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的感受簡直太難熬了?沒錯!當你餓到一定程度後,看到任何食物都想吃,甚至有一種「望梅止渴」的錯覺。然而對於部分人來說,即使剛剛吃過飯,也想要再吃點東西。
經常是「總比別人餓得快」的節奏,這到底是怎麼了?告訴你事實真相。
首先,根據不同食物的消化速度,可能決定了你飢餓的時間:
比如腸胃消化吸收速度較快的新鮮水果蔬菜,由於其中的水分十足,在胃內停留的時間也短,即使不同蔬菜、水果的膳食纖維不一樣,尤其是膳食纖維含量越高的蔬菜水果,在胃裡堅持的時間越長。
如果拿水果與蔬菜相比,水果抗餓的時間更短,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肥胖、超重的人群拿水果當飯吃,或者每天只食用水果度日,這樣只會讓反彈的概率更大。
而蔬菜,如韭菜、菠菜、花椰菜、紅薯、紫薯、山藥、芋頭等等,膳食纖維含量較高,飽腹感較強,特別是根莖類蔬菜,可在胃內停留50分鐘左右的時間。
但如果要說待時間較長的當屬富含脂肪的食物,如堅果類,可持續2到3個小時,再比如肉類,特別是機體不好消化的豬肉,可以達到4~5個小時。
當然,這也不代表是一件好事,對於愛吃肉的人群,或本身肥胖、超重的群體,若過量食用禽畜肉,無疑會增加腸胃負擔,甚至讓你瘦不下來。
因此,如果你想解決飢餓,不亂吃食物,應科學合理搭配,選擇適量的豆製品、奶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禽畜肉、全穀物食物,才是飽腹感強的正餐。
另外,大家還不容忽視的是,因「心理」導致的飢餓感。當人在壓力大的情況下,精神處於極度焦慮、緊張、激動、抑鬱狀態時,極有可能促使機體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進而導致代謝紊亂,刺激食慾。
不僅如此,對於胃腸功能紊亂的人,在臨床上,被稱為胃腸神經官能症,精神因素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原因,如你在平時經常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噯氣、反酸、上腹部疼痛,特別是在情緒變化後,相關症狀加重,也可能會刺激你的食慾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要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並診治,此時要警惕規律進食、飲食均衡,保護腸胃健康。