

值得一提的是,臘八粥不僅有甜的,也有鹹的,比如浙江地帶的臘八粥,鹹粥里還會加入各種青菜。

臘八粥在我國古代,也叫「七寶五味粥」,根據現有的文獻記載,其出現的年代大概是在宋朝,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遵循古老的習俗,人們自臘月初七便忙碌起來,開始為臘八粥的熬製做足準備:精心淘米,仔細清洗各種原料。待到一切準備就緒,便燃起熊熊大火,將食材投入鍋中煮沸,隨後轉小火慢慢熬煮。期間,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各色配料。經過這番用心熬製,一鍋五穀飄香、滿含人間溫情的臘八粥便熱騰騰地出鍋了。

2.醃製臘八蒜

臘八蒜是北方地區臘八節的重要習俗。在這一天,人們將蒜瓣浸泡在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蒜瓣會逐漸變綠,口感酸甜可口。臘八蒜不僅是一道美味的小吃,還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如預防感冒、助消化等。

臘八蒜

3.祭祀祖先

在臘八節這一天,許多地方的人們會舉行祭祀儀式。人們在家中設立祭壇,擺上豐盛的供品,燃起香火,表達對祖先和眾神的敬意。

三、臘八節的禁忌講究

臘八節雖然是一個喜慶的節日,但在民間也有一些禁忌和講究。

1.忌回娘家

在古代,臘八節這天出嫁的女兒不宜回娘家。古人認為出嫁的女兒,在臘八節回娘家,會給娘家帶來不吉利的影響。俗語說:「臘八節不吃娘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說的便是此意。

古人認為,臘八節這一天出嫁的女性若在娘家用餐,將會敗壞家中財運,也使自己受窮困之苦。當然,這其實是一種封建迷信說法。不過,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古人對家庭經濟的重視與家庭和睦的態度。如今,我們知道這些習俗禁忌即可,不必將古時的封建思想當信條來指導生活。

2.忌搬家

民間有「臘月不搬家」的說法,所以臘八節期間,不宜搬家。古人認為臘月是眾神歸位的時候,搬家容易驚動天地眾神,帶來不利的影響。當然,這其實也是一種封建思想。

從科學的角度看,這主要是因為臘月天氣寒冷,搬家容易導致生病。此外,臘月臨近過年,搬家給人一種倉促、不適感,對身心不利。

3.忌吃粥過午

熬製臘八粥是臘八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過,民間有「早吃粥,來年大豐收」的說法。因此,人們通常會在早上熬製臘八粥,並在中午之前吃完。過午吃粥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徵,可能會導致來年收成不好。

當然,這其實也是一種過時落後的觀念,並沒有什麼道理。在臘八節這一天,和家裡團團圓圓喝臘八粥,享受團聚,感受節日氛圍,才是節日的主題。

四、古人筆下的臘八節

臘八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學史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許多古代文人墨客以臘八節為題材,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豐富了臘八節的文化內涵,還為人們提供了了解和感受臘八節的獨特視角。

例如,清代詩人李福的《臘八粥》一詩,便生動描繪了臘八節熬製臘八粥的熱鬧場景:「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

此外,在小說《紅樓夢》中,也有關於臘八節的精彩描寫。書中第十九回中,詳細描述了賈府如何過臘八節,書中提到的,臘八粥的材料非常豐富,有御田胭脂米、碧粳米、紅稻米、各項米色乾果等,按照比例搭配,旨在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家宅平安。

在賈府中,臘八粥不僅是一種食品,更是一種儀式感極強的傳統習俗。這些描寫不僅展現了封建社會時期賈府的富貴榮華,也呈現了清朝社會的風土人情。

五、讀書君說

臘八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民間習俗。從臘祭儀式到佛教傳說,從熬製臘八粥到醃製臘八蒜等等,這些習俗活動,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

不過,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遷,臘八節等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習俗活動逐漸在淡化。其實,臘八節等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歷史記憶。我們應該加強對這些節日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讓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讀書文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19/200632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