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大躍進奇聞拾屑

作者:
一位副總理在河南省遂說公社的好處在哪裡? 「首先,有好的食物,而不僅僅是填飽肚子。每頓有肉、雞、魚、蛋,還有更精美的食物如猴頭、燕窩、海味等,都是按需供給。第二,衣服穿著方面,一切要求都可滿足。有各種花色和品種的服裝,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和藍色。將來,普通服裝僅作為工作服使用,下班後,人們就換上皮服、呢絨和羊毛制服,當人民公社都養了狐狸,那時外套就都是狐皮的了。第三,房屋都達到現代城市的標準。現代化是什麼?人民公社。在屋子的北廂有供暖設備,南廂有冷氣設備。

誰都能煉鋼。某市中山路的十幾個家庭婦女,白手起家,不懂技術,缺乏材料,硬是當天建起小高爐,當天就煉出了鋼。副食店的職工奮戰兩晝夜,建起各種土煉鋼爐9座。河西區委機關,用1斤無煙煤能煉出3斤鋼。醫科大學總醫院的醫生、護士,顧不上診治病人,在醫院裡砌高爐,也煉出了鋼鐵。第二皮鞋廠土法煉鋼更為簡單,他們建造的坩堝土平爐,就是在地上挖個坑,用普通磚和耐火磚砌成,一次可以放8個坩堝,爐內不用焦炭作燃料,而使用劈柴和普通的塊煤,下面用鼓風機吹風,兩個半小時就可以煉出100多斤鋼來。尤為奇妙的是,一家手工業社辦事處,大膽試驗用中藥煉鋼,在小土爐內,加入中藥槐角、雞內金和龜甲等,這些中藥可以起到去氧脫硫、調解炭素的作用。中藥煉鋼據說已試驗成功。看起來中藥治療痔瘡的槐角和治療消化不良的雞胃,竟然有煉鋼功能,應該獲得諾貝爾獎金。

別說煉鋼,就連製造原子彈的鈾,農民都能煉出來。他們用木桶裝滿鈾礦石、硝酸、硫酸,反覆浸泡,最後用布袋豆腐包過濾,用鐵鍋當反應器,再把溶液慢慢烤乾,就煉出鈾來了,方法就像是民間做豆腐。

狂熱躁動的「大躍進」歌謠

「大躍進」歌謠,像一面鏡子,折射出那個狂熱浮躁時代的社會面貌、人民心態。全國人民充滿幻想,在歌謠中編造著億萬個美麗的神話。像《舉得起天提得起地》:「天有把,我們舉得起,地有環,我們提得起。毛主席叫我們做的事體,你看哪項不勝利?」西域邊陲維吾爾族的歌謠《毛主席向高山招手》:「一座高山頂破天,山頂上有無盡的清泉,毛主席向高山招手,泉水就奔下來灌溉我們的花園。」讚頌偉大領袖是貫穿「大躍進」歌謠的一條中軸線。

農村是「大躍進」的主戰場,所以反映農村變化、農業生產的歌謠數量最多寄託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四川一首出現較早的歌謠寫道:「稻米趕黃豆,黃豆像地瓜芝麻賽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蠶長貓一樣大,豬長像大象;一棵白菜五百斤,上面能站個胖娃娃;魚苗撒下千萬條,條條養得扁擔樣;玉米稈兒穿九天,渾身棒子有幾千……」既具體又富於想像力。再如:《驚動天上太白星》:「一陣鋤聲捲入雲,驚動天上太白星,撥開雲頭往下看,呵!梯田修上了南天門。」甘肅一首改造山河的《兩隻巨手提江河》也很有氣勢:「一鏟能鏟千層嶺,一擔能挑兩座山,一炮能翻萬丈崖,一鑽能通九道灣。兩隻巨手提江河,霎時掛在高山尖。」《大山被搬走》與上首有異曲同工之妙:「山歌一聲吼,萬人齊動手。兩鏟幾鋤頭,大山被搬走。」比起愚公移山,社員真是神威無敵。陝西安康的一首《我來了》,在全國傳誦,具有更大的震撼力:「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

「工農商學兵」五位一體的「人民公社」,曾有兩句歌謠概括:「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樑。」於是把「人民公社」比喻為通向「共產主義」橋樑的歌謠遍地皆是。河南有一首《人民公社是金橋》:「單幹好比獨木橋,走一步來搖三搖;互助好比石板橋,風吹雨打不堅牢;合作社鐵橋雖然好,人多車稠擠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橋,通向天堂路一條。」全國最早辦「公社食堂」吃飯不要錢的河北徐水下屬的謝坊,公社社部的高牆上寫了一首讚頌人民公社的長詩,開頭4句是:「謝坊是個幸福莊,幸福全在公社長。公社好處唱不盡,集體力量造天堂。」其中「造」字堪為詩眼。

「全民大煉鋼鐵」也是「大躍進」中的一大熱點。山東青島有一首《小高爐》:「小高爐,像寶泉,鐵水源源匯成川。小高爐,像筆桿,蘸著鐵水畫樂園。小高爐,真好看,吞下礦山吐鐵山。小高爐,全民辦,全國豎起千千萬。」全國機關、工廠、學校、農村,甚至醫院、幼兒園豎起的小高爐何止千千萬。河南洛陽有一首《鐵水滾滾似火龍》:「煉鐵要登雲夢山,雲夢山上把家安。白雲深處搭帳篷,鐵爐建在高山巔,拉起風箱火焰高,煉出鐵水像山泉。別看俺的鐵爐小,產品堆起撐破天,鐵水滾滾似火龍,能把地球纏三圈。英帝看見心發慌,美帝氣得乾瞪眼。」還真有點兒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味道。

有些歌謠的題材既廣泛又具體。如《深翻》:「紅色大軍千千萬,深翻土地突擊戰,沖天幹勁如猛虎,鐵杴飛舞似閃電。寒風凜冽汗滿面,手中血泡磨成串,保證質量深二尺,超過定額駕火箭。」「大躍進」時提倡「深耕密植」,在農田上掘出二尺的深溝,大把地撒入麥種。麥種有多大力量才能頂出二尺的生土生芽成長?麥子都爛在溝里,顆粒無收。這樣的歌謠確是當時農業生產的真實寫照。「大躍進」中有一次「全民除四害」運動,大概也是一項世界紀錄。《擂鼓鳴金除四害》:「老鼠奸,麻雀壞,蒼蠅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壞。千家萬戶快動手,擂鼓鳴金除四害。」人們上房敲鋁鍋、臉盆,真的把麻雀震得發昏,頭朝下跌落地上。幾年後發現麻雀不是害蟲,而是益鳥,又下文件予以保護,才使麻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絕種。軍隊戰士的歌謠也是鋪天蓋地,如《英雄本色就是詩》:「戰士人人是歌手,戰士人人是作家,歌聲直衝九天外,新詩多如五月花。字字如珠放異彩,句句如鼓震人心,英雄本色就是詩,唱絕前人啟後人。」當時職業作家、詩人,更是揮舞如椽大筆,豪情萬丈地寫了很多「大躍進」詩歌,真不知道幾十年以後,他們還敢不敢再吟誦那些錦章繡句?「大躍進」歌謠,白紙黑字為我們留下了那個熱火朝天時代的雪泥鴻爪,未來的中國文學史,一定不會忽略這一特殊時期的詩歌創作奇蹟的。

公墓編號:「多、快、好、省」

「大躍進」如狂飆海嘯,一時間席捲全國。各地為了表示緊跟,紛紛改地名,改單位名,改人名。時至今日,近半個世紀了,各地不是還有很多地名為躍進道、紅旗路、衛星里、躍進里、東風裡、紅旗飯店嗎。有的大學改名東風大學、紅專大學。1958年出生的孩子,名叫「躍進」的,不下數萬人。可見「大躍進」對社會、人心的影響是何其深遠了。

有些事邪乎得不可思議。某市有一座規模最大的北倉公墓。1958年建立土葬公墓群時,恰逢「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招展高潮。為了宣傳配合政治形勢,依照1958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的「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把土葬公墓分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等若干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幾百個墳頭。為了便於管理及屍主家屬掃墓時尋找辨認,每座墳前石碑或木樁的側面,都用紅漆寫著「多字第xx號」「快字第xx號」等字樣。有人推測,當時決策者的動機,可能是不僅讓活人記住「總路線」,死人也應該烙上時代的標記吧。

每年清明節前後,附近農民扛著鐵杴,在公墓門前等候掃墓者,為舊墳添新土、清雜草,掙些辛苦錢。見到掃墓者第一句話就問:「什麼字多少號,我帶您去找。」來者說:「多、快、好、省都有。」農民工前頭帶路,說:「咱們按順序,從『多』字開始吧。」也有的掃墓者特忌諱「爭」「上」「多」「快」這幾個字,誰願意家人爭著死、上前死、死得多、死得快呀,就換一種說法:「第1個字××號」或「第2個字××號」。打工者心領神會:「明白,跟我走吧。」某家比較幸運,其父1959年10月辭世後,遺體葬在「省」字區,也是巧合,其後40年內家中竟然沒有一個人亡故。人們開玩笑地說:「他們家碰上了『省』字這塊風水寶地,省著死,多好呀!」這塊土葬公墓存在40多年後,因城市擴建已於前兩年推平改葬。但遺骸火化後的登記順序號仍是「總路線」那12個字。看來上帝那邊也不得不服從「總路線」的口號,按順序接待了。

還有一個聽來的真實故事。某地公墓擴建,在新的入口處,臨時搭建一個牌樓,正面用紅布書寫一副對聯,上聯為「躍進躍進大躍進」;下聯是「增產增產再增產」。橫批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也許是天意難測,不幸而言中,兩年後渡荒,這個公墓果然爆滿,爭了上游。多年以後,一些計劃生育的標語,不知什麼原因,竟然貼在北京八寶山公墓,內容是:「生產搞上去,人口降下來。」誤會巧合,實在是文不對題,令人哭笑不得。

為首用「躍進」一詞的人頒發博士頭銜

1957年末「反右派鬥爭」取得全面勝利。據不完全統計,共揪出右派分子552877人。1959年又補漏一批,右派總數約為百萬人左右,約占知識分子總人數的10%—20%。抓右派告一段落,反右傾仍在繼續。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發動全民,討論40條綱要,掀起農業生產新高潮》。社論中提出:「有些人害了右傾保守的毛病,像蝸牛一樣爬行得很慢,他們不了解在農業合作化以後,我們就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生產戰線上來一個大的躍進。」這是第一次提出「大躍進」的口號。

中央某領導讚揚最早使用「躍進」這個詞的人「功不在禹下」,並在有關這篇社論的批語中說:如果要頒發博士頭銜的話,我建議第一號博士,贈予發明「躍進」這個偉大口號的那一位(或者幾位)科學家。

炎黃春秋》2008年第6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炎黃春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07/201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